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
今日早朝从卯时一直持续到未时,百官还在激烈讨论。
三司把军情折子报上朝堂,两大藩王造反了!!
西南的荣王,东部的宁王,两位藩王,同时起兵造反,理由是天灾歉收,而朝廷救济迟迟不到。
惠帝看着军报,再三确认,是真的造反了。
气得他把折子摔出去。
他对他们还不够宽容吗?
不用纳赋税,实施优养宗室,确保藩王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如此他们还反?
放着好日子不过是吧?
今儿不管是哪一派的官员,都怒骂两位藩王,不知感恩,还趁着太后葬礼造反,简直悖逆祖宗。
武将纷纷请缨讨伐。
顾少羽一言不发。
惠帝看了他好几眼,就连太子都慷慨激昂地发表议论,说这种乱臣贼子,必须派良将去剿灭。
景臣怎么这么安静?
不多一会儿他就明白了。
“陛下,梓州年前发生五十年来最严重冰冻,朝廷赈灾粮调拨两次,然而杯水车薪,当地粮商勾结,哄抬粮价,百姓饿殍满地……”
柳阁老把这个消息报出来,惠帝又是一阵心塞。
“众位爱卿说说如何解决?”
梓州很大,不少于六十万人,灾情最严重的白羊县,靠近梓州府所在的城池,人口有十几万,原本是梓州最富裕的一个县,因为五大粮商都是白羊县人。
而今,这里是天灾人祸最集中的县。
据县令奏报,粮商不仅哄抬物价,还用略高于市场的价格把全县散户手头的粮食都收购完,囤积起来。
在官府每次平价售卖粮食时,还派人抢购。
所以老百姓手里没粮。
“粮价已经到一百文一斗,入冬时才五十文一斗。”柳阁老捶胸顿足地说,“百姓哪里吃得起?荣王和宁王谋逆,若梓州百姓也揭竿而起,…….”
“梓州若不降下粮价,只怕整个梓州大乱。”
魏氏一党有官员站出来,疾呼:“降粮价,安民心,依臣之见,非顾阁老不可。”
紧跟着一串“臣附议”。
魏氏一党的官员、太子一党的官员,一边倒地建议顾少羽去解决粮食难题,安抚民心。
柳阁老并没有恶意,但他也觉得此事重大,其他人去也解决不了,最好是顾少羽去。
“梓州府粮仓已无存粮,梓州五大粮商却手握大批粮食,
奇货可居。柳阁老叹口气,“祸不单行!
荣王和宁王叛乱,梓州若是大乱,对于朝廷,雪上加霜。
朝堂上七嘴八舌,就顾少羽一直不吭气。
惠帝实在忍不住,就问他:“顾阁老,你今天怎么一言不发?
顾少羽立即出列,恭恭敬敬地说:“臣在想,荣王和宁王为什么这个时间造反?
“自然是贪心不足。
太子给他们说了,要促成朝廷派武官去镇压。
荣王和宁王封地在两个不同方向,朝廷若派出年轻力壮的将领,京城剩下的要么是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要么就是勋国公那样的老头子。
惠帝和柳阁老都没说话,有人在搞鬼!越是这个时候,百姓越不能乱。
惠帝问顾少羽:“大家一致推举你去梓州解决粮食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顾少羽说:“臣还在犹豫。
惠帝脑子里竟然蹦出一个念头:这家伙不会是舍不得媳妇吧?
“臣在想,是去赈灾,还是去说服荣王、宁王不要反了。顾少羽说。
大家马上说:“顾阁老你犹豫什么?除了你,咱朝堂没有人再比你更聪明了。
惠帝从皇城司探来的消息得知,藩王早就都在厉兵秣马。
他忌惮得很,干脆趁此机会,派武将把他们灭了,永绝后患。
所以他当机立断,任命两位年轻力壮的大将军为帅,各自点兵十万,剿灭两位藩王。
武将都抢着去。
“顾阁老任梓州赈灾钦差,次日出发。务必降低粮价,安抚百姓,若有恶意蛊惑人心者,无论官、民,杀无赦。
顾少羽接了旨,点了户部的谢瑜、工部的凌汛一同前往。
工部尚书和户部尚书特别高兴,这次赈灾,是顾阁老亲自去灾区解决,自己部门只要参与,就很可能立大功。
尤其户部新任尚书,裴坤富被杀,他才升上来,谢瑜级别比他低,但谁也不敢轻视谢家这位大少爷。
下朝后,顾少羽去御书房单独见了惠帝。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