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缓缓驶过中央大街,萧砚舟掀开车帘一角,望着窗外的繁华景象——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茶楼里传来悠扬的琵琶声。
酒楼外悬挂的灯笼将整条街照得如同白昼,街头小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刚出炉的芝麻烧饼,热乎着呢!”
“冰镇酸梅汤,解腻消暑嘞!”
宁儿趴在车窗边,看得目不转睛:“爹爹,京城好热闹啊!比福州还要热闹!”
可这份热闹里,却藏着不和谐的混乱。
马车刚行到街角,就见一群身着华服的少年骑着高头大马,不顾街上的行人,纵马狂奔而来,嘴里还喊着:“让开!让开!别挡着爷的路!”
一个挑着担子的小贩躲闪不及,被马蹄撞倒在地,担子摔在地上,里面的水果滚了一地。
小贩刚想抱怨,就被其中一个少年甩了一鞭子:“不长眼的东西,敢挡爷的路,活腻了?”
萧砚舟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沈云连忙将宁儿搂进怀里,不让她看到这粗暴的一幕。
小桃撇了撇嘴,低声道:“刚到京城就见这阵仗,京里的勋贵子弟,依旧这么嚣张。”
他没想到,天子脚下的京城,治安竟如此混乱,勋贵子弟如此横行霸道。
看来,他这次回京任职,整治京城治安是他的首要任务,比想象中还要艰巨。
就在这时,一阵丝竹之声传来,马车转过街角,一座三层高的彩楼映入眼帘。
楼前悬挂着“丰乐楼”的金字招牌,灯笼高悬,彩绸飞舞,几个浓妆艳抹的女子站在楼前抛洒花瓣,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楼内隐约可见觥筹交错的身影,欢声笑语透过窗户传出来,一派纸醉金迷的景象。
“爹爹,那是什么地方啊?好漂亮!”宁儿好奇地问道。
萧砚舟看着那熟悉的丰乐楼,想起当年在这里与范文程发生的冲突,眼神微微一暗,连忙放下车帘,指着另一侧的书画铺子转移话题:“宁儿乖,那是酒楼,没什么好看的。等咱们安顿好了,爹爹带你来买笔墨纸砚,好不好?”
宁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马车继续前行,终于驶入了梧桐巷。
这条巷子里多是达官显贵的府邸,青石板路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两侧的梧桐树在灯光下投下斑驳的树影,与外面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伯爷,到府了。”李叔的声音从车外传来。
萧砚舟长舒一口气,率先推开车门下车。
只见府门上的牌匾已经换成了“平倭伯府”,鎏金的字迹在灯笼的映照下熠熠生辉。
李叔得意地捋着短须:"去年圣上赐爵后,礼部来人挂的匾。老奴特意让人他们每日擦拭,就等着伯爷回来看呢!"
府门内,二十余名护卫列队相迎。
"恭迎伯爷回府!"
这条幽静的巷子里,错落着七八户高门大宅,皆是朝中重臣的府邸。
萧府的动静,自然被旁人知晓,于是平倭伯回京的消息就传开了。
......
萧砚舟带着家人踏入平倭伯府大门,李叔便立刻忙活起来。
他先是指挥家丁将行李分门别类搬往各屋,又领着提前回京的护卫们去了前院的偏房——那里早已打扫干净,备好的床榻、被褥整齐摆放,连兵器架都擦拭得锃亮。
“弟兄们一路辛苦,先歇着,晚膳我让厨房多备些肉菜!”
李叔将前院的安置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没一会儿,前院便传来护卫们整理行李的动静,却丝毫不显杂乱。
后院里,沈云则带着丫鬟婆子们忙碌起来。
她穿着一身素雅的青绸衣裙,亲自领着人擦拭回廊的栏杆,查看后院的菜园与水井。
这院子是萧砚舟当年上京赶考时买下的,算起来已有四五年光景,那时府里只有萧砚舟一个主子,后院不过是种些花草的小院子,如今添了沈云、小桃,还有宁儿和承志,连丫鬟婆子都多了五六人,原本宽敞的后院顿时显得局促起来。
“夫人,这后院的柴房也得腾一腾,不然过冬的柴火都没地方放。”负责打理杂务的张婆子凑过来,脸上带着难色,“还有孩子们的玩具,堆在屋里占地方,放院里又怕丢。”
沈云点点头,望着院中拥挤的景象,轻轻叹了口气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