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3. 003

统一思想过后,苏家人的办事效率也跟着高了起来。

原本就算不得长的休假而今已经过了三分之一,只余了两日的时间就要开学,给苏宜做入学准备的事情即刻便提上了日程。

窦氏开始给大家分工:苏隅提前一步去城里学堂,给两个孩子办交接手续,林茵和苏缜帮着苏宜收拾行李,自己则去找潘先生家媳妇问问情况,过几日给苏缜私塾报名。

明德书院是附近几个县里最好的学堂,规矩也多,即便父母已经答应换人,苏缜仍是有些担忧,生怕此事不成。

苏宜看出了他的顾虑,抬手拍了拍他肩膀,轻声安慰道:“学堂那边不会有事,你不用担心。”

虽然送孩子去读书科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几乎每年都有家中变故或者经济原因中途退学的学生,只是学费都是提前一年缴纳,所以课上一半中途将名额转手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甚至苏缜第一年上课的名额就是别人转手的,还为了快些转手出去,贴心打了个八折。

考虑到女孩子在外不安全,加上没听说过有女子在明德学堂读书的先例,林茵还是建议苏宜女扮男装去上课,可以减少大半不必要的麻烦。

林茵忙着给苏宜裁衣裳,苏缜则帮苏宜收拾书包和学习用品。

家里的意思还是认为苏缜是苏家唯一的男孩,学业不能荒废,让他接下来去潘家私塾继续读书,学习用品还要带到私塾去,不能留给苏宜,窦氏便拨了一百文给姐弟两个,让他们去附近的镇上买一些上学要用到的基础文具回来。

这一年来林茵手里宽裕的时候,也时不时会给苏宜一点零花,苏宜手上也有些私房款。

临到出门之际,苏缜陪着苏宜回房间取钱,抬眼瞥见苏宜账册上的字,眼睛里闪过一丝惊艳。

“姐,你这字……是怎么写出来的?”

苏宜穿越过来这一年的时间一直在积极练字,做足铺垫,奈何家里几位长辈都不识字,更对书法没什么研究,第一个发现她写字好看的人反而是不足十岁的弟弟苏缜。

前世爸爸去世后,她隐忍十年,多方布局,最终斗倒二叔三叔和几个姑姑,将父母一手创立的企业牢牢掌握在了自己和妹妹的手中。

备受打压修身养性的十几年里,她也没少学一些课外的东西,反正苏家不缺钱,找的都是最好的老师,她在写字一事上又十分有天赋,书法即便拿到古代也是相当能看。

为了掩人耳目,她落在纸上的字已是收着写了,最多也不过是三成功力,却让苏缜看直了眼。

苏宜一早准备好的措辞派上了用场:“就是你之前拿来的字帖练的。”

苏缜闻言再次叹气:“姐,或许你说得对,你的确……是有天分的。”

和松乡位于上元县边缘,一来一回要一整日的时间,苏缜便带苏宜过来距离乡里相对较近的淳化镇购买文具。

金陵自古繁华,虽然淳化只是个镇级单位,但也颇具规模,比起其他州县中心地带也不遑多让。

苏家条件并不宽裕,当初苏缜入学时,窦氏也是带着他货比三家,转遍整个镇上之后才买回了一整套学习用品。

苏缜也和上次一样,带着苏宜兜兜转转,最终在市集的东边买了笔,西边买了墨,又在回村路上的一家书肆买了书本。

苏宜莞尔,虽然只是去县城读书,从国计民生的宏观角度来看算不得什么大事,却干出了一种木兰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即视感。【1】

等两人回到家中时天已经擦黑,苏缜帮姐姐整理好文具后,又从怀中取了一本小册子出来。

苏宜打开一看,见是苏缜不知什么时候写的册子,里面字迹稍显潦草,却不影响阅读,记着学堂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和场馆分布情况,可以看做是简要版的入学手册。

介绍过学校情况之后,就是对于班里老师同学的个人情况记录,并着重标记了那几个班级中的纨绔子弟,建议苏宜离他们远些。

苏宜发现,苏缜给她写的册子竟然和原文中作者描写大差不差,措辞生动,重点突出,是个人才。

年仅九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观察力的确不易,日后应该能把都察院的监察类差事做得极好,只可惜苏缜科考方面天赋实在平平,原文当中一直没能考过秋闱,连举人都不中,更别提入朝为官。

第二日一早,父亲苏隅便从城中赶了回来,将一枚崭新的校牌交给苏宜:“都办妥了,宜儿明日入学念书便是。”

窦氏也跟着道:“私塾那边听说小缜要回来读书,很是乐得让他去。昨儿临到我出门时,那潘先生家哥儿还一直送出来,想来也是和善人家。”

苏宜想起文中潘家母子对原身的所作所为,沉默着没再言语。

不过话说回来,那位潘太太一心盼着儿子高中,求娶金陵贵女,所以一直防着周围人家的姑娘,对于一切可能扰乱儿子联姻的和松乡适龄女子避如蛇蝎,却对于私塾当中大多数男同学都和颜悦色,对于苏缜想来起码能够做到公平对待。

说话间,隔壁林家大郎林有春提了一袋新收的核桃到家里来访。

眼见着晚膳又有了新的食材,窦氏对这个高挑少年笑得格外慈爱:“前儿遇上你娘我还跟她说,乡里乡亲不用这般客气,有了什么东西可别总往我们家里捣腾,她倒好,半点劝也不听,叫我们怎么过意得去。”

林有春今年刚满十五岁,浓眉大眼,身形颀长,苏宜第一次见他还是刚刚穿越之时,走投无路的他过来苏家借钱。

当时苏宜见他的第一眼便觉得十分扎眼,放前世娱乐圈是可以成团出道的级别,心中不由暗自感慨,果然是原文当中重要男配的家乡,人杰地灵,乡亲中也有这般颜值的人物。

林有春对着窦氏温和地笑笑:“阿婆您也太客气了,当年若不是您和大伯帮着家里,没准三弟都要卖出去换了粮食。今年小二小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