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吃饭的时候安词端着自己的饭盒去找陈卫红和吴永亮,虽说吃的饭菜是一样的,但他们两人依旧是分了饭菜后找个地方一起吃,没有上这边的大桌。
安词倒是理解,她所在的时代,确实有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在一大桌子上吃饭。
陈卫红和吴永亮是小情侣,只是因为年龄不够所以没有领证,小两口子端着饭菜甜甜蜜蜜吃饭别人只会会心一笑。
“安知青!”陈卫红笑着看着安词:“你怎么过来了,不用招呼他们?”
安词把小凳子放下,坐好:“有姑姑在,没我什么事。”
陈卫红感叹:“江婶子可真是个好长辈。”
陈卫红想到什么,问安词:“我听桂英叫你姑姑江大婶,按理说她不应该叫奶奶或者姑奶奶吗?”
“叫习惯了。”安词知道称呼确实有问题,但他们谁都没在意,桂英想怎么叫就怎么叫。
别说桂英叫江红梅奶奶江红梅会不自在,想想她叫自己妈妈,嘶,倒反天罡!还是叫安阿姨吧!
吴永亮直接挑明:“是江三桂媳妇在外边嚼舌根,说你们根本没有收养桂英,或者你们对桂英根本不好,否则桂英怎么会不改口。”
安词:...“她还在蹦跶啊。”
陈卫红安慰:“没事的,我们都知道你们对桂英好。当初覃大婶出事要去医院可是秦亿同志忙前忙后,江三桂媳妇可是手收得紧紧的,碰都不碰一下。”
安词无所谓:“没事,让她们说,我们合理合法,公安同志来了都是合理合法。”
陈卫红觉得也对,安词他们能挺直腰杆应对这一切。
安词把话题转到正事上:“我听齐知青说你们想要租房子。”
陈卫红一听眼前一亮:“安知青有介绍吗?”
不仅仅是他,吴永亮也看过去了,他跟男知青之间的矛盾没那么大,但看阿红在知青点住得不愉快,他自然也想让她搬出去。
安词在陈卫红期待的眼神下摇头,看着她眼底的亮光熄灭,补刀:“其实我不建议你们出来租房子。”
在陈卫红和吴永亮疑惑的视线下,安词说:“村子里的人家别说有空余的房间,家里的人每人一个房间都是稀罕的。如果你们去找大队长,以你们跟知青点的知青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为由,确实有可能在大队长的安排下有房子可以租。但那不会是独立的房子院子,而是某一户人家的一个房间。那一个房间可是家庭困难的人家,兄弟姐妹们凑合一起住后腾出来的,为的是那一点点房租。最开始他们可能会对你以礼相待,但房租毕竟不是流入凑合一起住的姐妹或者兄弟手里,他们这些小孩子心底肯定会有不满,前期不会表现出来,时间长了却有可能生出矛盾。”
“也有可能要租的是某个孤儿寡母或者光棍家里,老光棍家里不用说,你们肯定不同意。孤儿寡母...我不是说村民的坏话,只是你们要知道,都是麻烦。”
“你们也知道的,乐江大队的知青和队里的村民有龃龉,曾经差点打群架。哪怕我们是后来的知青,哪怕你们积极融入大队,但村民们对知青依旧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这种表面上的和谐,如果只是一起下地挣工分,那就是客客气气。如果住在一起,一发生矛盾你们就会被群起而攻之,甚至因为陈知青已经搬出知青点,身后没了知青点的支持,会被欺负得更狠。”
安词揭了底:“韦城东早就把这条路给堵了。你们要从知青点搬离,只能选择结婚后自己起房子。”
68年,第一批下乡的知青中有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建设农村的壮志,但来乐江大队的某一个知青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应乡下的劳动,又没有领救济粮,差点饿死,最后被送到南市医院。
借由这件事,知青点班长韦城东笼络知青点知青,与乐江大队村民们对立。
因为心里想象的建设农村与实际上的建设农村有巨大差异,再加上语言不通,农村人看不上知青们那干不了重活的身板,知青们看不起农村的‘无知’,村民和知青的对立就这么形成。
公中出现,韦城东引导知青们抱团,徐徐渐进之下村民和知青的矛盾越来越大,甚至有一次差点打起了群架。
虽然最后被大队长调停,但韦城东的目的达到了。
不管是老知青还是新来的知青,跟村民们的关系泾渭分明,分成了两派。
大队长看这样的相处能够相安无事,自然也就不参合——哪怕知青来这里下乡,村民甚至大队长都认为他们是外人。
所以安词认为陈卫红不应该出来租房子住,要离开知青点,最好是能够在结婚后在大队起房子,成为村子里的村民,那样才能真正被村民们接纳。
陈卫红抿嘴:“我们跟村民们关系不错。”
安词不否认:“你们乐意学这里的方言,早早表达结婚后要在这里起房子的意愿,他们自然愿意对你们笑脸相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