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175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李世民听完这话,心里头那根一直绷着的弦总算松了一大截。

能不动刀子,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他肩膀微微塌下来一点,感觉轻松了些。

与此同时,楚天青又提了一嘴。

“不过,老爷子这病,根子上除了体质,很大因素是因为心中长期郁结着一股气儿。这肝气郁结,最易化火,上冲头目,扰动心神,血压自然难平,血脉也容易淤堵。所以说这郁气不解,即便治好了,日后也很容易再次发作。”

闻言,李世民神色微动

他如何不知父亲心中的“郁气”?

自玄武门之变后,父亲李渊被迫禅位,移居这深宫别苑,名为太上皇,实则形同软禁。

李世民比谁都清楚,父亲心中那份不甘,怨愤与失落,在日积月累之下,怕是早满的快溢出来了。

而且又没地儿发泄。

所以他没事儿只能......

给自己生弟弟妹妹玩儿。

但这也都是没办法的事儿,他得防着那些可能借太上皇之名,行“复辟”之实的残余势力。

他得确保权力平稳过渡,江山稳固。

这份冷酷的**考量与为人子的孝道,如同两道枷锁,时刻勒在李世民的心上。

帝王之路,本就荆棘遍布,难求两全。

片刻后,李世民摇了摇头,将思绪从家事、病事中抽离出来,眼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解决,他看向楚天青,随之问道。

“行了,太上皇的病情你回去配好药差人送来,眼下,咱们继续谈论一下生产力的问题。”

楚天青挠挠头。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关键是要把‘生产力’真正地、大幅度提升上去,不能光盯着地里那点粮食亩产。各行各业。像种地、织布、冶铁、造船、制盐、造纸......所有能产出东西、创造价值的行当,效率都得全面提高才行。

“就是格物致知、巧思精工之术。”

楚天青解释道:“只有不断革新技术、发明新工具、掌握新方法,才能让同样的人、同样的时间,创造出十倍、百倍的财富!这才是动摇世家根基、富国强民的根本。”

李世民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案几上轻轻敲击着,楚天青那番话在他脑海中反复激荡。

“科技......格物致知、巧思精工之术?”

他心中默念着这个略显陌生却又能理解的词。

同样的人,同样的时间,十倍、百倍的财富?

若真如楚天青所言,那这科技所汇聚起来的力量,将是何等恐怖?

这绝非仅仅是账面上财富的增加,而是整个国家筋骨血肉的强健!

如果朝廷能掌握并推广这“科技”,让天下各处工坊、田地、矿山的产出效率都飞跃提升,那百姓对世家土地的依赖必然大大降低。

朝廷掌握了能让“物产丰盈”的钥匙,世家赖以生存的资源垄断,岂不是真的要被这“巧思精工之术”给撬动了?

这比单纯依靠政令打压,似乎更加釜底抽薪,也更加......堂堂正正!

但问题是......这怎么做得到啊!

李世民心中的澎湃激情稍稍冷却,被一个更现实、更沉重的难题所取代,少奇他站起身,在殿内缓缓踱步,随即叹道。

“天青,自尧舜禹时代,历代圣君贤相,哪一个不想国富民强?哪一个不盼着百业兴旺,仓廪充实?”

“劝课农桑、轻徭薄赋、招徕工匠......这些道理,这些举措,史册上记载得还少吗?先贤们殚精竭虑,所为的不也是提升这‘产出’之力?”

他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凝重。

“可时至今日,田亩产量虽有起伏,何曾有过十倍、百倍之增?”

“工匠技艺代代相传,精益求精,却也多在‘巧’字上做文章,能省几分力、增几分色已属不易,十倍,百倍,怕只是妄言。”

“因为重点搞错了。”

楚天青不由的说道。

“周朝定鼎,分封诸侯,礼乐制度森严,看似秩序井然,却也定下了一个绵延千年的格局。”

“重‘道’而轻‘器’。”

“重‘人伦’而轻‘物性’。”

“圣贤之道,治国之策,人伦纲常,被奉为至高圭臬。而探究自然之理、钻研器物之巧、提升百工之技,却被视为‘奇技淫巧’,是‘小道’,是‘末流’,登不得大雅之堂,更入不了庙堂之眼!”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