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眼花缭乱。
“哇~”
几位同学目瞪口呆,这也太全了吧,甚至还有很多不常见的东西。
“别哇了,这几样各拿一些装筐里抬出去。”
“好嘞,好嘞,嘿嘿!”石茂学精神抖擞的上来就抱了三个鞠球。
一旁的同学兴冲冲地把墙角的大筐拉了出来,其余人也开心地挑着东西。
叶如尘道:“石茂学、史向明,以后每节体育课,上课时你们两个负责带几个同学来领这些器材,下课前全体集合,再将这些东西原封不动的搬回来。”
“嗯嗯,知道了老师。”
三月春风拂柳...
第一批棉花籽已播种完毕,陇州日照充足,最适春播秋收。
棉花是一年生作物,分播种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五个生长阶段。
关乎陇州发展,乃至全国百姓生活变迁之大计,这一轮的棉花培育工作乃重中之重。
田间地头,顾父拍掉身上的土,掸掸衣衫问道:“如尘,这些棉花真能长成吗?”
“能不能的,半年后自见真章。”
谢长观喃喃道:“不知会是什么样...”
叶如尘眺目望去,脑海浮现出一幅棉花盛开的景象。
蓝天白云下是生命的海,棉桃绽裂,肉乎乎的棉花如织锦般铺向远方,狂放地叫嚣着。
纯洁无瑕的棉花朵,柔美雾光延绵不绝,是希望的颜色,终会温暖大燕每一位子民。
那必定是令人振奋不已,天底下最美的风景。
回到府衙,吕小胜送来了最新的陇州民报。
短短数月时间,陇州民报便已深入民心,就连各大小村庄也都能见得到。
这期间,城内几家书坊接连推出了数种报纸与杂志,好不热闹。
但作为陇州最权威严谨的综合性报纸,凭借高素质采编团队、令人发指的低价、和面对周边最新大事件及时有效的反应能力,陇州民报赢得一众百姓信赖与赞扬。
地位之坚,不可撼动。
不日前,顾青辰派了几人前往相邻府城,陇州民报售卖范围跨出了陇州地界。
一方面,在相邻府城售卖陇州民报,让人通过报纸了解陇州新风貌,能吸引一些人前来发展,加快陇州建设脚步。
另一方面,则是计划进一步推行报纸。
陇州民报在外地只是打个幌子,吸引下目光。
毕竟是陇州本地的报纸,内容局限,在其他府城不可能长久卖下去。
顾青辰的主要目的是“有间报社”。
报社想要做大做强,自然不可能就一份陇州民报死磕下去。
趁现在这一行还未兴起,他们要抓住时机成立分社,发行新报,打响名号。
“我们的目标是,大燕第一报社!”李福激昂澎湃。
顾青辰勾了勾唇,没有说话。
第125章 下班回家
最新一期陇州民报首版头条, 刊登着“同山铁厂”破土动工的消息。
同山铁厂的前身为各大小冶铁铸造工坊。
自压水井在各县定点安装推广后,直接上榜陇州百姓最喜欢的生活对象。
这取水当真方便,不少人都想在自家安装一个。
它结构本就不复杂, 专业人士拆开一看便能仿制, 并且当时为了赶产量, 其图纸分发到了许多任务坊。
工坊来人询问图纸价钱时, 叶如尘一笑置之。
他从没想过要在这方面获利,于是派人传话允许个人锻造售卖,不收取任何费用,并将详细图纸在衙门外公示了半月。
尽管大燕产铁数量高, 铁质器具在民间被广泛使用。
但这么一大块铁疙瘩,工艺步骤不比寻常铁具, 并且产量紧缺,市场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也算不上便宜。
即便如此, 压水井依旧成为了各大小铸造工坊最火爆的订单。
虽然贫苦老百姓一时买不起,但城内不少有点积蓄的人家都愿意买一个。
有点小贵, 却也合理,在大家的接受范围内。
这东西随便用个几十年不成问题,性价比够高了。
问题在于...
铸造工坊太不给力...
寻常生意一般的工坊突然忙碌起来,紧赶慢赶完成了衙门的单子。
结果一口气没歇完,就又迎来大批订单,不只陇州,还有周边府城的单。
接单时老板笑靥如花,转过身汗流浃背。
需求量太大, 多家铸造工坊人手不足,订单直接排到了数月之后。
消息传到衙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