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君还不知道自己引起了蝴蝶效应,前脚明元帝才在他这碰壁,紧接着明元帝就去为难与之交好的人,后脚朝廷便陷入混乱,还有之前一批官员落马,各方势力很难不把二者关联起来。
有的说万宝楼搅弄风云,让天下陷入动荡,其心当诛!有的拍手称快,道是明元帝自取灭亡!有的直言万宝楼此举弊大于利,此举与罗刹教有何异?
不论何种说法,都无人敢亲身试验,君不见上一位得罪万宝楼的明元帝,都遭到报应了吗?
明元帝再窝囊也是一国君主,他们虽然看不起朝廷,却也知晓一国君主的性质。
还是那句话,天下还是普通人居多,大多数生活在王朝的统治下,要不是江湖势力团结一致,与朝廷达成微妙平衡——平衡就平衡在,双方都弄不死对方。
如今这个平衡被打破,江湖势力却并不感到高兴。这意味朝廷陷入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如何高兴得起来?他们又不是那为非作歹的罗刹教,他们可是正义一方!
永州城地处北,原本不靠近边界,随着众多城池失守后,永州城的处境也变得随之不妙起来。
战火纷争,朝廷却还在进行内斗,很多百姓和当地豪绅贵胄们都开始迁徙避难,留下的除了孤老幼小,无法避难的百姓之外,让阙君感到震惊的是誉书院居然照常进行!
对于告假回家的学子,誉书院没有阻拦,对于留下的学子,他们也都做好了准备。
大丈夫生有何欢?死亦何惧?圣贤书中的忠义礼孝从来不是一句空谈,总要有人留下来守护百姓,哪怕他们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挡不住侵略者的铁蹄与刀枪。
这是一场盛大的献.祭,为引起天下人血性,战前的鼓舞!哪怕以他们这群年轻后生的鲜红血液,哪怕以死亡为代价!
这个朝代与一般朝代官位机制不同,一般来说知府为府级最高行政长官,主管行政地税司法以及地方治理权,而都尉则负责地方兵权,二者共同牵制,互为敌对党派,防止双方沟壑一气,为祸乡野。
这个朝代则不同,知府并非为府级最高行政长官,上面还有司令监,这个职位的出现源于太皇太后生前与各方势力利益交锋后,多方共退一步,在临州城新设立的行政机构,初心是防止一家独大。
也仅有临州之下独有,这是因为临州城为盛产官盐之地,为此他们将这里的府级行政地点,从永州城改至临州城。
原本的知府应并兼至临州城,只是迁徙又是一个大工程,当初的知府又是四处得罪人和软硬不吃的清官,是以没有哪方势力愿意替他周旋,如此便耽搁至今。
永州城如今即将沦陷,而临州城则为了保护盐产这个重要之地,自然不会分心来保护此城。
调虎离山之计,为兵法常有。
永州城虽繁华,却始终比不过临州城的重要性。
这日,阙君一改常态出了门。
当誉书院的山长看到阙君时,并不显得惊讶。
如今的永州城,能够说上话的也仅有誉书院。他们笨拙地学习兵法,号召留下的百姓共同守护家园,百姓们也不想等死,是以如今誉书院已然代替了知府为管辖。
在战争中,不乏有血性的商贾之户前来捐赠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