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292章 绢帛

“怎么个难法?”

杜构想了想说道:“这其实很难解释得清楚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存在。”

“首先自身的学识、才华定然要达到一定地步否则便会在层层考试中被刷下去其次可能还需要一点运气。”

“毕竟连选拔的‘州试’都只有几个人能来到长安进行省试。”

杜构继续道:“打个比方我要是像我父亲、房大人、魏大人这些人跑到一州参加州试那一州的考生恐怕连来长安参加省试的资格都没有。”

“而且这玩意还得看长相若长相不过关同样不行。”

“再之后便是看出身家庭了。”

“我们大唐的科举制度说是广收天下人才实际上且不提贱业子弟能通过科举入仕的寒门子弟极其少。”

“贞观元年进行的科考寒门子弟只有一个通过了‘明经科’其余的几乎全是来自家族之人。”

“通过‘明经科’的才一个?”陈衍人都傻了。

唐代科举有很多科目其中‘进士科’与‘明经科’最受重视而‘进士科’是公认最难也是最有含金量的‘明经科’次之’。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三十老明经

意思是三十岁考中‘明经’算老了但五十岁考中‘进士’还算年轻。

因此‘进士科’出身的地位和仕途前景远高于‘明经科’。

而贞观元年的科考寒门子弟居然仅有一人通过‘明经科’?

“那不然呢?”杜构道:“科举的竞争何其激烈?我现在若去参加科考的话很大可能止步于‘进士及第’争夺名次更是想都不敢想。”

‘进士及第’便是通过进士科考试的统称是极高的荣誉。

杜构忽然笑了“当然啦倘若陈兄要去参加科考榜首肯定非你莫属也就是民间传的‘状元郎’。”

陈衍汗颜。

高阳看不起我但你好像太看得起我了嗷

我几斤几两我自己难道不清楚吗?

别说什么状元了通过那什么州试都不可能。

能混到现在全靠来自后世的经验与见识罢了。

不过陈衍不可能去参加科考就是了想个办法帮一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帮寒门子弟还行.

接着,陈衍与杜构好好在图书馆里逛了一圈,里面有许多读书人坐在公用的位置上默默看书,因为有规定,故此没有谁大声喧哗。

即使与旁人交流,说话的声音也很小。

看图书馆步入正轨,陈衍就不再多管了,交给杜构他们打理。

而他自己,则是准备放开手脚,大量搞钱为自己的计划做准备了。

“.

“几位,我们又见面了。

陈衍再次找来四名富商来家里,笑着打了个招呼。

“大人,今日召我等过来,不知是有何要事?王老五殷勤道:“如果有我等帮得上忙的,大人尽管吩咐。

通过几次接触,王老五差不多摸清了一点陈衍的性子。

陈衍是一个不喜欢废话的人,所以有什么直说便好。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位爷实在太猛了,说带他们见太子就见太子,一点不开玩笑。

半个月前,陈衍把他们带到太子面前,险些没给他们吓死。

“好,咱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

陈衍颔首,让青儿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东西拿过来,交给四人观看。

“这是.绢?

张疾看着被送到手中的东西,仔细抚摸观看后,发现这绢比市面上要好上许多,线条大小一致,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

“我这是绫。金万成道。

王老五和郭顶拿的分别是‘罗’和‘纱’,都是绢帛,涵盖了从平民百姓到富贵人家寻常衣物的用料。

金万成按捺不住心中困惑,举起手中绫帛问道:“大人,您这是?

陈衍反问道:“你们觉得,这些绢帛如何?价格该卖多少?

专营绢帛买卖的王老五闻言,不假思索地拱手回应:“回大人,我手中这匹纱,无论从织工还是用料来看,皆属上乘之作。

“您看这丝线,均匀透亮,绞经有序,透气而不失筋骨,实乃难得佳品。

“我觉得,此纱至少能卖四百文,四百五十文都不贵。

其余三人闻言,倒是并不觉得王老五在夸大其词。

因为纱本就是极好的绢帛,坊间价格从二百文到五百文不等,全看纱的品质。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