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夜生活,就算是买了油灯取代烛火,整个房间还是昏昏暗暗,人们只得随着时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不过三个月间,彻底改掉了王盼儿睡懒觉的习惯。
她神清气爽地起床,拿了植毛牙刷沾着牙粉开始漱口。
晨雾中飘来粽叶清香,街坊的孩童系着五色的丝带跑过,咿咿呀呀的笑声撞碎在青石板路上。
自从立夏,人们不再青睐温在炉子上的小甜水,王盼儿换了品,改成酸梅汁、三豆汤和三鲜解暑茶。前一日做好后放进水缸中冰镇着,第二日早上端出来就是爽口的冷饮,可以直接搬上推车。
沐川尤其喜欢卤子拌面,甜水儿从炭火卤子上撤下,他就自作主张买了面条来,要姐妹二人做卤面卖。面条四文一份,能净赚两文,甚至还有人端着饭碗想要王盼儿的卤汁做浇头,王逍瑶收一文能给一大勺,又被自带干粮作午饭的工匠们追捧上了。
端午将至,前两日坊市就开始卖起糯米和粽叶,王逍瑶馋起了粽子。王盼儿没余的精力自己做,便和王逍瑶一起盯着那些会自己包粽子的小摊儿瞅。
粽子的精髓在于糯米和粽叶,不论甜派咸派,都得讲究个糯米软糯饱满,粽叶清香有韧性。
大安镇多为咸口,其中首屈一指的是肉粽。人们先把五花和瘦肉一起腌制,让糯米泡水变软,再包好后放进锅中煮熟。
王盼儿最喜好一块五花,两块瘦肉搭配的大肉粽。粽子煮熟以后,糯米吸收了肉香和油脂,变得油润,瘦肉纤维松散开,肥肉一抿即化。
终于等到端午,他们刚把摊子架好,王逍瑶就冲了出去,从她们先前瞄准的摊儿上,带了三个系着五彩绳的大肉粽回来。
王盼儿没来的及吃,食客就已经围了上来。
几个月下来,食客逐渐发现了小甜水的妙处,连着喝,竟真能美容养颜,叫人精神焕发。
许多人都开始养成习上自己的水袋的习惯,经过药卤摊儿的时候,顺手打上一份。
小推车上装甜水的瓦罐越换越大。
王逍瑶对着打甜水的食客道:“今日换了夏日特供的甜水儿,清凉消暑,生津止渴。”
“那感情好,天气热上来了,就想灌几口凉汤,给我打份三豆汤。”
“那我尝尝酸梅汁好了。”
王逍瑶一边接过食客的水袋,一边解说:“夏日的甜水儿材料不贵,酸梅汁和三豆汤三文一份,三鲜解暑茶四文,都是我们放水里晾了一整晚的,清爽的很。”
买酸梅汁的食客,拿回水袋后,先是尝了一口,再按上塞子,他咂了砸嘴:“酸爽解腻,确实舒坦,三文是吧。”
王逍瑶点点头,食客掏出铜板,沐川接过,放在钱盒子中。
随着小摊的火爆,王盼儿重新给大家分了工。
王盼儿卖卤味,王逍瑶管着甜水和卤面,连一开始总爱摸闲看些话本闲书的沐川都被勒令站在摊前点现收钱。
如此下来,一天能净赚三千多文,加上当初没花完的三十来银,三人已经攒下一百五十两了。
沐川知晓王盼儿本事大,也没料到这么快的速度,就能完全回本。她父母竟然就为了区区一百两,一锭金子的价格,就要谋害她的性命。
好在是从大山里逃出来了,不然就算有能在大安镇中安身立命的本事,也没用武之地。
今日是端午,等到了赛龙舟时间,必定要人山人海。现在沿街已经摆出来不少节日的用品,沐川趁着此时的空档,开始打量起四周来。
大安镇的端午风俗丰富,有赛龙舟,剪五彩绳,沿街的食肆还摆了许多雄黄酒出来。
他看了一眼在做准备工作的王盼儿,推测她想乘着这个节骨眼多赚上一笔,没有心思理这些玩玩闹闹。
沐川对五彩绳、雄黄酒这些不带兴致,哪里的端午都有这些风俗,倒是对平日偷看的闲书中,所描绘激烈的龙舟赛充满了兴趣。上京权贵盘根错节,宗族势力不强,并不兴办,如今得了机会,势必是要一窥一二。
最跃跃欲试的是王逍瑶,她对什么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此刻已经坐立难安。
难得佳节,王盼儿也不想拘着二人,便赶了他们去玩,自己留守小摊,把备好的卤菜和甜汤清完。
家家户户都忙着节日的风俗,多的是趁着节日买些肉食回去,想打打牙祭的人。
王盼儿一直弯着腰,接待络绎不绝的来客,终了,脱力地扶着腰瘫在矮凳上。
王逍瑶和沐川看完赛龙舟回来,见王盼儿累坏了,赶紧合力把凌乱的摊儿收拾妥当。
王盼儿提议道:“今天赚了不少,我们玉食斋好好搓一顿怎么样?”
玉食斋是大安镇最好的酒楼,三层的楼高,装修相当雅致,是镇上的标志性建筑。
王逍瑶兴奋极了,到家放下小推车,就窜进房间,扒拉出自己料子最好的那件衣服换上,势要体体面面下馆子。
王盼儿体验派,衣食住行最讲究的是舒适,她还是那一身棉质的布衣,为图方便盘着妇人的发髻,不似王逍瑶散下一半的长发,生动活泼。
沐川坐在客厅,等着两个女孩收拾自己。
收拾妥当出了门,他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向酒楼走去。
路上许多编了五彩绳卖的妇人,手绳不贵,简单的五文一串。王盼儿正巧没有首饰,图个好兆头选了最繁复漂亮的绳结,付了三十文。
沐川像是女娲精心雕刻的作品,连手都白嫩又纤长,带上五彩绳好看的不行,王盼儿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珠子总是往他手腕上瞟。
她的小动作被王逍瑶发现,王逍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