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
萧沉璧摔在李修白身上,一头青丝披了他满身。
她愣了一下才回神,旋即起身,呵斥道:“放肆!你做什么?”
李修白抚了抚被弄皱的衣袖:“在下不是在按郡主的吩咐做事么,你看,那窗外的女使不是走了?”
萧沉璧回头一瞧,还真是,窗纸上再没有黑影。
她微微尴尬,很快又掩饰掉,转身整理着鬓发:“我是主,你是仆,纵然你是按我的吩咐身份做事,动手之前也须得报给我,懂吗?”
半晌,竟无回音。
萧沉璧不悦地回眸:“怎么不回话?你是心存不满?”
李修白挑眉:“不是郡主叫我万事都必须得先报告么,没有郡主的应允,我怎敢开口?”
萧沉璧被他噎得气结:“别跟我耍嘴皮子,再敢唐突,管你才智如何,我都会要了你的命!”
李修白道:“没想到郡主竟如此介怀这种事,好,在下日后注意便是。”
萧沉璧冷笑:“本郡主不是介怀,是挑剔,像你这般大病未愈的身子压根入不了我的眼,再说,即便行事,那也得是我主导,知晓吗?”
李修白欣然应允。
一番交锋,未能折辱对方半分,萧沉璧只觉胸中愈发气闷。
她抬手将一缕散落的发丝抿回鬓边,拂袖落座:“罢了。且说正事。你是怎么知道主考官钱微收受贿赂的?”
李修白正色道:“在下正是今年的准备参试的举子之一,然而尚未来得及进考场,便因宦官之事受到牵连。但在下有两个至交好友参加了科举,二人才华横溢,不输在下,可惜因自命清高,未在科考前行卷,也没贿赂考官,竟无一人中举。落第后,二人曾遭及第的贵人嘲讽,方从对方口中得知行贿内情。彼时二人心中郁愤,寻我借酒浇愁,倾诉苦闷,我才知晓今年科举竟如此无法无天,竟十之有七是靠贿赂中举的。”
萧沉璧不屑:“两个落第举子酒后之言能有几分可信?说不定只是为自己找借口呢,单凭这些臆测,我凭什么信你?”
“郡主所言也不无道理。”李修白缓缓抬眸,“可倘若,这两个举子因不忿此事前去京兆府递了诉状,结果……当日便在家中‘暴毙’了呢?”
萧沉璧神色骤然一凛,这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她追问:“每年参试举子成百上千,区区两条人命,未必能将此事遮掩得密不透风吧?”
李修白道:“确实如此。我这两个同乡是被那贵人奚落时才得知内情,之后,他们只告诉了几个同窗便被灭口,所以知晓内情的举子并不多,只有十来个,而这些举子,或‘意外’身亡,或‘自愿’归乡,此事方石沉大海。”
“十来条人命?”萧沉璧倒吸一口凉气,旋即唇角勾起冷嘲,“一句话便酿成如此大祸,看来那口无遮拦的贵人也是个蠢货!”
李修白眼底掠过一丝讥诮:“可偏偏正是这等蠢物能金榜题名。只因他出身世家,家中背靠裴相。”
“裴相?你是说裴见素?”萧沉璧想起来一件事,“可这位权相当年不也是科举出身,并且当堂抨击过科举取士不公吗?如今,时移世易,乾坤倒转,他倒成了当年他所痛恨的模样!”
李修白微微抬眸:“哦?郡主远在魏博,竟对朝野旧事如此清楚?”
“当然!”萧沉璧抬起下巴,她的暗桩可不是白养的。
这旧事说来话长,甚至关系到今日如火如荼的裴柳党争。
所谓裴党,根基全在这权相裴见素身上。
裴相出身寒门,才学卓著。初入仕时,也曾意气风发,与同年一道抨击时弊,弹劾当时的吏部尚书不能知人善任,因此遭到针对,被一贬再贬。
二十载宦海浮沉,他一路攀爬,时至今日,不仅坐上了吏部尚书之位,更获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了名副其实的宰相。
然而,或许,是多年的倾轧磨去了棱角,他执掌吏部大权后便大肆笼络寒门举子,结党营私,渐渐形成了那赫赫有名的“八关十六子”,即所谓的裴党。
这些年科举及第的进士,半数以上皆与裴党有所勾连。
当然,光凭科举笼络门生是远远不够的,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环——吏部铨选。
读书人并非中了进士便能立刻做官。李唐立国二百载,朝廷早已冗员。
为防尾大不掉,也为缩减开支,许多进士只能得个候补的资格,苦等实缺。
只有前任调任、致仕或亡故,这些人方能递补为正官。
如今科举大开,进士如过江之鲫,一年年累积,多少候补之人从青丝熬到白发也等不来一个实缺。
除非运气极佳、在吏部铨选中被分到好去处,方有青云直上之机。
是以,裴见素掌控的吏部及铨选大权,便成了天下进士入仕最重要的门槛之一。
依附于他,便可鱼跃龙门,飞黄腾达。
若不依附,纵然寒窗十载,金榜题名,多半也只能守着候补虚衔,蹉跎一生。
在此情形下,裴党的势力可想而知。
有他支持,庆王的气焰自然嚣张。
更为巧合的是,裴见素当年抨击的那位吏部尚书正是如今柳党领袖柳宗弼之父。
裴见素被贬黜时,柳宗弼刚好入仕,且步步高升。
柳宗弼出身高门士族,素来看不起科举入仕的寒门,认为靠诗赋取士选拔出的进士们空有文采,没有真知,只会吟诗作对,不通政事。
他更倾向于门荫取士,毕竟这些人出身世家大族,教养深厚,更适合做官。
两人宿怨深重,观念又不同,自此隔空相斗,之后,更是各自结交宦官,即左、右神策军中尉。
如今,裴见素官拜吏部尚书,加同平章事;柳宗弼则任中书侍郎,同样加同平章事封号。
二人同列宰辅,势均力敌,东风压不到西风。
僵持之际,恰逢陛下绝嗣,这拥立新君、铲除异己的天赐良机便来了。
裴相暗中支持庆王,柳相则倾力扶持岐王。
自此,二王相争、两党倾轧、左右神策军中尉暗中角力的大争之局彻底形成。
而这姓陆的方才提到的礼部侍郎钱微——正是裴党的骨干,也是今年科举的主考官。
背靠大树,这钱微若是不受贿才奇怪!
萧沉璧没料到的是钱微竟如此大胆,竟然操纵到十之有七的地步!
思绪回转,萧沉璧又凝眉:“不过,裴柳党争如火如荼,皇帝老儿岂能不知?两相制衡,彼此掣肘,皇位方能安稳。故而这些年陛下恐怕非但知晓,甚或有意纵容吧,所以,他才对柳党‘以战养兵’视而不见,对裴党的‘八关十六子’亦不闻不问。今年科举十之有七乃贿赂所得,虽相较往年更甚,怕也不足以让圣人下决心惩治裴党吧?”
“郡主果然通透。”李修白道,“比起进士们的死活,圣人的确更看重朝堂制衡。但那是从前,或者说,一年前。”
“圣人三年前绝嗣,彼时尚存诞育新皇子之念。之后龙体每况愈下,去年才决意从宗室过继。庆王、岐王由此崭露头角,各得两党扶持。”
“但圣人多疑,连亲子都能杀,岂能再容忍二王与权相勾结,威胁皇位?偏偏裴柳两位权相老谋深算,今年以来,两党私下虽斗得凶,明面上却默契地偃旗息鼓,圣人纵有敲打之心也寻不到由头。如今这科举舞弊案正是恰到好处的切口,圣人若得知,必会借此大做文章,严惩庆王及其背后裴党。在下所言,可还在理?”
岂止是有理,简直切中要害!
萧沉璧也打探到圣人不满二王的苗头,原本是打算借庆王妃假托身份一事挑拨离间,不巧被叔父这个蠢货坏了大事,丢了证人。
如今这科举舞弊案恰好可以弥补。
萧沉璧对此人愈发刮目相看,随即,又心生疑窦:“你毕竟是官宦出身,年纪看起来也已经及冠,今年必不是第一次参加科举,以你的才智,若先前曾参加过科考,怎会至今仍是白身?”
李修白未料她心思缜密至此。
好在他编起故事亦是信手拈来,从容对答:“在下的确不止一次应试。然而科举及第与否,与才智并无必然关联。有才者未必能中第,有权者却易如反掌。尤其那等生来便有权有势的,许多事,从落地那刻便已注定,非后天人力所能强求。”
萧沉璧听罢,嗤笑一声:“原来李唐已堕落至此!我们魏博可要远胜你们,至少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