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税收改革方案的逐步推行,虽然初期遭遇了权贵们的百般阻挠,但在秦易珩的坚持和秦云乔的助力下,改革开始初见成效。
百姓们的生活负担逐渐减轻,市场也开始呈现出一派新的繁荣景象。
然而,那些权贵们怎会善罢甘休,他们在暗中继续谋划着更大的阴谋。
这日,秦易珩如往常一样在书房内处理政务,他眉头紧锁,仔细审阅着各地呈上来的关于税收改革实施情况的奏章。
心腹侍卫匆匆走进书房,单膝跪地说道:“殿下,刚刚收到密报,那些反对改革的权贵们似乎又有了新动作。他们近日频繁在一处隐秘庄园聚会,具体商议内容不明。”
秦易珩停下手中的毛笔,说道:“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务必要弄清楚他们到底在谋划什么。另外,加强王府内外的戒备,以防不测。”
在那处隐秘庄园中,户部侍郎郑大人、吏部尚书钱大人等一干权贵们正围坐在一起,面色阴沉。
郑大人用力一拍桌子,怒声说道:“这个秦易珩,真是太可恶了!我们之前的计划都被他一一破解,这次一定要想出个万全之策,彻底扳倒他!”
钱大人阴沉着脸:“依我看,我们不如直接联合起来,向皇帝进谏,就说秦易珩的改革扰乱朝纲,致使民不聊生。只要皇帝对他起了疑心,他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礼部尚书孙大人却摇了摇头,忧心忡忡地说:“不可不可,皇帝如今对秦易珩颇为倚重,况且这改革确实让百姓得到了实惠,我们贸然进谏,弄不好反而会惹恼皇帝,到时候我们自身难保。”
众人听了,一时陷入了沉默。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周大人突然开口:“我倒有个主意,既然明的不行,我们就来暗的。听说秦易珩平日里十分宠爱他的七妹秦云乔,我们可以从她入手……”
周大人压低声音,将自己的计划详细说了出来。
几日后,秦云乔如往常一样出宫,前往民间参与一场慈善活动。
然而,就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一群黑衣人手持利刃冲了进来,他们目标明确,直逼秦云乔而去。
现场顿时一片混乱,百姓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秦云乔身边的护卫们立刻冲上前去,与黑衣人展开搏斗。
此时,一个黑衣人瞅准时机,突破了护卫的防线,朝着秦云乔扑了过去。
秦云乔瞪大了眼睛,惊恐地看着眼前的利刃,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支暗箭从远处射来,正中黑衣人的要害,黑衣人应声倒地。
秦易珩带着大批侍卫及时赶到,面色冷峻。
他迅速指挥侍卫们将黑衣人全部制服,然后快步走到秦云乔身边,焦急地问道:“七妹,你没事吧?”
秦云乔脸色苍白,摇了摇头说:“五哥,我没事,多亏了你及时赶到。”
秦易珩紧紧握住秦云乔的手,安慰道:“别怕,有五哥在,没人能伤害你。”
随后,他转身看向被制服的黑衣人,怒声喝道:“说,是谁派你们来的?”
黑衣人紧闭双唇,一言不发。
秦易珩对身边的侍卫说道:“给我严刑拷打,我就不信撬不开他们的嘴!”
经过一番审讯,黑衣人终于招供,幕后主使正是那些反对税收改革的权贵们。
秦易珩得知消息后,怒不可遏,他决定不再对这些权贵们手下留情。
朝堂之上,秦易珩手持证据,义正言辞地向皇帝揭露了权贵们的阴谋。
皇帝听后,龙颜大怒,说道:“这些逆臣,竟敢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实在是罪无可恕!易珩,你即刻着手调查,将这些乱臣贼子一网打尽,朕要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秦易珩领命后,带领侍卫们直捣权贵们的老巢,将那些参与阴谋的官员一一抓获。
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那些曾经反对改革的权贵们纷纷人人自危。
在一处奢华的府邸中,郑大人正焦急地来回踱步。
他的脸上满是惊恐:“这可如何是好?秦易珩这次是铁了心要置我们于死地啊!”
这时,管家匆匆跑进来,惊慌失措地说:“老爷,不好了,秦易珩的人已经包围了府邸,我们该怎么办?”
郑大人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绝望地说:“完了,一切都完了……”
很快,郑大人等一干权贵被押到了朝堂之上。
他们一个个低着头,不敢直视皇帝的眼睛。
皇帝看着这些曾经的臣子,心中满是失望和愤怒:“你们身为朝廷官员,不思为国为民,却为了一己私利,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朕今日若不严惩,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
皇帝怒声宣判,将这些权贵们全部革职查办,没收家产,重者甚至被判处死刑。
经过这一系列风波,税收改革终于得以顺利推行。
一日,秦易珩与秦云乔在御花园中散步。
秦易珩说道:“七妹,多亏了你那日的提醒,税收改革才得以有如今的成效。”
秦云乔微笑着说:“五哥,这都是你努力的结果。”
两人正说着,孟令琛匆匆走来,行礼后说道:“殿下,不好了!多地突发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情况万分危急!”
秦易珩的脸色瞬间凝重起来:“竟有此事!传令下去,立刻召集朝中大臣,商议赈灾事宜,不得有误!”
回到朝堂,大臣们齐聚一堂。
秦易珩面色忧虑,开口说道:“如今多地受灾,百姓生活艰难,这是我等为官者的失职。当务之急,是尽快筹集粮食和物资运往灾区,安抚百姓。诸位可有良策?”
户部尚书面露难色,上前一步禀报道:“殿下,国库虽有储备,但此前为推行改革,诸多举措耗费不少财力,如今赈灾,恐储备不足。”
秦易珩眉头紧锁,说道:“即刻向各地富户发出募捐倡议,承诺给予一定表彰,鼓励他们捐粮捐款。再者,组织人手开仓放粮,优先保障受灾严重地区百姓的基本生存。孟大人,此事便交由你负责调度,务必保证物资及时、公平发放。”
孟令琛领命后,迅速行动起来。
秦易珩仍不放心,决定亲自前往灾区视察。
一路上,满目疮痍,百姓们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绝望。
到达灾区后,秦易珩不顾路途疲惫,立刻深入各个受灾村落,查看百姓生活状况,安抚民众情绪。
他走进简陋的窝棚,与受灾百姓交谈,了解他们的需求。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满含热泪,握住秦易珩的手说道:“殿下,您一定要救救我们啊,这日子实在没法过了。”
秦易珩坚定地说:“老人家,您放心,朝廷定会全力相助,大家齐心协力,定能挺过这场灾难。”
在灾区停留的日子里,秦易珩亲眼目睹了百姓的苦难,也看到了赈灾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部分官员在发放物资时存在克扣现象,导致真正需要帮助的百姓未能得到足够救济。
秦易珩怒不可遏,当场严惩了这些贪官污吏,并重新调整赈灾物资发放流程,安排专人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然而,就在秦易珩忙于赈灾之时,朝堂之上却暗流涌动。
一些曾被秦易珩打压的势力残余,企图利用这次赈灾的机会,再次兴风作浪。
他们暗中散布谣言,称秦易珩赈灾不力,故意克扣物资,导致百姓受苦。
谣言如病毒般迅速传播,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对秦易珩产生不满情绪。
秦云乔听闻此事后,心急如焚,她立刻找到秦易珩,将谣言之事告知他。
秦易珩冷笑说道:“这些跳梁小丑,真是阴魂不散。七妹,你放心,我定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为了平息谣言,秦易珩决定召开一场公开的赈灾成果发布会,邀请各地百姓代表和朝中官员参加。
会上,秦易珩详细介绍了赈灾工作的进展和取得的成果,展示了各项物资的发放明细,并当众严惩了此前克扣物资的官员。
他言辞恳切地说道:“我秦易珩一心只为百姓,此次赈灾,定当竭尽全力,绝不容许任何人从中作梗。若有不实传言,皆为恶意诋毁,朝廷必将彻查到底。”
百姓代表们听了秦易珩的话,又看到了详实的证据,心中的疑虑逐渐消除。
那些谣言也不攻自破,民众对秦易珩的信任再度回升。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灾区的情况逐渐好转,百姓们开始重建家园。
但秦易珩知道,仅仅解决当前的困境还远远不够。
他意识到,国家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在应对旱灾等自然灾害时极为脆弱,必须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与扩建。
秦易珩再次召集大臣们商议水利工程事宜。
朝堂上,他目光坚定地说:“水利乃农业之命脉,关乎国家根基。此次旱灾让我们看到了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我们要未雨绸缪,大规模修缮和新建水利工程,以增强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工部尚书面露难色:“殿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