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采访之后,央视记者陈萍又给游四方递上了一封邀请函。
央视推出了一栏新节目,《振兴原野》,邀请五位青年创业者,分享他们参与基层建设的故事。
陈萍觉得,苏筱宝和瓜瓜最为合适,他们正是年轻人中从田野走向城市,再从城市反哺乡村的典型。
商榷之后,节目将于五月份开拍,他们两人代表游四方参加。
除此之外,还有新的合作方找上了门来。
一年一度的龙泉青瓷展览会即将举办,行业协会会长亲自联系他们,请他们拍摄一段宣传片。
时间比较赶,苏筱宝回家以后就开始闭门创作。
但是她俨然成了家乡的名人,每天被苏爷爷提溜出去见人,别说构思创意,脸都要笑僵了。
那天苏爷爷特别高兴地告诉她:“你水田爷说,要给你在族谱里单开一页,你以后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迹,都给你记下来!”
苏筱宝:“恁麻烦哦,还是把我从族谱上删掉吧。”
苏爷爷佯装生气:“说的什么傻话!”
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一般人哪有这个殊荣!
“族谱嘛,又不是户口本。阳阳有在上面吗?”苏筱宝馒头就咸菜,吃得嘎嘎香。
当然没有。
苏爷爷动了动嘴,没说女孩儿不能上族谱这种话。
能不能上的,规则不都已经打破了吗?
苏筱宝刚考上省状元,老村长苏水田,也就是苏常德他爸,就迫不及待地把苏筱宝加到了族谱上——排列甚至是她这一辈的第一人。
和苏筱宝同辈份的,有的都已经三四十了,硬是被老村长大笔一勾,走你!
去后边儿吧你们!
苏筱宝端起碗又慢悠悠喝了一口粥,“跟那几个笨蛋在一个族谱上……我还嫌拉低我身份呢。”
就村西头那几家的男孩儿,打小考试没超过五十分,十一二岁了还甩着大鼻涕,就他们?名字还跟她写一张纸上?
登月碰瓷了好吧!
苏筱宝才不稀罕。
而且其实她从小根本就不知道苏家庄还有族谱这回事,从来没听说过。
也不知道这个族谱的真实性靠不靠谱。
阳阳好奇:“姐姐,什么是族谱?”
苏筱宝想了想:“就是名单,苏家庄的人名都在上面。”
阳阳不高兴:“那为什么伯伯说族谱上没有我?”
苏筱宝笑了,勾了下她的小下巴。
“阳阳也想上族谱呀?可不是一定要在名单上才是好事啊。”
“监狱的犯人,只要在枪毙名单上,就会被biubiubiu!阳阳觉得这个名单好吗?”
阳阳一激灵,连忙摇头。
苏筱宝说:“对呀,名单有好有坏,有光荣榜也有警示栏,阳阳的名字以后要出现在好的名单上,这个族谱嘛……上面写的都是一些爱流鼻涕的小胖子。”
阳阳露出嫌弃的表情,摸了摸自己漂亮的小裙子,“那……我不想跟他们写一块儿。”
苏筱宝科普:“其实呢,每一个地方都有一本地方志,记录了本地有名的人和事迹,阳阳以后加油,做一个对家乡有贡献的人,就可以被写进地方志里了。”
阳阳抬头天真地问:“我可以像姐姐一样,上电视吗?”
“上电视算什么,如果再努力一点,有更大的成就,还会被写进教科书里呢!”
“他们的族谱没人会看,但是阳阳要是被写进历史书里,哇——那以后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会知道苏曜炀的大名!”
阳阳眼里迸发出灿烂的期待,听着姐姐的描述,一脸憧憬和傻笑。
苏筱宝趁机问:“所以阳阳想不想去更大的城市上学?”
“想!”
赵春阳叹口气,“你们真要搬省会去?”
杨爱芸:“搬!筱宝能有今天,是她聪明,读书又勤奋,阳阳以后不知道能不能有她姐姐这样的脑子,能是最好,不能我们得把路给她铺好了。”
赵春阳摆摆手:“你这就是瞎操心!人阳阳看着就聪明。”
杨爱芸笑了笑,也知道自己有点杞人忧天,可是总希望能让她们以后再轻松一些。
越是去过了大城市,杨爱芸越认识到教育的差距有多大。
阳阳再聪明,在这个小县城里教出来,和在大城市的国际幼儿园里教出来,还是不一样的。
她有时候会想,要是自己这个当妈的再给力点儿,筱宝是不是都会在全世界最好的学校读书了?
虽然孩子已经够优秀了,但是杨爱芸还是时不时会感到怅惘。
这种感觉是有了阳阳以后越发明显的。
两个孩子从小的物质条件差距太大,阳阳出生以后,不说含着金汤匙吧,但也算过得跟小公主似的,但她姐姐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过的那几年,头发都是油得打绺的,大一点又出去寄宿,每次回家吃个饭狼吞虎咽,恨不得什么都往嘴里塞。
这些差异不能完全归结给时间,家里的经济情况才是根源。
这些心事,杨爱芸没跟别人说过。
对外她都是开玩笑:“可能我就是那种不知道知足的人吧。”
赵春阳听了也就是跟着笑。
她现在心境平和多了,也不说会像之前那样动不动冒酸水。
莹莹上了大学,苏盛成绩名列前茅,今年中考应该也十拿九稳,挺好的了。
“你呀,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就行,反正你们两口子是不用愁了,阳阳以后怎么着,都有她姐姐呢。”赵春阳劝道。
杨爱芸说:“筱宝是筱宝,阳阳是阳阳。筱宝自己还没飞起来呢,阳阳的以后跟她没关系。”
赵春阳愣了一下,随即大喇喇地说:“行行行!你是她俩的妈,你说了算!”
阳阳拿着一本书过来,“妈妈,你看!”
杨爱芸含笑接过来,看到第一页作者的名字后面加了一个顿号,后面又写着“阳阳”两个字。
杨爱芸没看懂,“什么意思呀?”
阳阳指指自己,“我在书上!”
杨爱芸好笑,以为她又是在胡乱涂鸦,“好好好,你在书上,接着写去吧。”
阳阳又去找她的大侄女,“媛媛!我把你也写上书里!”
两个小孩凑头去玩。
苏盛其实有一点点担心,阳阳上小学就要转走了,那媛媛一个人不知道能不能适应过来。
跟同龄小朋友比,媛媛一直比较缺乏安全感,放假了只喜欢跟在小姑小叔身边,也不跟其他小孩子玩。
如果哪天阳阳没有去幼儿园,幼儿园老师说,她就一个人坐在小板凳上,从上学坐到放学。
苏盛跟他爸妈说过几次,但是没有人当回事。
同香园生意惨淡,给大厨开的薪水也缩减了,苏志栋经常清闲在家。
不知道是没有了过去的心气,还是连续被两个儿子搞得疲倦了,有人找他操办席面,他也不大愿意接。
总说:“儿孙自有儿孙福。”
苏盛并不想责怪父母,也不想给他们压力,可是父母懒怠的结果就是,压力会转移到孩子身上。
苏莹莹面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时常感到迷茫;苏盛面对繁重的学业,也经常胡思乱想,担心中考失利。
该有媛媛,她还那么小,将来总需要人管。
所以当苏盛看到二婶那么殚精竭虑地为阳阳,甚至为根本不需要帮衬的筱宝姐做打算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分轻重的。
以前总听老一辈的人说,谁家超生,罚得家底都见光了。
既然家底都见光了,为什么要让孩子出生在一个家贫四壁的环境中呢?
这些父母是真的爱孩子吗?哪怕是盼星星盼月亮生出来的男孩儿,父母又是真的爱他吗?
还是说只是爱有儿子的荣耀?
只是为了养儿防老?
为了有人给自己养老,而生下一堆孩子,却不管他们将来几十年怎么生存,这叫父爱母爱吗?
苏盛难以下定决心这样评判自己的父母,同时又感到愧疚,爸妈养他一场,他却私心里这样想。
可是他控制不了自己。
他羡慕其他独生子女的同学,嫉妒那些比自己优秀自信的人。每次看到媛媛充满不安的小模样,再想到她将来可能和阳阳拉开的差距,心里都感到很酸涩。
扭头一看,好嘛,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