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21.第 21 章

玉米这东西不能多吃,吃多了不好消化。

即便做成了窝窝头,那也是口感粗糙,稍微放久了就难以下咽,要不然后来也不会说那些个命苦的人是“吃窝头的命”了。

只不过偶尔煮上几根,那滋味也是很不错的。再精细一些,可以拿来炖汤、做玉米饼或者榨汁喝,但无一例外,都是得加肉、放油或者添奶,穷人家还是吃不起。

顾闲过去也是跟着他师父兼亲戚,才有机会见识水煮玉米和窝窝头以外的做法。

只不过有窝窝头吃总比饿死好。

但凡日子还能过下去,都没有人愿意卖掉祖田——乃至于卖儿鬻女。

明末官吏腐败、战事频发、气候恶劣,内忧外患、天灾人祸接踵而至,连皇帝都绝望地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更何况是大江南北的芸芸众生?

仔细算算,距离皇朝末年已不到八十了,他若是活得久一些,说不准也得一路南逃,以九十高龄吃上腾冲大救驾。

顾闲依稀记得现在还在最小的小侄子(刚满月没多久)张允修,在明末张献忠部属打到江陵时不肯出仕为官,留下绝命书自杀了。

可见即使从近乎那场抄家灭族的惨祸里活下来,未来也未必平坦。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是农民起义领袖,带领的大多是失地农民,这支军队从起义之初起便没有退路,从起义之初起便满含愤怒。

大明王朝的落幕与这一股股声势浩大的“匹夫之怒”脱不了关系,正是遍地的农民起义使得整个王朝分崩离析,给了外敌可乘之机。

张居正所主持的改革虽然短暂地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但到底还是治标不治本,依然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顾闲想想张居正未来即将接手的那么大一个烂摊子,忍不住在心里直摇头。

难怪张居正才年过半百就没了,这搁谁都得愁秃头啊。即便再努力地缝缝补补也没用,说不准这边补好那边又破!

唉,事已至此,还是整点玉米做窝窝头吧!

顾闲一脸期待地看向沈春生:“你带了种子吗?我找地方种点儿尝尝!”

这个时节即便是气候温暖的南方,玉米也是没现成的,何况运过来也不新鲜,所以顾闲直接讨要种子。

沈春生掏出个不算大的布袋递给他:“带来了,不过张阁老在京师应当没有田产,我正好准备在城郊租个田庄,这点你种着玩,剩下的不如一并到庄子上种算了。”

天子脚下赚钱的门路多得很,许多手握田产的人并不需要地里刨食,仔细找找可以租到不错的田。

今年开了海禁,许多以前不能过明路的生意兴许能做到京师来了,沈春生便准备在京师弄个庄子,一方面当仓库,一方面也有个地方落脚,若是要多待个十天半个月,住店总不如自家庄子待着舒服。

至于地里收成是多是少反而不重要,几袋粮食能值多少钱?

顾闲听得直点头,积极说道:“五月收了麦整整地趁早种下去了,只消一两个月便知晓京师这边适不适合种玉米了。”他一脸的期待,“等到秋天,我喊姐夫一起去掰玉米棒子!”

沈春生:“……”

这下不得不把庄子收拾好点了。

他一点都不怀疑顾闲能不能把人请来,毕竟从小到大就没几个人能拒绝得了顾闲的邀请。

记得当初文徵明都八九十岁的人了,还曾被他邀请去摘别人家的果子,说是他负责上树摘,文徵明负责在树下接着,果树主人见文徵明这么老便不会再追究了!

估计文徵明一辈子都没干过这种事,那次偏就笑呵呵地坐在树底下等着他扔果子下来。巧的是,顾闲当初相中的果子就是他们沈家的。

事实上这乡里乡亲的,只要不是贪心得大把大把地摘去卖,路过想摘点果子吃一般都不打紧。

不过沈春生对顾闲把文徵明给哄来当同伙这事儿印象太深了,过去这么些年都没忘记。

顾闲与沈春生说了许久的话,才收下了沈春生帮忙捎来的家书与他分别。

等走出几步,他又想起自己揣着的绿豆糕,于是折返回来给沈春生送了一份,说是自己新做的。

沈春生笑着收下,立在原地目送他走远了,才去忙自己的事。

顾闲到了法华寺,与王世贞说起自己路上遇到朋友才来这么晚。更重要的是,最后一包绿豆糕也顺手送给朋友了!

顾闲边说还边露出“看来我没法偷姐夫家的绿豆糕给你吃了”的遗憾。

王世贞:“……”

真不想读懂他那表情。

当天顾闲收获了双倍功课,回到家后还和张敬修他们嘀咕:“没想到老师他这么喜欢绿豆糕,没吃上就要给我加作业!”

张敬修兄弟几人:?!

王世贞这位在士林之中声誉极高的前辈,居然因为没吃上绿豆糕而做出这样的事?

这确实没想到。

等到张居正归来,顾闲又跟他讲了一遍。

瞧顾闲这准备给认识的人全嚷嚷一遍的势头,张居正估摸着王世贞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后悔。

只不过稍微给他多布置点功课,自己一世清名都快保不住了!

张居正道:“你既然给了旁人,又何必跟你老师讲?”

他感觉顾闲有时候做的事以及说的话纯粹是在讨打。

顾闲听了也觉自己不对在先,总算是消停了,改为与张居正说起秋天去庄子玩的事。

“姐夫你肯定没掰玉米棒子,到时候一起去玩耍吧!”

顾闲积极怂恿。

张居正的确没听说过什么玉米棒子,听顾闲说这作物是番邦传进来的,产量不算低,还不怎么挑地,便也上了心。

他说道:“若是真有这样的好作物,到时候我一定去看看。”

提到吃的,顾闲讲得头头是道:“我记得辽东、云贵、两广这些地区山地多,许多地方根本凑不出整田来,挺适合开荒种玉米作为补充,也不占原本的土地。若是大家能吃习惯,平原地区也是能种的!”

张居正后来推广“一条鞭法”,这名头听起来有些云里雾里,实际上核心非常简单:甭管是田税还是徭役都合并征收银钱,不许再另起名目搞摊派。

老百姓每年只要按时交了这份钱,就可以安心过自己的日子了!

这种只收银钱的举措,一改以前麻田收麻布、桑田收生丝、麦田收麦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