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现在的高校更多的还是传统专业,像计算机这种的新兴科技在八十年代初并不是主流,但是要想追赶经济,科技行业就绝对不能少。
基础建设还有通讯都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根本,所以完全可以提前计划。
她没有说那些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从最实际的政策需求出发。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建议了,而是一份可行性极高的长期发展规划。
许志远听得是双眼放光,不住地点头,甚至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钢笔,快速地记录着要点。
他看向姜听澜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欣赏,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敬佩,这姑娘比自己这个经济对外贸易的部长好更像部长啊。
陆文康端着茶杯,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表情格外自豪,说实话儿媳妇说的那些好多他都不太听到懂,但是感觉应该挺厉害的,毕竟老许已经听得两眼放光了。
而陆知衍,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插话,这些事儿他也不是那么懂,但觉得多学点知识没坏处。
厨房门口,俞竹筠和张姨时不时的听一耳朵。
俞竹筠倒是没啥特别的反应,毕竟在她心里自家澜澜啥都厉害,懂这些也不足为奇,倒是张姨只觉得不可思议。
刚才她还在跟俞竹筠念叨,担心澜澜年纪轻轻,要撑起港城那么大的家业,会不会为了生意就顾不上家里了。
现在看来,自己的担心简直是多余到了可笑的地步!
人家澜澜的格局和眼界,哪里是她只知道柴米油盐的妇道人家能想象的!
她不仅要接手陈氏,还要把陈氏的资金引回国内,建设祖国。
俞竹筠想过澜澜接下陈家的家业,毕竟她是爷爷唯一的孙女,可她万万没想到,澜澜的心中,装着的是这样一幅波澜壮阔的宏伟蓝图。
她拉回国内的不仅仅是资源,更是希望,是未来。
因为要问的东西太多了,许知远自然的蹭了一顿陆家的晚饭,晚饭之后许志远几乎是将姜听澜提出的所有要点都详细记录了下来,并且当场拍板,承诺会立刻组织部里的专家进行研讨,尽快拿出一套完善的、充满诚意的合作方案来。
毕竟港城的爱国商人回来之后,就会有不少的爱国华侨和外商跟着行动,要没完善的方案可就该让人笑话了。
“姜同志,我向你保证,在爱国商人回国投资的事情上特事特办,绝对不拖后腿。”临走时,许志远握着姜听澜的手,激动地说道。
送走了心满意足的许部长,姜听澜去给两个崽崽讲故事了,俞竹筠把陆文康拽回卧室。
“文康,我今天真是太受震动了。”俞竹筠侧过身,对着丈夫轻声说道,“我以前总觉得,澜澜是个聪明能干的好孩子,可直到今天我才知道,这孩子的胸襟和见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是啊。”陆文康的声音也带着深深的感慨,“难怪当初阿衍非要娶澜澜。”
他顿了顿,语气里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郑重。
“澜澜这孩子,能进咱们陆家的门,真是我们陆家三生修来的福气啊。”
“就是让闺女受累了,又是什么手工艺作品,还要拍电影,以后还有那么大个企业……”俞竹筠念着都觉得累了,自己又帮不上忙,只能帮着带俩个崽崽。
“是啊,咱们好像都帮不上啥。”陆文康点点头有些自责。
一家人还担心姜听澜太累了,她反而不在意,在她看来陈氏的事情,有爷爷在呢,他还年轻得很,有的是精力奋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