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晋江·丸二缘
因为西桀单于被活捉的缘故,凯旋的队伍在抵达皇宫正门盛安门后,还向站在城楼上观礼的盛昭帝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献俘仪式。
关于西桀单于的处理,朝廷早在之前就已经商量出了决议。
城楼上,盛昭帝身着天子绣龙衮服,头戴十二旒冕冠。
他神情肃穆地颁布诏令,宣布用西桀单于的人头,来告慰此战中流血牺牲的大盛战士与黎民百姓。
而在隆重的献俘仪式结束后,便到了该论功行赏的时候了。
皇宫,正殿。
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上,文武百官按品级分列两侧,目光低垂,神情恭谨。
在霍英的带领下,凌戈及其他一众身穿玄甲的将士,依制向盛昭帝稽首叩拜,三呼万岁。
御座之上,盛昭帝在霍英等人行礼完毕后,突然站起身,从御阶之上快步走了下来。
他走到霍英面前,伸出双手,弯腰将霍英亲自从地上扶了起来。
他嘴角带笑,朝霍英说道:
“爱卿不必多礼!自从得知西桀悍然兴兵,二十万联军陈兵边境的消息,朕在京中实属是夜不能寐,食不下咽!好在我们大盛朝还有爱卿你这么一位擎天驾海之将,这才能克敌制胜,屡获大捷!”
盛昭帝说罢,将右手轻轻搭在了霍英的肩上:
“爱卿若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今日便尽管跟朕直言!”
“朕必无有不允,好报爱卿的护国之功!”
听到盛昭帝这番感情充沛的话语,霍英脸上露出了受宠若惊的神情。
他后退一步,朝盛昭帝弯腰作了个长揖:
“陛下此言,实在是令臣心生羞愧!”
“此番大胜,全赖陛下天恩浩荡,将士们为报效陛下,浴血奋战,奋勇杀敌,这才得以御敌于国门之外!”
“臣不过谨遵圣命行事,万万不敢贪功为己有!”
听到霍英这谦逊的答复,盛昭帝脸上笑容顷刻间加深了一些。
他上前一步,伸手虚扶了霍英一把:
“爱卿何必如此自谦?你我君臣相得二十余载,爱卿能力如何,朕又岂能不知?西北边塞这些年来,全赖有爱卿坐镇,朕与百姓这才得以夜夜安枕酣睡!”
凌戈此刻跪在霍英身后不远处,听到盛昭帝这么说,他下意识用眼角余光看了一眼盛昭帝。
注意到盛昭帝眼底泛着的淡淡青黑,他忍不住在心中轻笑了一声。
“爱卿如此劳苦功高,寻常赏赐,实在难表朕之情意。”
盛昭帝望着霍英,脸上噙着淡笑:“这样吧,朕今日便特封爱卿为忠勇侯,食邑千户,爵传三世!本朝自开国以来,封侯者屈指可数……”
盛昭帝说到这,突然敛起了嘴角的笑。
他看着霍英,声音沉沉地说道:“望爱卿,秉节持重,勿负君恩!”
盛昭帝话音刚落,霍英当即跪地叩首,声音恭敬又带着几分明显的激动:
“陛下待臣,恩重似山,纵臣肝脑涂地,亦难报君恩!臣心中别无他念,唯愿陛下圣体安康,福寿绵长,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到霍英这答复,盛昭帝嘴角瞬间满意地往上扬了起来。
他朝身后的太监示意道:
“魏平,快快帮朕把忠勇侯给扶起来,地砖寒凉,免得伤了忠勇侯的膝盖!”
魏平乃是宫中太监总管,从小太监时便跟在盛昭帝身边伺候,颇得盛昭帝信任。
听到盛昭帝的命令后,他瞬间满脸笑容地朝霍英走了过来。
霍英自觉自己身强体壮,但看到魏平朝自己伸手,他也没傻愣愣地拒绝,而是在魏平的搀扶下,顺势从地上站了起来。
这时,盛昭帝又突然开口,语气带着感慨:
“西北边疆罡风凛冽,真乃苦寒之地!朕与爱卿不过两年未见,爱卿鬓角便又多了几分霜华。”
望着霍英,盛昭帝笑脸吟吟说道:
“朕想着,爱卿现今也已年老体弱,不如今后便留在京中颐养天年?这样爱卿闲暇无事时,还可进宫与朕弈棋垂钓,忠勇侯你觉得朕这提议可好?”
霍英早在听到盛昭帝封自己为忠勇侯时,就猜到了盛昭帝肯定还留有后手。
现在听到盛昭帝让自己留在京中荣养,他心中一点也没感到意外,很是顺从就接受了盛昭帝这个安排。
但此刻飘在凌戈身旁的小蓝球系统,却是忿忿不平地朝凌戈说道:
“义父他怎么就年老体弱了啊?明明他昨天早上晨练时,还能和凌戈你打得有来有回呢!”
因为凌戈的关系,系统也习惯跟着凌戈喊霍英为义父。
“照我看,该退休的人,是这个老皇帝才对!”系统朝凌戈吐槽,“这老皇帝的面色,看着可比咱们义父差多了,一看就是身体不怎么硬朗的模样!”
凌戈早就了解系统是不懂得政治的单细胞性格。
听到系统这些话后,他便朝系统解释道:
“这跟义父他身体状况如何,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皇帝他这是恩威并施,借着替义父身体着想的由头,顺势让义父他交出手中的兵权来。”
“若是这皇帝他之后真能不搞出什么幺蛾子来,那义父他老人家也算是得偿所愿,顺利功成身退了!”
凌戈13岁入军营那年,就与霍英相识。霍英觉得凌戈武学天赋出众,不忍埋没他的才能,便将他收为义子,带在身边教导。
经过这些年的相处,凌戈早已将霍英视作亲父。
他对霍英也很是了解,知道他并非恋栈权位之人。
所以,假如霍英能和盛昭帝达成默契,那这样的结果,于私于公,都未尝不是好事。
毕竟,换位思考一下,若他此刻是盛昭帝,那他肯定也不会放心让威望日高的霍英再继续手握兵权。
而霍英既然无心那金銮宝座,那在这时候,选择急流勇退,交出手中兵权,也确实是最合适的选择。
只要盛昭帝还顾忌名声,不希望自己在史书上遗臭万年,那盛昭帝肯定就会厚待霍英,让霍英能够安稳善终。
凌戈认为,在他义父已经进京的情况下,盛昭帝还大方到愿意拿出可传三世的侯爵之位,来与他义父和平交换兵权,那么可见盛昭帝也并不是那种非要赶尽杀绝的戾君。
凌戈能明显感受得到,此刻朝堂上的气氛,骤然间比刚才那会轻松了不少。
而盛昭帝也不知是一时忘了,还是有意敲打,直到此刻,才出声让凌戈他们这些跪着的将士免礼平身。
此次西北边军战绩辉煌,立下不世之功,盛昭帝除了奖赏霍英这个元帅外,自然还得奖励其他一众将士。
凌戈虽只是五品武官,但因着他这次战功赫赫,所以盛昭帝坐回到御座上后,第一个点到的,便是他的名字。
看到凌戈上前一步,从一众武将中站出来,盛昭帝原本轻松的心情,不由又感到有些复杂。
他虽然早就知道凌戈今年才19岁,甚至还未及冠,但真正亲眼看到凌戈,他还是不由为凌戈的年轻感到惊叹。
就是这样一位年轻小将,在这次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重要作用。
普通百姓或许不知晓,但盛昭帝却很清楚,在凌戈活捉西桀单于之前,凌戈就已经通过阵前斗将,斩杀掉了西桀单于的二儿子。
盛昭帝虽没接触过那位西桀二王子,但却也从兵部过往递交的情报中了解过,知道这位西桀二王子据说是天生蛮力,甚至还曾经在草原上赤手空拳打死过一头野狮。
正是因为这位西桀二王子在草原上是出了名的勇猛凶残,西桀单于才敢在大战之前,向霍英提出阵前斗将的想法,希望双方各派出10位勇士进行群战。
西桀单于阵前斗将的本意,是想要借此打击大盛朝这边将士的气势。
对于西桀二王子充满信心的他,甚至当众放出狠话,说西桀绝对能够在斗将环节中,以最暴烈血腥的杀戮方式,像宰杀羔羊一样,轻松就将大盛朝派出的那10个将士给杀死。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那位西桀二王子在面对凌戈时,蠢笨得像是一头野猪。
他连五招都没过完,就已经被凌戈一枪.刺穿咽喉,“砰”一声重重倒在了地上。
随后,凌戈收回长枪,手腕轻巧一抖,枪尖上的血珠,霎时间化为尘土上朵朵绽放的凄艳血花。
原本叫嚣不停的西桀联军,目睹这一幕后,瞬间变得鸦雀无声,纷纷目光惊惧地看着凌戈那冷峻沉稳的身影。
而大盛朝这边,却是倏然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叫好声。
将士们一个个面色涨红,热血澎湃,不约而同高喊着凌戈的名字。
在这场阵前斗将中,凌戈手持银色长枪,宛若化身执掌生死的地府判官。
除了西桀二王子外,还有另外两个所谓西桀勇士,也成了他的枪下亡魂。
而在凌戈的助力下,另外那九个参与斗将的大盛将士,也顺利在这场战斗中存活了下来。
虽然还是有两位年轻军官不可避免地受了重伤,但比起西桀那边九死一伤的情况,西北边军可以称得上是大获全胜。
西桀单于原本是想借这场阵前斗将来打压大盛的军队士气,却没想到,反而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西桀此次来袭,之所以能够聚齐二十万兵士,是因为西桀还联合了西北草原上其余十三个中小部落。
这些部落,本是因利而来,现在见形势不妙,自己在这次大战中可能捞不着什么好处,甚至反而会踢着铁板,当场就有数个部落开始打退堂鼓,想要退兵回草原深处,保存住自己的有生力量。
西桀单于虽为联军统帅,但在这样的情形下,自然也难以驾驭得住其他部落首领。
未战先乱,在这样军心不齐的情况下,西桀联军自然更不可能是万众一心的西北边军对手。
等到西桀单于被凌戈活捉的消息传开,其余西桀联军顷刻间更是士气一落千丈,纷纷四散奔逃,只求活命。
正殿之内,盛昭帝望着御阶之下站立的凌戈,一时间心中是又喜又愁。
大盛如今看起来好似是太平之象,实际却存在不少隐忧。
虽然西桀联军这一次遭遇了大败,可大盛朝的北方边域之外,东桀部落近年来也开始越发势大。
西桀和东桀两百年前本同属一族,后面因为权力斗争,分为了两个部落。
东桀部落为了逃避来自西桀的追杀,便转移到了草原东部,也就是大盛东北边界之外的草原上。
东桀这些年虽不如西桀那样气焰嚣张,却也是跃跃欲试,小动作频频不止。
而除了北边这些蛮夷部落外,东南沿海处,又一直倭患不断,倭寇袭扰日益猖獗,沿海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还有关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