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24.第 24 章

新婚燕尔,两人在前院赖了几天,除了第三天陪裴元回裴家走了个过场算是回门,其余的日子多大都是困了便睡,睡够了再起。

起来了洗把脸,把睡觉前泡好已经凉透的茶,一人半盏喝尽,睡意也就散得差不多了。

然后谢九九往后院去找吃的,裴元往谢文济的书房里去,那闲散的样子看得谢文济直眼红。

“姐夫,你跟我姐这几天是不是过得也太清闲了,也不说找点活儿干干。”

“你这小子,你姐还没嫌我,你倒是先挑拣上了?”

裴元顺手把从书房挑选出来的书册递过去,刚才还噘着嘴好似处处看裴元不顺眼的谢文济,嗖一下把书拿过去,翻过两页一下子就高兴了。

“多谢姐夫,这本画谱我只在同学那儿听说过,从来没见过,没想到姐夫这里竟然有。”

县城里的几个书铺都不大,谢文济以前身体不好又要守孝,平时除了去私塾读书出门的时候并不多。

有些书在先生嘴里都是些要扰乱心智的杂书,正经的读书人大可不必把精力放在那上面。

谢文济喜欢,那天在裴元送来的书箱里一眼就贼上这册画谱了。可书箱的书当做姐夫的‘嫁妆’晒过之后,就全被姐姐做主收到前院书房里。

早几天娘就专门把自己和老三叫了过去,耳提面命的叮嘱,等姐夫进了门不许把人当外人,不要觉得人家是入赘就该欠着家里的。

成了亲便是夫妻,别管是娶妻还是入赘,家里让人待得不舒服了,人家就有本事让自家的孩子也不好过。

不要说辖制不辖制的话,夫妻过日子用不着闹得多狠,哪怕不说话,想要人不顺心不如意也多的是法子。

也不能太没有分寸,姐姐是亲的,争了吵了睡一觉起来又什么事都没了。跟姐姐伸手要东西,天经地义。

姐夫是别人家的儿子,嘴上再怎么说是一家人那也不是。真要活成一家子,得多少个日日夜夜一个屋檐下生活才能磨出来,那得看天意。

当时谢文济听得头昏脑涨,心说原以为把姐姐嫁出去不是好事,怎么现在招了个姐夫回来也这么麻烦。这要是以后自己成亲娶妻,也得这样?

黄娟听了儿子的傻话,面上的神情似笑非笑是谢文济和谢芝娘都看不懂的复杂。

千百年来女子嫁人,从娘家到婆家谁不是走过这么一遭。嫁出来的女子娘家不再是家,回家也成了做客。婆家是家吗?怕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谢德昌有一颗会做生意的七窍玲珑心,当年黄娟嫁给他,他肯分三分心思在自己身上,新嫁娘在婆家的日子就被街坊四邻说成是神仙都不换的好日子。

到底有多好,黄娟现在回头想想倒也说不上。大概就是能让自己心甘情愿替他守寡三年不生外心,却也不至于替他豁出一条命去的好。

这些话不用跟孩子说,黄娟只抬手戳了戳儿子的脑袋,“你以为呢,娶个媳妇回来那么容易?才多大的人就想着娶媳妇了。走走走,赶紧的走,别戳在我跟前晃来晃去。”

还没开窍的谢文济想不明白到底难在哪里,就不想了。画册到手了不急着看,把书册仔细收好,谢文济起身走到临窗的书桌前看裴元写字。

裴元的字是下过苦功夫的,这三年守孝很多事做不成,更是能沉下心来练字,到如今笔势已成,一手馆阁体工整漂亮,谢文济现在用的字帖便是裴元自己写的。

但这会子落在纸上的行草笔力遒劲,铁画银钩,一笔一划间皆是掩藏不住的意气风发春风得意。

看得谢文济眉头紧皱,想问裴元得了我姐姐就这么得意,可又觉得这话不该自己这个当弟弟的问。

说出口的话便成了:“姐夫,前院不是有书房。”怎么非来我这里挥斥方遒,难不成回了前院连进书房的时间都没有。

一幅字收尾,裴元扭头去看自己的小舅子,嘴唇微动却终究没说什么。刚成亲,天天有谢九九陪着,谁有心思往书房里去。

这话要跟小舅子说,就太轻佻了。正好这会儿谢九九站在廊下喊两人吃饭,裴元放下笔走到门口,舀了一勺摆在门口给谢文济醒神用的凉水洗手。

洗完了,裴元状似不经意一甩,正好一串水珠甩在小舅子袍角,又故意朝他弹了一串水珠,“吃饭了,走走走吃饭了,傻站着干嘛呢。”

天气热,中午的饭也做得简单。一碗嫩笋尖炒肉,一大盘酸辣藕尖,配上绿豆磨成粉做的凉粉。

酱油香油陈醋花生碎,再加上大把的芫荽和辣子,一人一个钵子拌均匀,酸酸辣辣一大碗吃饭额间鼻翼都冒汗,却也舒服得不得了。

吃完了凉粉,再舀一碗酸菜豆腐脑汤,清爽解辣,再没有比这吃着舒服的一顿饭了。

“曹勇,凉粉厨房还有,不够再去盛。”

“够了够了,吃两碗了。”

谢九九的婚事忙完,家里两个长工里年长些的双喜,带着妻儿住到鹿鸣村的老宅子里去了。

一来私塾那边没个自家人守着不行,二来村上的田产都收回来了,平日里也该有人看着。要是佃户有什么事要找东家,有个双喜在中间传话,有什么事都不用再过族里的耳。

双喜今年二十八,家里老娘跟着他哥过日子,妻子连生了两个小子,一个十岁一个五岁。

养小子花费大啊,不光吃得多,连衣裳都比小妮子更费。好好的衣裳穿在身上,出去滚上一天,回来手肘膝盖处都是破的,也不知道在外面到底干嘛了。

更别说他家老大都十岁了,马双喜能出来做长工,那就是家里穷得很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十岁的男孩儿能当半个大人用。

那孩子在外面也不光傻玩儿,也跟着比他更大一些的孩子去找些散活儿干。有时能赚几个铜板,有时能混一顿饭,总之眼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大,就不能当孩子糊弄了。

双喜想要攒钱给家里买田,或是把老大送去学徒。不管是木工还是漆工,只要能熬过前面几年,等把手艺学出来这辈子就不愁没个吃饭的手艺。

学徒没工钱,学艺不好分心。那几年不光要养儿子,师父那里还得时时打点。家里看师父重,师父才能看徒弟重,要不然且有得苦头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