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看着李斯恭恭敬敬的模样,又想到《史记》所写,心中不是很爽快,没好气道:“赐座。”
前几日,嬴政让扶苏买了一本《史记》,他已经看了大半,除了他,谁都不知道这本书里面的内容。
“谢陛下。”李斯坐下后,又向宦者要了笔墨和竹简,打算记下天幕的重点。
嬴政见了心中感慨,李斯是真的好用,但最后也是真死不足惜!
武周
神都洛阳城一处宅院内,上官婉儿收到下人禀报时,第一时间就放下手中的诗集,移步走向院内。
在她身后,身着流光溢彩华服的太平公主晚了几息也走到院内,笑着说,“上官内舍人对天幕也太上心了些,天幕又不会跑。”
说着,太平公主就要把一顶帷帽戴在上官婉儿头上,“这么热的天,顶着太阳小心中了暑气。”
上官婉儿忙接过帷帽自己戴好,她将帷帽的薄纱掀到两边,露出一副姣好的容貌,“婉儿多谢公主,只是陛下吩咐了,天幕神异,自当多上心些。”
太平公主兴致缺缺:“再神异也是看得见摸不着啊!那商城中的物品你我都无法购买。”
上官婉儿劝道:“公主,天幕余额来自金币、个人贡献值,点赞得十金币,观看天幕得二十金币,就算现在不能购买,以后未必不能购买,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
对婉儿所言,太平不置可否,抬眼看向天幕,心中思绪万千。
她虽然不能购买,但仍抱着极大的好奇心研究商城,还知道了商城能够通过输入文字检索物品。
理所当然的,太平公主首先就输入了自己的名字、封号,没想到的是,她居然有个人传记!她两个当过皇帝的哥哥都没有,没想到她有!婉儿也有,阿娘也有!
除了惊喜之外,太平也担忧起书中都写了什么?将来的她到底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值得后世人给她写一本书。
天幕闪过无数人物肖像,宏伟大气的音乐声随之减弱,预示着天幕马上要开始播放。
太平公主收拢纷乱的心绪,专心看起天幕。
【她以“女君”身份亲政十六年,“兴灭国,继绝世”是当世人对她的评价。
她执政的东汉时期,天灾是有史记载以来格外地多,在她临朝的十六年期间,地震、水灾、旱灾、蝗灾、风灾、雹灾、瘟疫频发,人相食,几乎年年有灾。
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时期,她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躬行节俭,救灾安民,抵御外敌,谥号“和熹皇后”。
到了近代,她更是被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这期视频,我们就来讲讲邓绥的传奇一生。】
汉武帝时
刘彻听得牙根发酸,东汉也是大汉,这灾难也太多了吧!真够倒霉的!
继吕雉之后,天幕又讲了一位太后,他还以为按照顺序会讲讲他奶奶窦太后,没想到会直接跳到东汉,不讲也好,他才把窦家收拾了,省的麻烦。
不过,有功安人曰熹,又有“兴灭国,继绝世”的美言,这听起来名声好多了!应该不会像吕后一样恶毒!
大唐
长孙皇后翻开自己的阅书心得,她诵读史书,自然知道邓绥的事迹,心中也多有敬仰,听到天幕说邓绥是“皇后之冠”,心中的敬仰又翻了一倍不止。
“观音婢——”
天幕一出现,李世民就来到立政殿,他第一时间就想和妻子一起看天幕,并讨论一番。
听见李世民到来,长孙皇后立马收起自己的笔墨,李世民好奇地问:“观音婢你在写什么?”
长孙皇后笑而不答,缓步走到李世民身前,挡住他探究的视线:“一些妇人家的文字,陛下,我们还是看天幕吧!”
李世民心中实在好奇,但天幕播放时可不会停下,观看天幕一个视频能得二十金币,他不想错过,只能暂时放弃追问的想法。
“好,我们先看天幕。”
东汉,邓绥执政期间
邓绥时期的百姓听见天音,全部惊呆了!他们都听见了啥?
“二十年期间,地震、水灾、旱灾、蝗灾、风灾、雹灾、瘟疫频发,人相食,几乎年年有灾”
一个老农手里的农具砸到土里,激起一阵尘土,他整个人跪倒在田地里,痛哭出声,“老天爷,这可怎么活啊!”
无数个声音附和道:“天要亡我们啊!”
一个背着幼童的农妇神色悲戚,她身旁还有几个小的孩子,最大的不过大腿高,已经要下地干活了。丈夫得病去世,一家老小就靠着田地生活,如今可怎么办才好!
“要是能去天幕那里就好了!”一个声音喊道。
“是啊!天幕肯定有办法。”
“我也想去。”
一个声音不合时宜的插进来:“可是,天幕也是后世人,离我们不知有几千年,如何能过去啊。”
是啊!如何能去,众人再次沮丧起来。
一想到年年都是灾,有一部分人的心情已经完全崩溃,种地的动作渐渐迟缓,力不从心。
宫中,邓绥双眼通红,为何会这么多灾难?即使听到后人的称赞,邓绥也高兴不起来,满心满眼都是忧虑。
班昭同样忧思,提醒道:“天幕预警了这些灾难是好事,但恐怕百姓更多的是会生出绝望。”
邓绥点点头称是,“但愿天幕中的我有应对之策,天幕能说出来,让百姓听见多一份安心。”
有机灵的宫人上前奉承:“皇太后陛下有‘皇后之冠’美称,一定是救民于水火,天神见了,想必定会赐福。”
邓绥暗自摇摇头,心道她从不信神鬼之说,若是真有天神相助,为何不直接让这些灾难不发生呢?
或许天幕上的后世人有办法,要是能购买商城中的物品就好了,上面就有米面粮油,还有好多没见过的作物,还都是精粮,而且价格也不贵。
【邓绥是东汉开国第一功臣邓禹的孙女,家世显赫,但她两岁时,父亲被人牵连革职,邓绥一家败落,都回了南阳郡。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