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208 归政之意 朝事

第二百零八章

柳贺和申时行做了交换,但他也没有万全的把握,只是在年前去张居□□上拜会时提了一嘴。

张居正则瞥了柳贺一眼:“你何时与光懋有了交情?”

吏科都给事中这个位置还是很重要的,若不上个自己人,张居正对科道的掌控必然大打折扣,不过仔细思索的话,光懋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柳贺道:“我与光子英交情只是平平。”

张居正立刻听出了柳贺的言外之意,不过他并未追问此事究竟是张四维还是申时行所为,反而问了柳贺一个问题:“明岁我欲归政给天子,泽远觉得如何?”

柳贺冷不丁被张居正这么一问,只觉心下猛地一激灵,连推光懋任吏科都给事中之事似乎都并不重要了。

在朝中,张居正归政是个绝对的敏感话题。

柳贺思索半晌,方才道:“恩师若觉得时机成熟,此事并非不可为。”

从隆庆朝徐阶与李春芳的经历看,及时放手未必不是上策。

听得柳贺回答,张居正沉默了片刻,屋内一时鸦雀无声。

柳贺不知自己的回答是否触怒了张居正,屋内的平静让他内心也有些不稳,过了一会儿,张居正声音在他头顶响起:“对于此事我问了数人,只你一人答此事可为。”

柳贺低着头,没有再开口。

他也摸不准张居正是真想归政,还是对他的一种试探,然而,对方若拿此事来试探并无意义,柳贺内心的真实想法便是如此,并无一句虚言。

归政之事,张居正一直有想法,或许这也和柳贺曾与他提的身后事有关,在给徐阶写信时,对方也曾劝过他数回。

今年张居正再拿此事问几个心腹,曾省吾、张学颜、王篆等人都言,大明江山离不开他张太岳,唯独柳贺一人言,若是时机成熟,他也当归政给天子。

张居正心中清楚,张学颜、曾省吾几人皆系他一手提拔,若他此时放权,这几人在朝中的声势必然大打折扣,且改革之事虽在进行中,仍有需他注意的地方,张居正对此也有忧虑。

直至柳贺离开张府,张居正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柳贺心中清楚,归政事关重大,就连张居正一时也难以决断。

然而正旦一过便是万历七年天子一十七岁放在寻常人家这早已是担起家业的年纪到了这个时候张居正多揽权一日便比天子年幼时揽权一年还要碍眼。

天子年幼时张居正作为辅臣可谓兢兢业业那时天子的确离不得他他纵然霸道一些也是一心为天子考虑为大明江山考虑。

可到了如今这个时机张居正便是功劳再大再掌权已不合适了。

在其位谋其政他一心为大明江山计可在满朝官员及天下百姓眼中大明江山是天子该操心的事他一日不放权便一日是逾矩。

……

万历六年的最后一次经筵值讲天子如往日一般听过课后

然而今日见过天子书法后张居正拜道:“陛下御书精妙绝伦若再求精工纵直追钟、王亦于治理无益臣请自来岁后陛下停罢写字每日值讲之后臣等将各衙门紧要章奏、面奏讲与陛下如何决断陛下可召臣等质问所有不解之处臣等必将其中关节告知陛下。”(注1)

张居正此言一出沉稳如张四维、申时行心中也是揣测纷纷。

隆庆六年张居正秉政至今这是第一次对天子表露出归政的意思。

莫非……

闻得张居正此言天子却道:“朝中诸事都仰赖张先生有张先生在朕心中便安稳张先生此意莫非朕做错了什么?”

张居正道:“陛下英明神武文章书法无一不精朝政之事臣等在一旁辅助陛下必能速速精通。”

天子继续强调自己是如何器重张居正待经筵结束后他便命人赏张居正及家人张居正次子张嗣修如今仍在翰林院修史天子将其提了一级。

柳贺等经筵官也在一旁侍立张居正与天子的对话被几人听在耳中。

众人此时想必都在猜测张居正将选在何时归政外出时王锡爵也和柳贺在谈论此事。

万历六年一度十分平静张居正归政之事却犹如向平静的湖面投了一颗石子激起涟漪一片。

柳贺默默感慨一句:“恩师若能明岁归政,于己、于天子都有利。

今日天子与张居正的对话可谓滴水不漏,已初具皇家之威严,柳贺不信天子不想掌权,可言语之中他却未显露出半分。

此时天子心中必然已经有了想法,那对张居正来说,此时放权也算是好时机。

“老爷可欲劝张相?顾为问道。

柳贺沉吟道:“若是朝中形势仍如今日一般安稳,倒也不是不能劝。

眼下官员皆受考成法掣肘,为官的实效要强于嘉靖、隆庆朝时,国库又充裕,清丈田亩策实现了还田于民,北方边防有戚继光等人驻守,黄淮水安,上下游百姓遭灾不如往年。

可以说,如今朝野上下的气象是强于前些年的。

张居正在此时归政,便是将一个更为繁荣的大明江山还给了天子,他为相之时逐过再多官员、得罪过再多权贵,也是为大明天下计,而非为了自身私利。

嘉靖末、隆庆初时的朝政如何,官员百姓都亲眼见证过,不管怎么说,张居正没有将一个烂摊子交给天子,他于社稷是有功的。

……

张居正在经筵上表露出归政的意思,朝野上下自是一片议论纷纷,不过议论归议论,官员们却都没有上疏挽留张居正,或是请张居正早些滚蛋,内阁之中一片平静,六部尚书同样眼观鼻鼻观心,仿佛此事与自己无关一般。

唯有刑部尚书严清上疏道,既然张居正要教天子如何批阅奏章,不若先由天子决断,辅臣从旁辅助即可。

即自明岁起,国事以天子为主,辅臣为辅。

严清这刑部尚书是六部尚书中唯一不攀附张居正之人,他措辞十分直接,意思是,天子纵是有误,也有辅臣托底,这国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