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说,沈昭是患了失语症。齐琅追问原因,大夫只也不清楚。
语气有些低落:“那她,可还能恢复?”
大夫并未给出答复,说了些模棱两可的话便离开了。
齐琅一人待在屋内,有些混乱。明明关好了门窗,他却感觉到有风。良久,他终于平复心情,再次踏入了沈昭的房间。
此时沈昭正坐在床边喝药,齐琅来时动静很大,可她不曾抬头。
“阿楚?”他轻唤道。
沈昭闻声,捏住勺子的手指更用力了,只恨不得将其捏醉。指尖传来疼痛,她心里却是爽快的。
她什么都做不了,不是么?
杀了他么?要怎么杀?
齐琅伸出的手指马上碰到她,沈昭又下意识的躲避……这给了齐琅心头重重一击。
可他仍旧面带笑意,温声道:“怎么了?”
沈昭根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只能低头喝药。
可面前的碗已经空了,齐琅伸手夺她的碗,引她抬头:“没关系,阿楚不想说我可以不问。”
他拿了空碗,可沈昭还是没抬头。
她是敲不开的门,还是说那扇门从未对他敞开过?他想,捏着她的下巴让他抬头,想看看她眼底情绪。
幸好,在他伸手一瞬忍住了。
那只手仍悬在半空,沈昭视线扫过。
伸手,握住。
此刻,齐琅升起的阴鸷,荡然无存。
她抬眸,眼中只现平静温和,却掀起他心中波涛汹涌。
平静之下,是愤怒,是怨恨,是无可奈何。仇人就在眼前,她却只能讨好作笑的心塞。
她不受控制的抓紧了手,紧紧。
齐琅察觉后,安慰道:“阿楚别怕,我在。”
屋中人不语,俨然一副相亲相爱的模样。
*
裴如瑛发现秦明安尸时,是在一座破庙中。那人死的实在不算安详,凌乱的头发,肮脏的环境。
剑书在一旁,仍旧不可置信:“大人,这是……”
“是秦明安,叫人收尸。”他语气平淡,没有长吁短叹。裴如瑛见惯了生死之事,更何况是早有猜测的事。
侍卫将尸体带回汝阳,裴如瑛写了一封信,叫人送至闽都秦府。
裴如瑛已将城郊破庙的一行人安置好了,他们说他们是临县人。
临县,曾经的燕京,沈昭的故乡。
他问:“你们为何从哪里到了这里?”
“水深火热的不止是汝阳,蝗灾最先波及的,是临县。后来连着好几个县都经历了饥荒。”
他又问:“地方官员没有表示么?”
灾民摇头:“他们为了头上乌纱帽,自然是一再隐瞒。隐瞒不住了,那就再三敷衍。”
居高位者不知民间疾苦,地方父母官只想功名利禄。
“那如今,临县是何情况?”
灾民并未作答,可他从那人眼中看到了答案。或许是饿殍遍地,名不聊生。
一旁的侍卫看出了裴如瑛眼底的动容:“大人,王上只安排我们处理这汝阳事宜,别的地方……”
他只吩咐道:“备马。”
或许是出于私心,又或许是身为高位者的不忍,他不愿意看到那样。
侍卫劝道:“大人,我们已经离开五六日了,若是王上询问……”主要是这几日,他们跟着裴如瑛可是一顿累。
才五六日了么?为何,他觉得过了好久好久。他脑海中浮现一女子的面容,已模糊。
他想立马回去,见她。
可她,或许更在乎燕京。
“对了,我前几日送出去的信可有回信?”裴如瑛前几日朝齐琅汇报了这里的情况,希望能严惩何平和曾崇二人。
侍卫回道:“回大人,王上说大人自己定夺就好。”
裴如瑛急着前往临县,便将惩罚写下,匆匆离开了。
曾崇压入大牢于秋后问斩,何平流放岭南,两人的家产充公,相关有罪责的官吏编入赎罪运粮队。
何平被抄家时,他心中还想着怎么发财升官。毕竟,他连带着自己私藏药都送出去了。
所以,官兵冲入他府上时,他嘴里还在骂咧:“你们作甚,我可以是帮了郎中令的大忙!”
看着眼前的东西纷纷被抬走:“放下,你们作甚!”
直到他自己被拖走了他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他弱弱开口:“大人,这是要做什么?”
“罪臣何平,流放岭南。”
押送何平的车与押送曾崇的车相遇在郊外,两人对视,眼中满是对对方的怨恨不满。
他恨他算计,而他恨他背叛,即使两人都成了丧家之犬,可谁也不服谁。
曾崇直到何平的刑罚时,甚至还得意洋洋:“哼,我这可是丢了性命的罪责,他那算什么。”
裴如瑛起码到了临县,场面果然和想象中的一般无二。不,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
他预料中的疫病,出现在了临县。
河中漂浮着成捆的艾草,路边,还有人在焚尸。裴如瑛跳下马,在靠近那人时愣住了。
焚尸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
他莫名觉得诡异,犹豫半天还是开了口:“你……”
女孩面无表情,看了他一眼:“何事?”
语气冰冷,与她这个年纪格格不入。
裴如瑛问道:“你是临县人么?”
“对。”女孩注意到裴如瑛的看向尸体的眼神,她开口道,“这是我爹爹。”
气氛莫名诡异。
一旁的剑书不禁打了个寒颤:“你为什么要烧你爹?”
“他死了,得了疫病,不烧的话会害死更多人。”
裴如瑛问道:“这些,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一个年幼的孩子,又怎会知道这么多?
他回道:“一个大哥哥告诉我的”
“你爹死了,你不伤心么?”剑书话一出,便收到齐琅一个眼神警告。
谁知那女孩不以为然,反问道:“你爹死了,你不伤心么?”
剑书哑口无言。
“城中疫病多久了?”
那女孩看了看两人,问道:“朝廷派来的人么?”
裴如瑛行了个礼:“在下郎中令裴如瑛。”
“稀奇。”
裴如瑛抬眸疑惑。
“第一次见你这种的。”她又看了看一旁的剑书,“等我烧完,我就告诉你们。”
剑书抽了抽嘴角,更没想到的是,裴如瑛竟然真的等她烧完了。
女孩熟练收拾了残局,利落起身。
她歪头问道:“你们想知道什么?”
“关于临县疫病的所有事。”
现在临县的大多数人,几乎都是从别处迁多过来。三年前被屠城,连下了三天大雨,这才将血冲干净。无人愿意涉足,也无人愿意管辖,连更名为临县,也是跟着旁边地方改的。
后来发生了蝗灾,临县太守直接与这里割席,声称此处是燕京并非临县。后来一步步更加严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
名无处诉状,灾无处可治。
裴如瑛从她的遭遇中得知,她并非不会伤心,而是麻木了。她家中最先死的是母亲,后来是弟弟,妹妹,再后来是父亲。
她小小年纪,却经历了这么多,谁又能做到她这般?
她道:“疫病已经好很多了。”
裴如瑛不解:“此话怎讲?”
“因为,该死的都死了,能活下来的自然都是没病的。”
此话虽实,可听起来却叫人后背发凉。
裴如瑛看向身旁的人:“剑书,如今我们还有多少药材?”
“回大人,在何平那里借的药材只用了一小部分,还剩下许多。”
裴如瑛:“拿出来了,给他们用。”
那女孩眼中一亮,对眼前这个男人重新审视了一番。
*
沈昭憋在府上好几日了,齐琅每次来看她,她还得忍着陪笑,实在烦闷。
“今日天气有所好转,阿楚可要出门看看?”齐琅问道。
大夫说,让她心情好点利于病情。
沈昭看向他,摇头。
齐琅却拉住她:“没事,就坐在马车上转一圈就回来了。”
随后,沈昭便被迫被她拉上了马车。
闽都的风景,有什么好瞧的!
不知是风景,马车上的人也是给她添堵。这几日,齐琅是比之前粘的还紧。
那大夫非说自己郁结于心,必须要有人时常带在身边说说话。她如今倒是想将那大夫的嘴缝上,让他胡说八道!
她瞥见眼一旁满是笑意的齐琅,毅然转过头去,看向窗外。
马车驶过一个接着一切的商贩,车外热闹非凡。车内,寂静冷清。
不远处有人在打闹,混乱一团。沈昭不自觉的朝那边看去,愣住了。
尘封的记忆像是被打开,她连忙回头看齐琅,她下意识张嘴才意识到自己不能说话。她伸手过来拽了拽齐琅。
齐琅心领神会,连忙叫停:“停车!”
沈昭连忙就要下车,却被齐琅一把拉住:“怎么了?”
沈昭顺势拽住,将他一同拉下了马车。
她靠近那一群人,这才看清了怎么回事:一群人正在殴打一男子。
被打的男子蜷缩成一团,任由他们被打。
沈昭凑近,想要看的更清楚。
他没看错,男子锁骨处,印着燕奴的标志。燕国贵族中,有的人会给自己的家奴印上标记,意味着此生都只能作他们家的奴才。
她看向齐琅,示意他救下那人。
齐琅虽然疑惑,还是照办。
墨染凑过去拦下,“这是做什么呢?”
那些人看向墨染:“他偷了我们家东西!”
“多少钱,我赔给你。”墨染边说,边掏钱。
“五十文。”
墨染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五十文,至于这样么。他扔给那人一两银子:“不用找了!”
众人得了钱,立马退下。
被打的那人缓缓从地上爬起,跪在地上。
或许是看到故国留下的痕迹,也或许是同为燕国人,沈昭发了善心。
沈昭将墨染的钱袋子抢了过来,墨染刚想说话,可瞧见自家主子的表情,识相的闭嘴了。
她正要朝那人走去,齐琅出去担心将她拦下:“阿楚不可,我们不清楚这人来历,万一他伤了你怎么办。”
沈昭看了眼墨染,示意他没事。
当沈昭将钱袋子递给那人瞬间,他抬起了头。
对上那双眼睛,恍若隔世。沈昭记得这双眼睛,清澈干净。
三年前,她救下的那个男孩。
少年却并不认得她,眼中唯有陌生,他也没接她手中的钱袋子。
墨染本来就气,没忍住道:“喂,我们家姑娘好心给你钱,还不快拿着。”
路过的男子见状,开口道:“这人啊,好像撞坏了脑子。”
沈昭注意到他头上的伤口,这才反应过来。
齐琅问她:“既如此,阿楚想怎么办?”
沈昭犹豫:救下他?
“我知道,他是燕国人,阿楚想救下他。”
沈昭闻言,怔愣。
没等沈昭作答,齐琅直接道:“墨染,将人带回府上。”
他察觉到了,她眼底的一丝动容。只要能让她开心,哪怕一点点也值得。
回到府上,侍女带着那人去清理了一番,这才又带到沈昭跟前。
侍女打趣道:“方才脏兮兮的看不出来,这洗干净了也还算上是个眉清目秀的少年郎。”
沈昭思索一番,让侍女拿了纸笔来。
她在纸上写下:你是谁。
侍女递给那少年看,可他只摇了摇头。
沈昭这下“识字么”递给侍女,示意她开口问。
“我们姑娘问你识字么?”
“不。”他终于开口了,少年的声音清爽,如山间清泉叮咚。
一旁的侍女花痴的捂嘴笑,随后又立马严肃了起来。
侍女看着沈昭纸上的字继续问:“记得名字么?”
少年愣住,思索良久才到:“昭。”
沈昭愣了一下,忙写:哪个赵?
少年答:“不知道,他们说的。”
沈昭看了一眼少年,写下:以后你叫破奴如何?
他曾是别的的奴隶,既如此,那便叫破奴。
侍女转达后,他眼前一亮:“破奴?”
沈昭点头。
侍女吩咐,让他下去吧。
那人起身,却在门口处停了下来:“你为什么不会说话?”
一旁的侍女大惊失色,连忙上前将人推走:“你胡说些什么呢你!”
这话要是传到齐琅耳中,怕是不想活了。
沈昭看向侍女,难得见如此活泼的人,写道:你叫什么名字?
“婢子唤春黛。”侍女回道。
身旁的侍女经常换了一批又一批,后来沈昭也懒得问名字了。所以除了绿珠,其他人她一概不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