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珺覆灭西域王庭的捷报,如同九天惊雷,以一种近乎蛮横的姿态,炸响在盛朝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消息传开之初,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便是山呼海啸般的沸腾!
市井街巷,茶楼酒肆,人人都在谈论着这位年仅九岁的“曦华镇国长公主”。
说书人唾沫横飞地演绎着她如何生擒王子、如何带伤奇袭、如何攻破王城,情节之离奇惊险,远超任何话本传奇。
百姓们可不懂什么朝堂争斗、后宫阴私,他们只知道,这位长公主殿下为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耀与太平!
西北边患自此消除,多少儿郎可以免于征战之苦?
民间对慕容珺的崇拜与感激,瞬间达到了顶点。
然而,与民间的狂热崇拜相反。
朝堂之上,却陷入了一种极其微妙而紧张的氛围。
如此不世之功,按例必须重赏。
但赏什么?怎么赏?慕容珺已是长公主,,加封“镇国”尊号,几乎封无可封。
难道要封王?自古从未有女子封王的先例!
难道要赐予更大的权柄?一个公主,手握覆灭一国的军功,已是骇人听闻,若再掌实权……
慕容奕在太极殿中,看着手中那份详细记述了西域之战最终结果的奏报,心潮澎湃,骄傲与心疼交织。
他的珺儿,真的做到了他这个父皇都未曾做到的伟业!
他当即决定,要再次为女儿加封,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慕容奕的女儿,配得上这世间最尊荣的封赏!
次日早朝,慕容奕刚提出欲加封慕容珺为“护国曦华圣公主”,赐八珠冠,与摄政王只有一珠之差。
权柄甚至可以比肩太子。
这个提议一出,反对之声便如潮水般涌来。
“皇上!万万不可!”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出列,“长公主殿下功高盖世,老臣亦深感敬佩。然,‘圣’字何其尊崇,岂可轻用于女子之身?仪同太子,更是亘古未有之例!
此例一开,礼崩乐坏,纲常何在啊陛下!”
“臣附议!长公主殿下之功,自当厚赏,然赏赐需有度。可增其食邑,厚赐金银田宅,以示皇恩浩荡。但权柄名器,关乎国体,不可轻授!”
“皇上,女子干政,终非国家之福。长公主殿下年幼,已掌兵权,若再得如此超规格尊荣,恐其心……恐非社稷之幸啊!”
这话已是说得极其露骨,暗示慕容珺功高震主,恐生不臣之心。
自古以来,没有哪个帝王不忌惮有军功的臣子或皇子?
慕容奕面沉如水,目光冰冷地扫过下方跪倒一片的反对者。
他早知道会有人反对,却没想到阻力如此之大,言辞如此尖锐。
就在僵持之际,一个清朗温和的声音响起,打破了朝堂的喧嚣:
“儿臣以为,诸位大人所言,有失偏颇。”
众人循声望去,出声的竟是大皇子。
他出列躬身,神色平静而坚定:“父皇,儿臣以为,功赏过罚,乃治国之基。曦华镇国长公主立下的是开疆拓土、永绝边患的不世之功!
此功之巨,远非寻常军功可比。
若只因皇妹是女子之身,便打折封赏,岂不是告诉天下将士,我朝赏罚,竟要看性别出身?
如此,岂不寒了边疆浴血奋战将士们的心?”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纲常礼法,儿臣以为,法理不外乎人情,礼法亦当顺应时势。
皇妹以幼龄之身,行卫国之举,其所展现的忠勇与智慧,足以让天下男子汗颜。
此等功绩,为何不能享有应得的尊荣?若固守陈规,因噎废食,才是真正的有损国体!”
大皇子一番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既肯定了慕容珺的功劳,又驳斥了“女子干政”的论调,将问题提升到了赏罚公平和激励军心的高度。
他态度不卑不亢,语气平和,却自有一股令人信服的力量。
朝堂之上,顿时安静了不少。
许多原本中立或心中支持慕容珺但不敢出声的官员,闻言纷纷点头。
乌行等人更是立刻出言附和。
慕容奕看着自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