258小说网

36. 各国皆入秦,天下终归秦

河南洛阳

“跪下!老实给主人交代!”白川拎鸡仔般将一人扔在地上。面前,吕不韦静坐如渊,面无波澜俯视着他。

那男子年过而立,留了点络腮胡子,身着褐黄曲裾,头上戴了个进贤冠,五官虽大致端正,拼凑起来却谈不上几分好看。然身形倒挺壮实,古铜肤色,颇有几分行伍气质。

“你是何人?潜藏在吾府邸外数日,图谋何事?”吕不韦声音低沉,透着惯日的威压。

地上的男人抬头:“相国,我是您从前的门客啊,我之所以潜藏在外……只是…只是想来投奔你。”

白川见了鬼般:“你曾是府里的舍人?”他怎不记得府里有这号人。

吕不韦眼色微不可察地一动。

他也记不得此人。

这也不怪他。昔日各国四君子门客众多,他吕不韦仿而胜之纳客三千,更兼大秦相国之责,终日政务繁冗,怎会人人皆识?

此人姓甚名谁?又为何偏在此时前来?

“叫什么?”吕不韦启唇。

“舍人叫庑则。”

吕不韦蹙眉细思,仍没想起来是谁。

“吾已不是相国,追随我,只怕难有大成。”

“我不怕!”庑则语气坚决:“不管您落魄是否,我都甘愿追随!”

“汝是从咸阳来的?”且看他衣衫灰扑扑的,他脑海不由冒出这个念头。

庑则连忙点头,“一路跟随商队,并不幸苦!昼夜兼程,但也歇足了精神。”

“为何?”

吕不韦不能理解。他刚失势离城,府内的门客该遣散的早在离开咸阳时就遣散了,为何还有人甘愿追随他?还是千里相投!

虽然惊诧,但多年纵横朝野,他早已不轻信任何突如其来的“忠诚”。

“相国,”庑则言辞恳切,目光灼灼:“庑则相貌丑陋,才学也不及您三千门客,但我向来敬您如山。”

“更重要的是,您对我还有再造之恩,不知您是否记得——那天寒夜,是您发觉我在夜间苦读,那时我父母方死,唯有读书才能走得更远,是您知晓了我的遭遇,收留了些我。”

“庑则感激不敬!”

字字句句真情实感。

一旁的白川听了都不由动容几分,心想:这家伙看着不像好人,竟是主人忠心的追随者。啧啧,人不可貌相。

吕不韦听完当真有些印象了,那是一个冬夜,他和人谈话随处找了家肆行吃东西,不曾想竟瞧见不远处一人凭墙而坐,借着客栈的微光学习。那时是冬夜、约莫寅时,除却各家的小厮大多都准备休息了。毕竟是大冬天,有屋子不进去非要挨冻,那不是傻吗?

庑则就是这么一个傻人。

——他没有自己的屋子!

那时白川尚没有成为他的随侍,是另一个人去的。得来的消息就是:此人家贫,前不久才花光了所有积蓄为双亲举办丧事。听说吕相国在广招贤才便想去试试,之所以借着暗光读书是他觉得自己的才学不如其他人,自然要多花费些时间。哪怕只进步一点点也足够了。

尤记得当时听完后他有几分叹惋,同时也起了几分欣赏——此人忠孝勤学,性子很好。

然而,吕不韦并没有立即将人捞回来,他是一个商人,光凭着这些还不足以打动他。毕竟这世间有那么多忠孝两全之人,又有各国苦读亦勤勉的学子,难道他吕不韦要什么人都收下吗?

当然不行。

便让侍从再去探问,不同的是,带了个问题。

问题是,“以你所学,怎么看待而今的秦国?”

这个话题要展开的就多了。

但庑则的答案很有意思。

他是围绕着文化来循循说的:

“秦国从西周时起就被各诸侯国说成是蛮夷,因为“士不产于秦”、“无儒”等言论,让“秦夷”牢牢挂在秦国头上。楚国能不断吸收中原文化成为礼乐之邦,为何秦不能成为第二个楚国呢?先秦穆公意识到这些,选择吸收戎狄文化,让秦的精神面貌大大发展。后有秦国各君又相继做了一些努力。慢慢的,“秦夷”的刻板印象淡去。

但这还不够,早前诸子百家争鸣,为何秦国不能有一人将这些东西整合整合,巧妙地转化为秦国文化发展的助力呢?

文化有多重要?

那可是根基!

先祖秦非子养马的技术,好大一部分还是跟戎狄学的呢!”

吕不韦听了这段话大受震撼,彼时他恰准备和众多门客一起收集编纂《吕氏春秋》。此书,为国也为己。

庑则的想法正中心头,可想而知后面的结果。

庑则见吕不韦默然许久,忍不住又说:“只给我一个住处就行,我愿永远侍奉您。”

白川看一眼吕不韦,没看出他有情绪波动。

可惜了,千里迢迢,奈何主人……

他想。

然思绪未落,吕不韦忽双手将人扶起,眸光与他平视,又拍了拍他的手背,道:

“无需侍奉,且留此处即可。”

庑则、白川瞳眸双双张大。

……

……

秦王即将大婚,各国震动。

韩安恨不得像楚国一样将宗室女嫁去,可看嬴政的意思,除了楚女不打算娶别国女子。迫于压力,韩安只好传召韩非,让他跟李斯去秦。韩非思考再三,同意了。除了他,姬平之子也在此行之中。

魏国本意将信陵君之女嫁入秦国,可惜明月公主年岁尚小,秦又没有纳各国公主之意,只好作罢派了使者前来。

燕国派了太子丹前去,一来他与秦王有旧日情分,二来姬喜想让姬丹旁敲侧击问问秦对燕国的态度。眼下秦军东出对韩虎视眈眈,若韩国灭,燕也只是一小国,迟早要步入后尘。

齐国自身陷入囚徒困境,抽空搞了个自荐,最终齐相后胜奉齐王命出使秦国。

鲁国听闻便派了一众儒生前去,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孔子的六世孙,孔穿。

其余各小国包括匈奴也都派了使者前来,不过人数都不多。

赵偃对有嫁女之意的韩魏和胆怯的燕国嗤之以鼻,扬言绝不会嫁女,就连派使者都懒得派。赵倡后劝言,最终派得赵使入秦。

临行前,赵偃特地嘱咐,若寻到机会定要借机恶心恶心秦国,如此,方解赵人恨意!

赵使将赵偃的吩咐牢记于心,一众赵使就这样离开了邯郸。

排场怎么样?

那肯定是很大的,各国使者不常到别国串门儿,一串门场面自然少不了。毕竟这些使者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一个国家。

人和马都要多!排场要大!

如此才能不削减本国气势。

马车辘辘,各国使者就这么上路了。

后世记载,「秦王政九年,王将婚,六国闻之,皆遣使入秦贺。」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寒风吹到了咸阳,可大家都不觉得冷,反而喜气洋洋的。

概因四处洋溢着喜气——

他们秦国的大王要新婚了!

嬴政新婚自然是要做许多准备的。对于宫里,各国来朝,各种礼制都是权力的展现。

太卜和巫祝早早就开始占卜起了吉日,确保那天风和日丽,不至于太寒冷。

宗庙也要提前修缮一下,同赵太后重归于秦一样,秦王大婚自然要告于宗庙,祈求祖先庇佑。这就是奉常需要做的事。太祝令和太祝令丞都是其属官,所以具体的执行还是由他们来办。

秦国后妃八级,王后秦王明确说过空悬,可还有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等位置。就像排小人一样,大臣们要商讨各位新人的位分,请示嬴政后,确定相应的仪式以及入住的宫殿。

所以宫里的侍人们最近都很忙,宫里上下要布置喜气,先前空置的宫殿也要清扫干净,确保各位主子入住无虞。

这是一项不小的工程,就连原先在苑囿的攸宁都被调去清理、装饰宫殿。

除了他们,尚衣尚冠要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