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32.学堂剪彩

说干就干,温玉唤出系统,指向家附近那片开阔的空地:“系统,我要领取建筑。”

“新居先安置在这里,学堂就建在对面那块空地上。”

之前她就考察过这片空地,面积够建房子,地理位置不错,离家里的田地也不远。

把家和学堂建得近些,还方便她平时过去管理。

最重要的一个点是,她转过一圈,确定这里是全村的中心地带。学堂建在这里,以后若是开展大范围教学,还方便大家过来上课。

系统没有立刻把房子放出来,而是多问了一句:【宿主打算选择怎样的具现方式?】

果然不是直接天降建筑。

温玉笑了笑:“我有个想法。”

【宿主请讲。】

“嗯……就伪装成苏大人感念我们办学有功,特地派来了工匠队伍为我们造房子。”她徐徐道。

“工匠的穿着要模仿苏府随从的样式,而且完工后要悄然离去,不引人怀疑。”

“这样,应该办得到吧?”

系统立刻应下:【好的,宿主。】

这就是她的策略。

系统的力量远超于她的想象,这点事情想必不难办到。

这是最不会引起大家怀疑的方式,能骗过屏幕前的观众,和可能撞见的村民们。

没过多久,一队穿得和苏府随从别无二致的工匠从村口的小路行来,径直走向温玉指定的那两片空地。

工匠们掏出工具箱,先是仔细测量土地,然后用石灰粉画出地基轮廓,没花多久就做好图纸,正式开工了。

他们的团队看起来十分专业,迅速按几人一组分配好了工作职责,有人负责挖掘,有人搬运木材,有人搅拌灰泥,一时干得热火朝天。

不到一天,就有路过的村民发现了这边的动静。

一位路过的大婶本想去水井打水,这下桶也放下了,在旁边好奇地张望了半天,终于按捺不住,小跑着来到温玉身边。

“啊呀,温丫头,这是闹哪出啊?哪来的工匠?”大婶压低声音问道,眼睛却不住地往工地瞟。

彼时温玉正站在旁边“监工”。

叮叮哐哐的声音里,她笑得眉眼弯弯,顺势解释道:“是苏大人派的!大人说我们禄溪村学堂办得好,孩子们争气,特地赏了工匠来给咱们盖一座像模像样的新学堂!”

大婶得了这消息,眼睛瞪得溜圆,连连称奇。

她赶忙小跑着离开,显然是急着与人分享这新鲜事。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她就带着一大群村民回来了。

那位大婶洋洋得意地指着工地:“你们看,我没骗人吧?那漂亮房子啊,是苏大人给咱们禄溪村赏赐的学堂,可气派了!”

“哇!”

众人看见房子,纷纷惊叹:“哎哟,知府大人真是青天啊!想得太周到了!”

“我们禄溪村也是要有学堂了?大好事啊!”

又有人指着另一边同样在动工的建筑问:“温丫头,那这个房子又是……?”

温玉自然地接话:“咱们的粮食不是刚卖出去了?再加上大人赏了些银钱,我想着现在这屋子太破旧,便把钱凑到一起,请工匠们帮忙盖座新房子。”

温玉要盖新房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全村。

大家刚卖了粮,手里有了余钱,又见温玉起了新房,羡慕之余,也纷纷动了心思,琢磨着自家是不是也能翻修或新建房屋。

又有人看温玉家里的鸡鸭养得不错,平时经常能有鸡蛋鸭蛋加餐,也开始筹划着什么时候去城里买些牲口鸡鸭回来。

“我看温丫头那马车也挺实用,赶明儿咱们也去城里看看,买头驴子回来拉货。”几个汉子蹲在田埂上商量着。

穷惯了的禄溪村人手里忽然有了钱,一时间还不知道该怎么花呢。

好多半辈子没进过城的村民都开始准备起进城的事,打算给家里采购点好东西。

村里蔓延着喜气洋洋的气氛。

----

既然要办书院,温玉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起来。

办学不能只靠一腔热情,师资同样至关重要。

为此,她特意寻了个空当,找来了宁盛安,郑重提出要正式支付他为学子们授课的薪俸。

宁盛安闻言,连连摆手推拒:“这如何使得?温姑娘于我们父女有恩,教书育人又是我分内之事,岂能再收受银钱?万万不可……”

温玉见他拒绝,心里反而着急起来。

宁盛安教学态度认真,为人品格又端正,禄溪村的学堂若要经营起来,确实离不开他。

更何况,前些日子里,他为了专心教书,确实耽误了自家地里的活计,收入比寻常村民少了一截。

若是村里唯一的教书先生因生活清苦而不得不分心他顾,对她的扫盲大计无疑是重大打击。

她上前一步,恳切道:“宁大哥,你的心意我明白,但你总得为小宁想想。”

宁盛安神情一滞。

温玉见这话奏效,更是殷殷劝说:“你看,孩子渐渐大了,日后吃穿用度和读书笔墨,哪一样不需要银钱?你不要薪资,难道她也要一直跟着你过清苦日子吗?”

宁盛安想到自家女儿天生聪慧,却只能跟着自己背井离乡地吃苦,面上不由得露出了挣扎之色,最终千言万语化作一声长叹。

温姑娘说得对,他可以清高,却不能苦了孩子。

见他动摇,温玉顺势提出早已想好的方案。

“我也不与你说那些虚的,城里的蒙馆先生月钱多少,我大致知晓了。你的薪资,便按那个数来吧。”

她最后补了一句:“这是你应得的,绝非施舍。”

宁盛安沉默片刻,终于不再推辞,深深一揖。

“……如此,盛安愧领了。感念姑娘和禄溪村收留我们父女,此番又为小宁思虑周全,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温玉这才放下心来。

搞定这件事情以后,书院就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

系统安排的工匠队伍果然专业高效。

不出几日,两栋建筑就已初具规模。

他们来得突然,去得也悄然,某日清晨村民们醒来,发现工地上已经空无一人,只留下两栋崭新的建筑。

温玉选了个晴朗的日子,为“禄溪书院”举行了挂牌仪式。

书院的匾额是当届魁首温青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