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京城晴空万里,蓝天上飘动着几朵白云,圆圆的太阳晒得人身上暖暖的。大街上人来车往十分热闹,在京城的四合院里,或是在小胡同的大树下面,有些人正在乘凉或是下棋。京城百姓的日子过得既悠闲又自在,到处都是一片祥和的景象。
宝玉出家修炼了几年后,现在他终于还俗回家了,此后他打算在家里过一个平常人的生活。这几年贾家虽然落破了,但亲人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情仍在,它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
经过了多日的长途跋涉,宝玉终于风尘仆仆地抵达了京城。此时晌午刚过,宝玉骑着一匹高头快马从东直门进了城,他一径来到了贾府的大门外。宝玉下了马来,看门的小厮见了赶紧上前打千问安好,并接过了宝玉的行李,宝玉对他说道:“快进去禀告宝二奶奶,就说宝玉回来了。”
那小厮听了哪里敢怠慢,他赶紧进去禀告主人,宝钗听说宝玉回来了,她顿时感到了一阵惊喜,宝钗立马让大丫头秋月去转告王夫人。自己则是对着镜子稍整理了一下着装和发饰,随后她便匆忙地接了出来。宝玉这时刚好进了大门,宝钗便到了,宝玉上前一步拱手笑道:“贤妻一向可好?宝玉如约而至,回来看你们来了。”
宝钗看着宝玉埋怨道:“你为什么不提前叫人捎来个口信儿呢,也好给家里人一个知会儿。你做事情总是风一阵雨一阵的叫人摸不着个头脑,多早晚你办事才能学得稳重些。”
宝玉笑道:“我这样做是想给你们一个意外的惊喜,这样见面不是更有趣吗。事先叫人捎来个口信反而不妥,说不准我会在途中的哪儿耽搁了。”
宝钗回道:“你出去闯荡了这几年,现也没见你有多大的长进。说话办事还是凭自己一时的兴趣,完全不会替别人着想,只会由着自己的性子混来。我们还都好说,如果是老爷恼怒了,说不定他会当众责怪你,你以后要多留意些才好呢。”
二人正说着话儿,银玲陪着王夫人就出了二门,宝玉见了急忙迎上前去,说了一句:“母亲安好,不孝之儿回来看你了。”宝玉说毕,就欲倒身下拜。
王夫人上前一把拉住宝玉,她仔细地打量了宝玉一番,说道:“我儿终于回来了,算你是个有良心的,还没有忘记我和这个家。”
宝玉自责道:“儿子当初年少无知,因一时迷茫便离家出走了,这个做法甚是欠妥当。孩儿现在想来甚感惭愧,这几年有劳父母挂念我这个不孝之子了。”
王夫人道:“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做父母的哪里能不惦记着你。今日我儿回来了,为娘也不与你计较那些过去的事情了。”
宝玉回道:“母亲这样说话,儿子更是无地自容了。当初我因一时彷徨无助便离家出走了,此举必是伤透了父母的心。父母的大恩大德儿子还没有报答呢,今日我回来就是要向父母尽一些孝心呢。”
王夫人笑道:“宝玉你今日回来,我便不再嫉恨你了。现在说谁对谁错又能怎样,事情已经过去了,好歹都是自己的孩子,只能由自己担着。”
宝钗在一旁见了,笑道:“太太见了宝玉满心都是欢喜,这几年的一切的烦恼立马都烟消云散了。”
王夫人道:“这几年宝玉在外面闯荡,我连睡觉都觉得不踏实,我的心里总是觉着云遮雾罩的。现我瞧见宝玉回来了,心里头立马便觉得敞亮了,我那一肚子的怨气也都不见了。”
宝玉听了赶忙回道:“可见人世间的母爱才是真爱,母亲宽广的胸怀可以容下孩儿过去的一切过错。不管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今日我回来就是要对父母多尽些孝心,以弥补自己过去给父母造成的那些烦恼。”
王夫人拉住宝玉的手说道:“我儿在外面闯荡了这几年,想必是吃了不少苦头,也见了些世面,所以才会说出这样明理的话来。走,我们回屋里说话去。”
几个人一起来到了王夫人的屋里,王夫人刚坐下,宝玉随即上前向王夫人行家礼,他跪在王夫人的面前,口中说道:“母亲大人在上,不孝之儿给你行礼了。”说毕,宝玉给王夫人连着磕了三个头。
王夫人道:“我儿起来坐下说话吧。”这时,丫头银玲过来给大伙递上茶来。
大伙正说着话,薛姨妈和周姨娘等人也到了。她们听说宝玉回来了,便立马过来想看看宝玉,宝玉起身向她们问了安好,随后大伙一边说笑着各自归了座。
薛姨妈笑道:“我们每天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终于把宝玉给盼回来了。宝玉你倒是说说看,你走了这几年也去过了不少地方,哪儿都赶不上自己的家好吧。”
宝玉笑着回道:“姨娘说得极是,以后我哪里都不想去了,只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过日子。”众人听了一阵大笑。”
宝钗在一旁抱怨道:“宝玉这几年只顾着自己出去做逍遥自在的神仙,往四处随意地消洒去了。我们家里人可是犯了难,整日都提心吊胆的过日子,担心你在外面怎么样了。岩儿还时常吵闹着要见他父亲,我们对此可是没有一点法子呢。”
王夫人也在一旁说道:“岩哥儿这孩子瞧着也怪可怜见的,自小就是摊上了这么个不着家的爹,这甚是难为了他。”
周姨娘笑道:“民间有句老话说得好,父母在不远游。宝玉你舍家撇业地出去折腾了这几年,现在还是得乖乖地回家来吧。家里现在有老有小的,以后大伙还指望你赚钱养家呢。”
宝玉听了点头:“嗯”了一声。心想:我不回来怎么行,我一个人在外面折腾,搅和得一大家子人都不得安宁。
宝钗对银玲吩咐道:“你过去禀告老爷一声,就说宝玉现在已经到家了。他在太太这边稍坐一会儿,马上便过去见他。”
银玲刚出去,宝钗又把秋月叫了来,告诉她:“你回屋去把贾岩领过来,好叫他们父子见上一面。”秋月答应了一声便出去了。
此时王夫人的心里甚是喜悦,她笑道:“看来宝玉出去这几年确是长进了,现在也知道我们做父母的苦衷,想着回家来孝敬父母,看来我这个儿是没有白养。”
宝玉听后,立马回道:“当初的我年少无知,不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现在想想悔之晚矣。”
薛姨妈在一旁笑道:“宝玉,以后你再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会再次离家而去了吧。你这一走,叫这一大家子人都怕了。”
宝玉听了连忙摆手道:“你们只管放心吧,我以后再不会出走了。就是老爷生气了打骂我,我都不会离开这个家的。”大伙听了,全都笑了。
周姨娘笑道:“宝玉走了这几年,现在说话也明理了,身子骨也长得结实了。年轻人出去闯一闯也是件好事情,整日腻在家里永远都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大家一边吃着茶一边说话儿,气氛很是温馨随和。
王夫人对宝玉说道:“我们这就过去见老爷,大伙在这里耽搁久了,老爷该不开心了。”
宝玉答应道: “这就过去见我父亲吧,我早就想念他了。”
王夫人又不放心地嘱咐宝玉道:“一会你和老爷说话时可要当心些,记着一定要把话儿说得婉转些。你离家出走的这几年,老爷时常感到焦虑和不安,并对你挂念着和放心不下,平白的给他添了不少的苦恼。所以一会儿你们父子见了面,你要知个好歹才行呢,别一时莽撞惹恼了你父亲,他说不定会当众捶你。”
宝钗听了笑道:“太太尽会开玩笑,快别吓唬宝玉了。他走了这几年,刚刚才进了自己的家门,老爷怎么会舍得当众打他。”
宝玉听了笑道:“我当众挨一顿暴捶也不打紧,因为事情都是我自己找的,这叫自作自受。我现在恨不得叫父亲多捶我几下子出出气才好呢,这样我的心里才会舒服些。只是我父亲别一时急眼了,叫人来使用扳子往死里打我就行。”
大伙听了,哈哈一阵大笑。
王夫人说:“你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痛,老爷只有这几年没有捶打你,你便在这里说大话。你小的时候最怕你老子教训你,每次你见到他真的恼怒了,都会被吓得落荒而逃,像个老鼠见了猫似的。当初在荣国府里,如果不是有我在一旁袒护你,老爷不打扁你才怪呢。”
薛姨妈也在一旁笑道:“宝玉现在长大了,身子骨也比以前结实了许多,敢自比从前更经打了。这会子他还在这里谈笑风生的,等会儿他去了老爷的书房里,我倒是要看看老爷会怎样处置他。”
这时,秋月领着贾岩进来了,宝玉上前拉住贾岩的手问道:“岩儿,父亲特意回来看你了,你可开心吗。”
贾岩笑着回道:“很是开心,只是父亲以后住在家里,再不走了才好呢,我会更开心的。”
王夫人笑道:“宝玉你听听,这孩子现在长大了,他什么事情都知道了。”
薛姨妈笑道:“岩哥儿可是个知好歹的孩子,脑子又好用。等几时得了闲,岩哥儿给你父亲背诵几首古诗听一听。”
大家又说了一会子闲话,便起身往贾政的书房里走来。虽然小丫鬟刚才已经向贾政禀告过了,说宝玉现在已经到家了。但是贾政见儿子真的回来了,还是感到十分的惊喜和开心。王夫人引领着宝玉等人一径来到了贾政的书房里,并笑着说道:“老爷,你快瞧瞧是谁来看你了。”
贾政见宝玉进来了,他立马放下了手中的书本,并用眼睛不住地上下打量着宝玉,嘴里说道:“我儿终于回家了,这叫人感到意外和惊喜,只是叫大伙等得太久了。不管怎么样,今儿你能回来便好,我可以既往不咎,把你先前所犯的过错一笔勾销。”
宝玉上前一步,说了句:“父亲,不孝之子回来看你了。”言毕,宝玉倒身下拜。他跪在地上连着给贾政磕了三个头,口中说道:“儿子给父亲行礼了,孩儿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后我要在家里对父母多尽些孝心,以弥补我当初因一时的任性,给父母带来的诸多烦恼。”
贾政听后笑道:“我儿起来且坐下说话吧。你出外面闯荡了这几年,应该是见了世面,也明白了一些如何做人的道理,知道了我们做父母的难处和苦心,这个叫人感到高兴。既然你回来了,我也不好再当众责怪你了,算是你将功折罪吧。你在回家的路上走得是否顺利?”
宝玉赶紧回道:“父亲,我回京的沿途都是风和日丽的,到处是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看了叫人心里十分的爽快。我们全家团聚了,连老天爷见了都开心呢。”大伙听了全都笑了。
说话间各位都归了座,小丫头立马过来给大家献上茶来。
宝玉坐在贾政旁边的一把椅子上,问道:“父亲的身体近来可安好?每日都在书房里看书吗?”
贾政回道:“现如今我的年纪也大了,还想怎么样呢。能马马虎虎地凑合着过日子,就应该知足了。我的眼睛已是老眼昏花了,看书的时间多一点,眼睛立马便会觉得累得慌,所以,我现在也只能是量力而行。”
玉宝思忖了片刻说道:“在我回家的路上,我的心里总是感到有些忐忑不安,我担心父亲会当众责怪我。不成想我回到了家里后,父亲竟如此的慈爱和大度地待我,这叫儿顿时倍增汗颜,无地自容。”
贾政道:“天要下雨,人各有志。当初你如果执意要走,料我也留不住你,好在你是个知悔改的。如今我的年纪也大了,不为别人也要为自己的身子着想,再像以前那样和你们发火、生气,我的身子必会吃不消的。”
宝玉回道:“正是父亲说的这个道理。当初我年少无知,又赶上我们贾家被上面给查抄了,这个甚是叫人感到惊恐不安。我因一时想不开,又不知所措,便离家而去了。现在想想甚是不妥,但是后悔晚已。我当时应该留下来和家人在一起共患难,分担一些父母的忧愁才对呢。这几年儿子虽然远走他乡,整日在寺院里修行,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父母和这个家。今日我回来了,见父母并没有当面责怪于我,儿的心里愈加感到惭愧和不安。可见父母对孩儿的爱才是人世间最真挚的爱,是最无私的大爱。”
贾政道:“你知道这些道理便好,说明你这几年长进了。我们的烦恼和担忧是一定的,儿行千里母担忧么。父母花费了多少心血才把你养大,你却不辞而别了。在你走后的这段日子里,我和你母亲真的是很难面对这个严酷的现实。我们内心深处的痛楚和无奈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述的。好了,现在我们再说它也没有意思。”
宝玉自责道:“父亲如此说,儿子便无地自容了。”宝玉一边说着,泪珠就扑扑地掉了下来。
贾政见了说道:“当然了,当初你是含玉而生的,这里面许是有些前世的因缘和定数也说不定呢。好在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我希望你以后做事情要多动动脑子,凡事都要三思而行,不要风一阵雨一阵的。”
宝玉回道:“儿子记下父亲今日对我的这些教晦了,以后必不会再给这个家添乱了。”
贾政又问道:“这几年你在外边生活的怎样?你去寺院里修行,能够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么?我知道寺院里的清规戒律一向甚多,而你在家里的时候,又吃不得半点辛苦,对此我一直都感到疑惑不解。”
宝玉回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容易,万事开头难。我在家里的时候,过贯了饭来张口的生活,甚至连穿衣戴帽都有丫头服伺着。在寺院里我们常年睡的是凉炕,盖的是薄被,每日三餐粗茶淡饭,还要劈柴,打扫庭院,下山提水。我刚到寺院里的头半年是最难熬的,真的是强咬着牙才挺过来的。”
贾政问道:“出家人每日都要念经打坐,日常生活必是相当枯燥的。我有些不大明白,念一遍经书和念十遍有什么不同,知道了个大概的内容不就得了,为什么和尚要整日没完没了的在那里念经?”
宝玉笑着回道:“出家人念经的遍数多了,便会从量变到质变,并从中悟出真正的道理来。而且整日里不停地念经书,头脑中就没有其它的私心杂念了。”
贾政听了点头说道:“嗯,说着挺容易,做起来必是很难的。”
宝玉道:“出家人的日常生活虽然清苦些,但他们在精神上是有依托和信仰的,少了许多俗人的烦恼和痛苦。”
贾政问道:“这个怎么见得?”
宝玉回道:“这个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出家人每日都要修心养性,打坐诵经,四大皆空。他们没有来自荣华富贵,官运仕途,和生老病死的困扰。他们的内心世界好似秋天的江水一般清澈,总是充满了欢喜和愉悦。”
贾政哼了一声,说道:“既然出家这么好,你为什么还要还俗回来?”
宝玉回道:“我虽然有佛缘,也经历了一些人世间的磨难,但我毕竟还没有修炼到大彻大悟的境界。我的内心里还有些放不下红尘之中的事情,所以我才选择了还俗。另外我的家人都是俗人,他们因为不能见到自己的儿子,或是父亲,必然会感到苦恼。所以我选择了还俗回家,这既是在做一件善事,也是在尽一份自己的责任。”
贾政听了不屑一顾地说道:“不管怎么说你现在都是有道理可讲的,你的确长进了,出去混了这几年,现在学得能言善辩和强嘴了。”
宝玉道:“我现在和父亲说的都是心里活,绝不敢有半点强词夺理之意,或是为自己出家找借口。”
贾政道:“我在想寺院里每日都必须诵经打坐,和尚们吃的是粗茶淡饭。以前你在家里甚是散漫和懈怠,你能够遵守寺院里的那些清规戒律么?我看难,你许是因为吃不了寺院里的那些辛苦,所以才不得以地找了一个借口还俗回来了。”
宝玉笑道:“随父亲怎么说吧,难道父亲不希望我还俗回家?我是一个出家人,怎么敢混说乱道,那样不是要遭报应了。”
贾政回道:“我当然希望你能早些回来,你母亲更是如此。所以今儿当着众人的面,我并没有为难你。”
宝玉道:“这样便好。有些事情一两句话也很难说得清楚,回头找个时间我再详细地说给父亲听,料父母会原谅我当初的一时莽撞。”
贾政道:“我这里是来去自由,你已经长大成人,应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你出去见了些世面,又吃了点苦头许不是什么坏事。我希望你以后能好自为之,别再让我整天替你操心。”
王夫人和薛姨妈等人坐在一旁,听宝玉父子俩不停地说了这好半天,王夫人便对贾政说道:“老爷,宝玉今日回来是一件叫人喜之不尽的事情。他在回来的路上必是走得疲乏了,现在已是下午天了,宝玉还没有用过午饭呢,他早已是饥肠辘辘了。依我看不如先叫宝玉吃了饭,稍微休息一会儿,然后再过来陪着老爷说话如何?”
贾政看了宝玉一眼,说道:“这个主意使得,宝玉你先过去吃饭吧,还是你母亲痛爱你。记着,晚上你到我的书房里来,我还有话要问你。”
宝玉答应了一声,便起身去饭厅里吃饭了。饭后宝玉回到屋里,见薛姨妈正和贾岩在一起玩耍,宝钗也坐在一旁,他便上前向薛姨妈请安问好。
秋月过来给他们递上了茶,宝玉端着茶杯喝了一口茶,问道:“岩儿现在能识多少个字了?每天只是玩耍可不行,现在就得教他认字读书,男娃以后必是要立业成名才行呢。”
宝钗在一旁说道:“我哪里敢随便放任了他,时常会教他识一些字,或是背诵几首古诗。老爷隔一段时间便会把岩儿叫过去,亲自过问他读书的事情呢。”
薛姨妈道:“宝玉走了这么长的路程,现在身子必是疲乏了,不如先去里屋歇一会儿,有什么事情回头再说也不迟。”
宝玉回道:“我也没有觉得怎样疲乏。这几年我在寺院里修行,每天都要干一些体力活,或是练工夫,经常活动筋骨身子就强壮些。哪里像我出家之前那样弱不禁风的样子。”
宝钗在一旁问道:“宝玉,这几年你在寺院里都干些什么样的体力活儿?说给我们听听。”
宝玉回道:“我们在寺院里每天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通常是早晨起来,先要练习一会动功。随后便是打扫庭院,或是下山提水。师兄弟们都会抢着做事,没有哪个敢偷懒耍滑的。”
薛姨妈在一旁问道:“什么是个动功?”
宝玉回道:“动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硬工夫,可以活动筋骨,扭腰踢腿,强身健体和防身。静功就是盘腿打坐,三念合一,气归丹田。”
宝钗笑道:“这就是了,原来寺院里的那些和尚平时都喜欢于练些硬工夫,所以他们的身子骨都比别人强,平时也极少生病,他们还可以使用硬工夫来防身呢。”
宝玉说:“出家人每天除了要背诵经文,还要练工夫,活动筋骨,脉络通畅,邪不犯正。自然就不容易生病,身子也比较强健。”
薛姨妈又问道:“这个静功是怎么修练的?又有些什么功用?”
宝玉答道:“静功的修炼方法是,坐在席垫上打坐,双腿盘起,双掌重叠,母指相对,气归丹田,意守天目穴位。静功如果修练得好了,便可开发一个人的智慧,激发他的灵感。另外每年的春天,我都会和师傅一起外出云游名山大川,并在旅途中为一些百姓医病。这也是一种修练,多行善事,以积功德。”
宝钗笑道:“我看得出来,你现在的身子的确比以前强健了些。这么看,你出去闯荡几年也是有些收益的。”
宝玉又过去和贾岩说笑了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屋里,他睡了一个十分解乏的下午觉。宝玉一直睡到了快要吃晚饭的时候,宝钗才过去把他叫醒。
晚饭过后,宝玉坐在桌前吃了一会子茶,便起身一径来到了贾政的书房里。贾政正伏在桌案上写东西,他见宝玉来了,便示意他坐下说话。宝玉向贾政请安问好过后,便坐在桌子对面的椅子上陪着父亲说话。
贾政问道:“你休息了一个下午,可解了路上的疲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