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青一边行军清扫匈奴散部、残兵时,刘吉就尾随在大军中后尾部,将绝不添乱贯彻到底。
顺便在扎营歇整时抽出空来,指挥陶盘和颜枢及几个郎官做帮手,手搓出了一套马鞍马镫。
并且调整了两次后,成功装备上马了。
他的腰他的屁股他的腿啊,从此得到了拯救!
当然骑马还是累,只是前后有了对比,他还是幸福了!
“这两样马具,真乃骑兵利器!”
霍去病发现刘吉新添的马具,一眼就瞧出不凡,跑马试骑了几里地,又在马上弯弓、耍枪,彻底惊为天人!
卫青得知之后,也前来查看并试骑,一样认同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对于骑兵的增益巨大。
“然若为全军骑兵配备马鞍马镫,非一日之功可成,且耗费甚巨。”
就算马鞍可木制,包裹和填充的辅件等也需皮、布、麻等,耗费不少。
何况马镫须得是铁制,竹木虽也可以煣制成环形,但到底承力不足难堪久用。
从伐木、制皮、绩麻、冶铁,到工匠打磨、铸造成形,最后装配到马匹,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而眼下大汉几世积蓄,已经快要耗尽了……
霍去病却是不怕,“一日不可成,此战用不上,那就把图纸送回长安,让陛下下令慢慢造去,等到下次出征再用!”
颜枢自然地插话进来:“霍郎君言之有理,至于卫将军所言耗费甚巨,也不必担忧。”
跟着娓娓道来:“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骑兵马匹若装备马鞍、马镫,耗费虽巨,对战局助力却也更巨大。若能助力战役速战速胜,多方计算,较之原来反而可以俭省耗费。”
“尤其对阵之时,能减少大汉将士伤亡。”
颜枢说的道理不算高深,卫青又非短视悭吝之人,如何不懂?
卫青的顾虑,是情理之中的。
用刘吉的理解,就好比房地产市场黄金时期,普通人是不知道、不想投资房产获取暴利吗?
不,大多数人是知道的、想赚钱的,问题在于有没有一笔首付的钱,或者贷不贷得出、杠杆撬不撬得动那笔钱。
谁不知道马鞍马镫是好东西?问题是有没有钱装备。
刘吉理解卫青的勤俭持家,但他也知道猪猪帝搞钱的本事。
“是否给骑兵加配马鞍马镫,此事由陛下定夺。我等改良了马具,只管献给陛下就是。”
“君侯此言甚是。”谨慎又忠君的卫青,对刘吉的说法深表认同。
于是,之后刘吉让颜枢协助,画出马鞍马镫、又额外附加一张马蹄铁的图示帛书,其上注释步骤和注意事宜。
请卫青代为送往长安。
至于是否冶铁铸造马蹄铁,加配给骑兵马匹,或者何时富裕了再加配?
当然也都听凭猪猪帝的决定。
但依猪猪帝的强势果敢,刘吉认为悬念不大。
好东西一二三,选择其一?
当然是全都要!
……
在指挥手搓马鞍马镫的同时,刘吉也没忘了整理出阵亡将士籍册的正事。
遵照绝不扰军原则,在休战扎营时,小范围挨个分营进行。
不至于一时间劳动全军,耽误行军作战。
汉军中的兵制,从下至上是:五人为伍,两伍为什;五什为队,两队为屯;两屯为曲,两曲成部;
再一般是五部为营。但一营究竟率领多少个部,也并无常制。①
于是从上到下,刘吉先请统领一营将士的校尉协助,而后校尉下令军司马。
军司马下令军侯,再到屯长,到队率,到什长,到伍长。
层层向下,传递了统计阵亡将士籍册的命令后。
再层层向上汇总,最终校尉再递交给刘吉。
虽然此战大胜归朝后,猪猪帝夸耀时曾说卫青‘全甲兵而还’,但是冷兵器战争中,毕竟不能全无伤亡,也不可能保全全军将士性命而还。
那样也就没有刘吉此行了。
所以最终汇总到刘吉手中的阵亡将士籍册,车载斗量——字面意义上的写实。
眼下尚未到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时间节点,阵亡将士的籍册皆写于竹简木牍之上。
一枚简牍便是一位阵亡将士,以一屯即一百人为单位,一枚枚绑作一捆。
最后再以郡(国)县籍贯为准,分拣归类,串连成卷,以便届时依据下发抚恤。
但是,即便是卫青军中,也有利益催生出的阴影。
刚开展这项工作时,刘吉收到的简牍籍册,甚至有两片或数片简牍是一模一样的,造假冒领抚恤都没花点心思的!
进阶一点的,就是随便编了一个姓名、籍贯、军中履历。可编又编不圆,还能捏造出一个子虚乌有的县!
低级的造假刘吉一眼就能识破,都不必动用系统的强大算力。
他们大概也是没想到,堂堂宗室列侯会较真,并且亲自参与分拣。
馈赠将士遗属的名声赚到了,不就罢了?金帛馈赠给谁不是给?何必较真儿呢?
【我的想法还是太过理想和幼稚了。】
这日深夜,刘吉望着一枚枚造假的简牍,枯坐许久。
【大将军卫青的军队,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
【人群聚集处,就必有私心、利益,那么催生出阴影也就不意外了。】
系统提出可以帮忙:【我现在虽然是机械护卫犬形态,但强大的算力是智能体的基础配置。
我可以帮你扫描全部简牍,并汇总生成电子表格,然后进行识别、比对、筛选、判断等系列运算。】
【最终大概能识别出八成造假简牍。】
大概类似于一个顶阶版的excel程序?
偏科生刘吉不太懂。
但系统算力也有穷时,它只能识别出八成造假简牍。
刘吉并不失望,也没趁机怼它。
【系统,谢谢你。】
毕竟系统又不会读心术,也没有精准无误的大汉户籍数据库可供比对。
没有处在信息数据化时代,系统再是一身本领也不能尽数施展。
第二日,刘吉就寻机抽空,把这事说与了大军统帅卫青。
出身微末的卫青长于浊世之中,见过世间龌龊。
得知后并未似刘吉一样多愁善感,也没失控到勃然大怒。
只是神情严肃地,给出了解决方案,甚至还不忘夸奖他两句。
“君侯能分辨出八成造假冒领的简牍,可谓明察秋毫。”
“然此事不宜当面对质,君侯只管将所有简牍退回,道是其中有许多造假之处,令其自行校检。”
“如此多次,直至君侯觉得其中再无造假方罢。”
卫青深知人性,也能利用人性。
刘吉明白,眼下正值行军征战之时,不宜人前对质、整顿风气,那样极易扰乱军心。
那就与他初心相悖了,他也不必直接找上卫青。
“多谢卫将军指点迷津。”
刘吉如卫青所言,将简牍全部退回,令各营部自行校检。
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四次……
在此同时,卫青私下叫来手下数名校尉。
“……阵亡将士们跟随吾等,效死殒命。若不能令其遗属受到公平对待,他们九泉之下恐也不能安稳。吾等又于心何忍啊?”
“君侯慷慨,愿馈赠将士遗属金帛,吾等就当如实记录籍册。但防不住有眼界短浅之人……”
“君侯仁厚,又敬佩将士们舍生忘死、杀敌卫国,并不愿戳破其中的造假简牍,令尔等颜面无存,所以只是退回各自改正而已。”
刘吉馈赠的金帛总数确实丰厚无比,但分摊到一个阵亡士卒的份额,对于帐中校尉们来说就很不值一提了。
——除非上下勾结,校尉拿取冒领金帛的大头。
而且在卫青军中,军功赏赐俯拾皆是,赐爵封侯也未尝不能。没有将领会蠢到为了三瓜俩枣,而放弃大好前途。
有了从上而下的压力,双管齐下,一次次退回后,心虚者便悄悄地改了。
最终就连系统没有识别出的那两成造假简牍,也都有所删改。
刘吉不能保证其中没有一枚简牍造假,但他已经尽全力做到最好了。
万事开头难,但开了一个好头后,后续工作进展也就一帆风顺了。
人性有幽微的部分,也有闪光的时刻。
就有兵卒来到刘吉面前,神态胆怯局促,但他鼓足了十二分勇气,开口询问:
“烦问君侯,陈校尉麾下、丁部乙曲甲屯的抚恤籍册之上,可有南阳郡雉县许季木的姓名?”
刘吉看着一条胳膊错位支楞的小兵,终是转头吩咐颜枢去翻找。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