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工业大学的学习为顾平安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课程设置系统而实用,从机械原理到材料力学,从制图规范到工艺规程,每门课都让他如饥似渴。
最让他惊喜的是,学校有一个小小的实验室,虽然设备简陋,但足以进行一些基础实验。顾平安成了实验室的常客,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各种测试和研究。
一天晚上,他正在实验室研究一种新型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忽然灵光一现:如果能将仙武入门中的淬火技法与现代热处理结合,会不会有奇效?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他兴奋不已。接下来几个周末,他都泡在实验室里,悄悄尝试各种方法。凭借对温度和气场的敏锐感知(这是修炼仙武带来的额外好处),他逐渐摸索出一套独特的热处理工艺。
周一回到钢厂,他找到王科长:“科长,我有个想法。咱们厂那批矿山机械用的齿轮,不是老是磨损过快吗?我研究了一种新的热处理工艺,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王科长现在已经十分信任顾平安的技术能力,当即批准他在厂实验室进行试验。结果令人惊喜:经过新工艺处理的齿轮样品,耐磨性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以上!
厂里很快决定小批量试生产。第一批齿轮装车发往矿山后,反馈极好。这个消息甚至惊动了市工业局,陈副局长再次带队来厂考察。
这一次,顾平安更加从容自信。他详细讲解了新工艺的原理和特点,还现场演示了关键步骤。陈副局长听得连连点头,最后对厂领导说:“这个小顾同志不简单啊!这种创新精神值得提倡!你们要好好培养!”
厂里因此获得了一面“技术革新先进单位”的锦旗,顾平安也得到了一次厂级表彰和五百元奖金。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使用厂里更好设备的权限,为后续研究创造了条件。
然而,荣誉背后,暗流涌动。
杨副厂长对顾平安的成就不以为然,经常在各种场合暗示:
“年轻人还是要踏实些,不能好高骛远。”
“技术革新要讲究实际效果,不能光看一时数据。”
更麻烦的是,厂里开始有一些关于顾平安的风言风语:
“他那套技术来得蹊跷,一个农村小子怎么会懂这些?”
“听说他经常偷偷摸摸不知道在搞什么......”
顾平安心知肚明,这是有人眼红他的成就,在背后搞小动作。但他并不慌张,只是更加谨慎,所有实验和数据都记录得清清楚楚,经得起查验。
一个周日的下午,顾平安正在家里教孩子们识字,忽然听到村口传来汽车喇叭声。不一会儿,一辆吉普车停在了顾家门口。
从车上下来的是陈副局长和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学者模样的人。村里顿时轰动了——这可是大领导啊!
顾家人慌得不知所措,顾平安却镇定自若地将客人迎进屋里。陈副局长笑着解释:“这位是省工业厅的刘总工,听说了你的热处理工艺,特地来看看。”
刘总工推推眼镜,开门见山:“小顾同志,我对你的热处理工艺很感兴趣。特别是温度控制那部分,理论上很难做到那么精确,你是怎么解决的?”
顾平安心里一紧。这个问题触及了他技术的核心秘密——那确实借助了他对气场的感知能力,这是无法明说的。
他急中生智,拿出一套自制的热电偶和温度记录装置:“我改进了测温方法,设计了这个连续记录系统,通过反复试验找到了最佳温度区间。”
这套装置确实是他精心制作的,看起来颇具说服力。刘总工仔细查看后,惊叹不已:“巧妙!真是巧妙!用这么简单的装置解决了大问题!小顾同志,你是个天才!”
顾平安暗暗松了口气,趁机向刘总工请教了几个专业问题。两人越聊越投机,从热处理聊到材料科学,再到机械设计,顾平安展现出的知识深度让刘总工频频点头。
送走客人后,顾父很是激动,老儿子真的出息了。
顾平安心中温暖,郑重地点点头。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不期而至。
几天后,顾平安正在车间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忽然听到广播里传来紧急通知:矿山发生透水事故,多名工人被困井下!急需厂里紧急加工一批特殊零部件用于救援!
全厂顿时动员起来。顾平安主动请缨,加入技术攻关小组。救援需要的是一种特殊连接件,要求强度高、重量轻,加工难度很大。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会议室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几个方案都被否决了,眼看时间来不及,众人都急得满头大汗。
顾平安凝视着图纸,忽然灵光一闪:“如果用薄壁管材外加加强筋的结构,既减轻重量又能保证强度。加工时可以采用冷轧工艺,我研究过相关参数......”
他迅速画出草图,计算出关键数据。老师傅们一看,纷纷点头:“这个方案可行!”
王科长当即拍板:“就按小顾的方案做!全厂配合,必须在两小时内加工出来!”
车间里顿时忙成一片。顾平安守在机床旁亲自指导,关键时刻更是亲手操作。在他精准的控制下,一个个合格零件被加工出来。
终于,在限定时间内,全部零件加工完成!装车发往矿山时,全厂人都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传来好消息:被困矿工全部获救!那些特殊连接件在救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钢厂因此收到了一封感谢信,顾平安也受到了特别表彰。更让他高兴的是,通过这次事件,他真正赢得了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