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七月十八日。
出征半年讨伐公孙度的战兵,终于返回平原。
荀彧丶关羽带人前来迎接,几人许久未见倾谈片刻,将三营丶骑军与辅卒安排妥当,但凡战役中有立功者,早已录了姓名。
军吏过后按功分田,细绢和钱粮则在休兵前由刘备亲自来分发。战殁的士卒也有抚恤,他会抽时间把钱粮布帛送至兵卒家中。
当然只有战兵才有这样的待遇,光是这一点,就让辅卒眼红不已。
战兵有序地排队向军营中央走去,刘使君一一为他们发放奖赏,甚至会拍他们肩膀,能熟练叫出小名,亲切问家里的状况怎麽样,如果家里钱粮紧缺,也可以来找他。
使士卒们忍不住自发的欢呼起来。
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刘备的记忆力特别好,能记住每个人的模样,谁都能搭上几句话。
让战兵们惊喜欲狂,被问到的士卒眉飞色舞,骄傲地引以为豪。
等忙碌完发细绢与钱粮后,留下些许人守营,其馀士卒皆可归家休整一个月。
经常临阵厮杀,对军士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种摧残,刘备不介意多重赏,毕竟将士都是在为他搏命。
作为主帅,不能总以军律行事,也要在军中多讲情义,在生死攸关之际,军令不一定能使别人服从,但是情义却能叫人甘愿冒生命危险过来舍命相救。
太史慈没想到刘使君竟被将士这般拥簇,不禁惊叹道:「能让士卒效命至肝脑涂地,绝非常人所能为之,使君真乃豪杰也。」
刘备和众人边叙旧谈论,边马不停蹄赶回郡相府邸。
中途又替他们引见太史慈,那日追上大军投效之后,刘备旋即任太史慈统领亲卫六十骑,虽兵将不多,却将自身安危托付予他。
才刚至刘备麾下便被引为心腹,太史慈不觉更为感激,觉得此生没有寻错人。
刘备还宽慰道:「子义,无需担心统率亲卫就无法立功,负此重任或许比他人更快建功立业。」
太史慈虽疑惑,但还是点头笑道:「蒙使君看重,将安危交付于我,上阵杀敌立功建业,暂时放在一旁又如何。」
「只要追随使君,他日有的是机会功成名立,慈何患无赫赫之功?」
赵云在旁轻拍了下他的肩膀,提醒道:「咳,子义以后你就知晓在使君身边,其实与在步军或骑军没什麽两样,不想立功都不行……」
刘备路过济南时,把张飞也带回平原,两人相见也激动不已,张飞虎目热泪盈眶,直呼几声兄长。
而刘备为他整理下袖口,仔细打量后笑道:「益德天天练兵为兄长守住济南,当真辛苦了。」
张飞不在意说道:「兄长哪里的话,从涿郡起兵多年,承蒙看重与我和二哥结拜为兄弟,飞为兄长做事不是理所应当吗?」
刘备愣了会儿,含笑点头,拉着张飞的手臂,让他一起回平原,也好兄弟聚一聚。
张飞不由大喜,自从兄长出征黄巾以来,地盘与官是越来越大,兄弟三人却聚少离多,不是守在济南,就是守在乐安。
眼下有机会一起齐聚,当然再好不过了。
……
刘备带着众人直奔向书房议事。
太史慈则被军吏领着熟悉平原的环境,早安排过来的孙乾丶王修,已经能流畅地处理州里政务,荀彧还曾写过一封信夸奖二人,也称赞刘备慧眼识得明珠,两人皆有才干。
关羽,张飞丶荀彧丶赵云丶简雍几位股肱之才,来到书房后依次坐下。
荀彧首先说道:「使君回来的正巧,近日兖州刺史刘岱整顿兵马后,使人撰写了篇讨伐使君的檄文,号召天下共讨青州。」
赵云闻言眉头皱起,张飞更骂出声来,然后被关羽用眼神堵住嘴,还在议事就别发浑。
刘备错愕,兖州与青州已战过一场了,还写檄文来讨伐,莫非想补上先前的偷袭,讲究师出有名?
刘岱身为宗室却甘愿捧袁氏的臭脚,叫刘备不知道该怎麽说好。
随口问了句:「檄文写了些什麽?」
荀彧哑然,使吏属拿来卷文牍,递给刘备道:「使君请过目。」
谁知刘备才看到一半便笑出声,不知道刘岱到底在损他,还是在帮他传扬名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