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县郊外,秋意渐浓,微凉的清风拂过,带来一丝淡淡的寒意。天穹高远,云朵如絮,散落于湛蓝的天幕之中,显得格外宁静悠远。安河世子坐在装饰精致的马车中,神情淡然自若,眉宇间透着一股从容不迫的气度。他已命人将这片地买下,如今,万事俱备,只欠动工。
临安县虽是郊外,但距离县城并不远,不过半柱香的功夫,马车便稳稳停在了临安县郊外的一片空地上。这片土地原本是几户农家的田地,如今已被世子全部买下,四周视野开阔,阡陌纵横之间,依稀可见昔日农耕的痕迹。不远处,一条小溪蜿蜒流过,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给这片土地平添了几分宁静与生机。
工匠们早已等候在此,他们或三五成群地低声交谈,或仔细检查工具,为首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匠人,姓张,人称张师傅。他是临安县远近闻名的建筑工匠,技艺精湛,曾参与过不少楼阁的修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世子,各位师傅都已经到齐了。”张师傅上前行礼,身后的一众工匠也跟着行礼,态度恭敬。
安河世子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张师傅身上,语气温和而不失威严,“张师傅,劳烦您了。今日我们便是来与您和众位师傅详细讨论八仙楼的修建事宜。”
张师傅拱手回道:“世子放心,老夫必定倾尽全力,不负所托。”
林小满和沈青山则站在世子两侧,环视着这一大片空地。他们是昨日到的临安县,在世子府邸住了一晚,三人大概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事宜。
之前派去林家的厨师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小吃的配方,并且在世子的安排下,教出了一大批学徒。这些学徒每人学习一个方子,日后将成为分布在各个县城的八仙楼小吃摊摊主之一。
在学徒们紧张学习技艺的同时,八仙楼的修建计划也紧锣密鼓地提上了日程。这座即将崛起的酒楼不仅是镇上的一大亮点,更凝聚了众人的心血与期盼。
林小满手中捧着一卷图纸,这图纸早已精心准备多日,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项细节。他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前,朝众人微微颔首,随即展开图纸:“各位师傅,这图纸是我们反复推敲后的设计,还请诸位过目。”
众人围拢过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图纸,眼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沈青山手持一根细长的竹竿,指着图纸,详细解说道:“整座八仙楼将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将设有二十个小吃摊位,每个摊位间隔明确,保证食客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能够流动自如,不会感到拥挤。”
他顿了顿,竹竿轻轻划过图纸上的线条,继续说道:“至于二楼,则全部设计为桌椅,专供食客们坐下享用美食。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楼的摊位设计必须考虑到通风和排水的问题。摊位之间要留出足够的通道,确保人流顺畅无阻。”
沈青山再次指向图纸的细节部分,“摊位的后方需自带小厨房,并设有专门的储物空间,供摊主们放置食材和器具。这些细节虽小,却直接影响到日后经营的便利和舒适度。”
张师傅微微点头,仔细打量着图纸上的每一处细节,沉思片刻后说道:“这设计非常周到,通风和排水确实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们会在地面铺设青石板,这样既能保证地面的平整,也有利于排水。至于摊位的间隔,我们会严格按照图纸执行,确保每个摊位都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林小满接过话头,详细说明了材料和工期的安排。“我们计划使用本地出产的青石和上好的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青石将用于地面和摊位的台面,而木材则用于楼层结构和桌椅的制作。张师傅,您看这些材料是否合适?”
张师傅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青石和木材都是上好的选择。尤其是本地出产的青石,质地坚硬,耐磨耐用,非常适合用于摊位和地面。至于木材方面,我建议使用樟木和杉木。这两种木材质地坚硬且不易变形,是很好的选择。”
安河世子在一旁道:“师傅的建议甚是,那就请尽快安排采购这些材料,确保工期不受影响。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八仙楼的修建,以迎接开业之日的到来。”
“我们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地基的夯实和一楼摊位的建设。”沈青山指着图纸上的标记,详细解释道,“地基必须打得牢固,这样才能确保整座建筑的稳固。一楼的摊位要按照设计图纸精确定位,确保通风和排水系统的完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二个月开始,我们将着手搭建二楼,并进行内部装修。这段时间内,所有的材料和工序都要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和美观。”
安河世子微微点头,接过了话头,“张师傅,您看这个工期是否可行?”
张师傅闻言,低头思索片刻。他心中飞快地计算着每个环节所需的时间和人力,最后抬起头,郑重地点了点头,“这个工期虽然紧张,但也不是不可行。我们需要安排好人力,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差错。我会亲自监督施工,保证质量和进度。”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接下来,大家继续讨论了一些细节问题,直到所有事项都敲定,工匠们开始各自准备工具和材料。现场顿时变得一片忙碌,工匠们有的整理工具,有的搬运材料,大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清晨的阳光洒在工地上,工匠们又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他们首先清理了地面,将杂草和石块清除干净。青石板被一车车地运来,这些石板厚重坚固,需要多人合作才能铺设。工匠们齐心协力,喊着号子,将一块块青石板铺设在地面上。经过一整天的辛勤劳动,地面终于铺设完毕,平整而坚固。
等楼体整体搭建完毕,工匠们便开始搭建摊位。每个摊位都按照图纸上的设计,间隔明确,通风和排水系统也一并安装。摊位的后方设置了储物空间,方便摊主放置食材和器具。工匠们细致地测量、切割、拼接,确保每个摊位都符合设计要求。
接下来的几日,工匠们开始搭建楼层结构,使用樟木和杉木搭建二楼。这些木材经过精心挑选,质地坚硬,耐腐蚀。工匠们用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在一起,不用一根铁钉,却能保证建筑的稳固。沈青山亲自监督,确保每个细节都不出差差错。
工匠们每日都在努力工作,他们有的在搭建木结构,有的在安装窗户和门框,还有的在进行内部装修。每一块木材、每一块砖瓦都经过仔细挑选和加工,确保质量和美观。沈青山和林小满每天都在工地上巡视,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计划进行。
经过两个半月的紧张施工,八仙楼终于竣工。这座八仙楼矗立在临安县郊区,显得格外壮观。一楼设有二十个小吃摊位,每个摊位间隔明确,通风和排水系统完善,地面铺设的青石板平整坚固。二楼则是全桌椅设计,桌椅采用上好的木材制作,结实耐用,摆放整齐,食客可以在这里坐下享用美食。
安河世子亲自前来验收,看到八仙楼完美呈现,他满意地点头,“林小满,沈青山,你们辛苦了。张师傅,各位工匠,你们也辛苦了。”
张师傅拱手行礼,谦逊地说道,“世子过奖,这是我们应尽的本分。”
林小满和沈青山相视一笑,他们为了这座八仙楼,已经在临安县待了两个半月了,这两个半月他们每天过来巡视,确保各种细节,见证了八仙楼从无到有的过程,心里的满足感是什么都比不了的。
在阳光的照耀下,八仙楼显得格外辉煌。随着竣工之日的临近,围观的人群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而小吃摊子也在安河世子的安排下在临安县内摆了一个多月了,这些摊子不仅品种独特,味道更是绝佳,很快便在县城内外名声大噪。摊主们每日辛勤劳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食客,而这些摊位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使命——为即将开业的八仙楼造势。
摊主们在每日忙碌的同时,也不忘替八仙楼宣传,逢人便夸耀这座八仙楼的设计精巧与未来的繁华盛景。待到八仙楼建成之日,他们便会将摊位搬入楼中,无论天晴下雨,食客们都可在楼内尽情品尝各种美味佳肴,再也不用担心风吹日晒。此话一经传出,临安县的百姓们对八仙楼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