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堰伸出大掌握住她的手,狭长的眼眸紧紧看着她道:“你连我都反抗不了,还能从那些意图不轨的男人手里自保吗?”
“我......”乔希瑶又羞又气,她红艳艳的嘴唇被解堰亲的微微肿了,她浑然不觉,挣扎着抽回她的手道:“反正不管怎么样,我都要住罗家,等我在村里呆个一两年,大家都知道我为人勤恳本分,没有外人所说的那样勾搭你,我们再......”
她说到最后,红着脸颊顿住了。
解堰听到这话松开她的纤腰,垂着眼眸看她,她眉目精致,皮肤雪白,殷桃小嘴被他狠狠亲吻后,此刻泛着娇艳欲滴的光泽,一副被狠狠疼爱过的模样,与他梦中那在他身下娇声连连的女人神态一模一样。
这副模样是因为他所致,不是因为别人。
解堰心情大好,脸上的寒意消失,狭长的眼眸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地笑意,他将仍在地上装粮食的大麻袋捡起来扛在肩膀上,偏头示意乔希瑶走:“村里那些人说得闲话,你不必在意,你如果在意,我可以在村里人都开会,大家都在的时候,向他们澄清,是我喜欢你在先,我们两个人在一起,与任何人无关。”
骤然听到他说喜欢自己,乔希瑶心跳漏了一拍,眼波流转,脸上又泛起如晚霞般的红晕,晕乎乎地跟在他身后道:“你同意我住罗家了?”
解堰脚步一顿,回头看她:“什么叫我同意,你虽然是我的对象,但不是我的私人所有物,你一个是人,你有独立的思考和想法,你想去哪里住都可以,就算我是你对象,也不能干涉你的自由。”
乔希瑶心中一震,在她的印象里,这时代绝大部分的男人都把跟自己处对象,结婚的女人当成自己的所有物,女人不管做什么,他们都要管,也要求女人必须听他们的话,如敢不听,后果不是分手离婚,就形成各种家暴的理由。
解堰身为这时代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又在陕北黄土高坡这样满是大男子主义的乡下环境中长大,如今竟然有如此高的尊重女性的觉悟,乔希瑶觉得,除了是因为他在部队当了七年兵,受到了各种组织军队文化熏陶的缘故,还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人。
如果说乔希瑶之前还对跟解堰处对象这件事,有一些半推半就的想法,此刻听到解堰这番话,她完全被解堰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心甘情愿地想跟他处对象。
乔希瑶高兴地伸手挽住他的手臂:“谢谢你啊,解二哥,能跟你处对象,真是太好了。”
解堰深邃的双眼盯着她挽住自己左手的手臂,半响扯了一下嘴角道:“不是怕大庭广之下被人看见不好,你对我这么拉拉扯扯的,别人看见了,我该怎么说。”
“要是真有人看见了,你该怎么说就怎么说,不过平时,我们还是要稍微保持一些距离。”乔希瑶松开他的手臂,俏皮地吐了吐舌头,“不是我不想告诉大家我们在处对象的事儿,实在流言蜚语如无形刀,能在不经意间把人杀死,你也不想我被村里那些谣言逼得悬梁自尽,以证自己的清白吧。”
解堰微微拧紧了长眉,没有说话。
他是军人,又是男人,自然不惧什么流言蜚语,但乔希瑶不一样,她是一个女同志,女人在人世间本就活得比男人艰难,而石水村的人大部分都目不识丁,没什么文化,思想十分封建顽固,最喜欢聚集在一起搬弄是非,以讹传讹。
要真有人传乔希瑶不要脸的勾搭他,乔希瑶解释不清,为了自证清白,还真有可能被那些不怀好意之人逼死。
解堰沉默一会儿道:“好,都依你。”
“我就知道解二哥对我最好。”乔希瑶眉眼弯弯地笑了起来,伸手推着他的后背道:“走快点,外面太冷了,我快冻死了。”
她的语气像在撒娇,小手又柔柔地推着自己的后背,解堰心中一片柔软,没有迟疑,大步往罗家走。
罗秀兰回到家里,就慌慌忙忙地把喜儿住得右侧窑洞收拾出来,让给乔希瑶住。
罗家原本只有两口窑洞,左边的窑洞是她住,右侧的窑洞是两个孩子住,不过这两年孩子越发长大,俩姐弟总住在一块儿也不合适,罗秀兰就把孩子他爹死前在两个窑洞之间掏得一个小小窑洞修葺好,当成客厅,最里面的地方修着一个小炕,平时没客人到她们家的话,黑娃就睡在客厅里,喜儿则单独住在右侧的窑洞里。
如今乔希瑶要来她们家住,罗秀兰觉得让乔希瑶跟她们母女俩住在一块儿不合适,便收拾了喜儿住的窑洞,让乔希瑶住单独的窑洞,喜儿则跟她睡一间。
喜儿对此没有任何反对,相反,还高兴的不得了。
因为她知道,乔希瑶的到来,会给她们家里增添不少粮食,带来许多好处,而她长再大,心底里也一直想挨着妈妈睡,看到罗秀兰帮她收拾衣物,她高兴的不行。
等到乔希瑶跟解堰来到罗家窑洞外的小院子,罗秀兰母子三人已经在院子里等候多时了。
看到乔希瑶过来,罗秀兰母子三人热情的上前招呼她道:“乔知青、解二,快进客厅,到炕上歇着,我才烧了坑,客厅暖和着呢。”
“给你们添麻烦了。”乔希瑶走进客厅里,没有客气的往客厅的小炕上坐。
小炕烧得热热乎乎的,乔希瑶坐上去以后,感觉自己被冻得都快成冰块的手脚渐渐暖和起来,不由舒了口气。
“乔姐姐,喝水。”喜儿很有眼力劲的给乔希瑶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开水。
她家穷,买不起茶叶和红糖泡给客人,一碗热白开水,已经是她家最大的诚意。
黑娃则把他平时舍不得吃的四颗花生,放到乔希瑶的面前,吸溜着鼻涕道:“乔姐姐,吃花生。这花生可好吃了,是我跟我姐在秋老虎的时候专门跑去地里捡的,特别的甜。”
陕北黄土高原缺少水源的缘故,种植的花生少,不过石水村每年都会种一些,种得数量不多,每年9-10月份秋收之际,孩子们等大人把地里的花生都拔了,摘了,他们再成群结队的去地里捡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