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办公室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卓远走在橡胶林里,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他身上,温暖而明亮。
他看着手里的笔记本,想着林清源的支持和于素兰的信任,心里充满了力量。创业的路虽然艰难,但有这么多人支持他,他一定能走好每一步,给素兰一个幸福的未来,也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回到仓库时,于素兰正在整理刚到的橡胶样品。看到卓远回来,她连忙迎上去:“怎么样?姐夫怎么说?”卓远笑着把笔记本递给她,把林清源的建议和支持一一告诉她。于素兰听着,眼里满是喜悦:“太好了!有姐夫的帮助,我们的生意肯定能做好。”
卓远握住她的手,轻声说:“素兰,谢谢你一直支持我。以后我们一起努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一起面对。”“嗯,我们一起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
第二天一早,夫妻俩便揣着钱去雅加达的港口区找仓库。港口区是橡胶贸易的集散地,大大小小的仓库鳞次栉比,租金却参差不齐。他们从日出走到日落,脚底板磨出了水泡,终于在港口边缘找到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小仓库——仓库屋顶有些漏雨,墙壁也斑驳不堪,但胜在租金便宜,每月只需五十块银元,还靠近码头,方便货物装卸。
房东是个六十多岁的华侨老人,得知他们是新婚夫妻创业,忍不住叹道:“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但橡胶生意不好做,最近市场波动大,你们可得多留心。”卓远连忙道谢:“老伯放心,我们会踏实做,不贪多,慢慢来。”签完租约,看着仓库门上挂起的“黎记橡胶贸易”木牌,夫妻俩相视一笑,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接下来的日子,夫妻俩分工明确,开启了起早贪黑的创业生活。卓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周边的橡胶种植园联系货源跑市场,去码头打听货运价格,联系短途运输的马车。于素兰则留在仓库,把全部心思扑在仓库的账目上,那间租来的小仓库,本是用来堆放橡胶的,四处漏风,地面铺着粗糙的水泥,角落里还堆着几个空麻袋,风一吹就簌簌作响。仓库里没有像样的桌椅,于素兰便在角落清理出一块空地,把三个装满橡胶样品的木箱子并排摆好,又从家里带来一块长方形的旧木板——那是她从于家老宅收拾出来的,边缘有些磨损,却还算平整,正好能铺在木箱上当书桌。
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于素兰就背着装有账本和算盘的布包赶来仓库。她先把木板仔细擦干净,再将泛黄的账本摊开,把算盘放在账本右侧,指尖轻轻拨了拨算珠,“噼里啪啦”的声音在空旷的仓库里格外清晰。为了让账目更准确,她总是先把前一天的收支明细重新核对一遍,再开始记录当天的进货和出货情况。
木箱子不算高,于素兰只能半跪在地上,身体微微前倾,凑近账本。阳光透过仓库破旧的窗户,在账本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偶尔有灰尘在光束里飞舞。她的头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挽着,几缕碎发垂在脸颊旁,随着她低头的动作轻轻晃动。算账时,她的眼神格外专注,眉头微微蹙着,嘴唇轻轻抿着,每拨一次算珠,都要停顿片刻,确认数字无误后,才在账本上用毛笔写下工整的字迹。
算盘是卓远特意给她买的新算盘,算珠是深色的硬木做的,表面光滑,却带着几分冰凉。于素兰的手指纤细,之前在娘家时,别说用算盘,就连重活都很少干,指尖总是细嫩的。可自从开始对账,她每天要握着算盘拨上几百甚至上千次,算珠反复摩擦指尖,没过几天,指尖就被磨得发红,尤其是右手的食指和拇指,还起了几个小小的茧子,碰一下就隐隐作痛。
有一次,她算到一笔橡胶进货的明细,涉及到几家种植园的不同价格,需要反复核对。她左手按着账本,右手飞快地拨着算珠,“噼啪噼啪”的声音此起彼伏。算到关键处,她突然停住,眉头皱得更紧了——前两次算出的数字差了五块银元,她必须找出哪里出了错。她重新拿起进货单,逐字逐句地念着,手指顺着字迹慢慢移动,遇到模糊的地方,还会凑到窗边,借着微弱的光线仔细辨认。
等终于找出错误——是一家种植园的运费算多了两块银元,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抬手想揉一揉发酸的肩膀,却不小心碰到了算盘上的算珠。冰凉的算珠碰到发红的指尖,一阵刺痛传来,她下意识地缩了缩手,低头看了看指尖——那片发红的皮肤已经有些肿胀,轻轻按一下,就能看到淡淡的印子。
她从布包里拿出一小块猪油膏——那是卓安给她的,说能滋润皮肤,缓解疼痛。她用指尖蘸了一点,轻轻涂抹在发红的地方,冰凉的药膏敷在指尖,疼痛感稍稍缓解。可没等药膏完全吸收,她又拿起算盘,继续核对下一笔账目。她知道,卓远在外跑市场已经够辛苦了,自己必须把账目打理清楚,不能让他再为这些事分心。
仓库里没有取暖设备,到了下午,风越来越大,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吹得人瑟瑟发抖。于素兰的手冻得有些僵硬,拨算珠的动作也慢了下来。她便把双手放在嘴边,哈几口热气,搓一搓,等手指暖和一些,再继续算账。账本的纸张很薄,风一吹就容易翻页,她便用一块小石子压在账本的角落,确保账目不会被风吹乱。
傍晚时分,卓远还没回来,于素兰还在核对当天的出货账目。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她身上,给她的轮廓镀上一层淡淡的金光。她的指尖已经红得更明显了,甚至能看到几道细微的红痕,可她却毫不在意,依旧专注地拨着算珠,嘴里还轻声念着数字:“进货三十斤,单价两块五,运费三块……合计七十八块五……”
直到仓库里渐渐暗下来,看不清账本上的字迹,于素兰才停下手里的活。她小心翼翼地把账本和算盘收好放回布包里,又把木板擦干净。起身时,她的膝盖因为长时间半跪,已经有些发麻,她扶着木箱慢慢站起来,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身体,看着整理得整整齐齐的账目,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等卓远带着一身疲惫回到仓库时,看到的就是于素兰坐在木箱旁,借着微弱的天光,轻轻揉着发红指尖的场景。他心里一阵发酸,快步走过去,握住她的手:“素兰,别算了,今天先到这儿吧,看你指尖都磨红了。”
于素兰抬头看到卓远,连忙把手藏在身后,笑着说:“没事,一点都不疼,我已经把今天的账目核对完了,都没问题。你今天跑市场怎么样?有没有遇到合适的客户?”
卓远拉过她的手,轻轻抚摸着她发红的指尖,眼里满是心疼:“以后别这么拼了,账目不急,咱们慢慢来。我今天谈成了一家种植园的供货,价格很合适,以后咱们的货源又稳定了一些。”
于素兰听到这话,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也忘了指尖的疼痛:“真的吗?太好了!。”眼睛扫到旁边木箱上放着的饭盒,里面的饭菜早已凉透。素兰让卓远先休息一会儿,她拿着饭盒到仓库外面的小炭炉上加热。
等素兰端着饭盒进来时,看到卓远正站在窗边拿着笔记本望着外面发呆。素兰把饭盒放在木箱上走到卓远身边,一只手覆上他的后背,还未开口,卓远回过神来,转身看着素兰,对她晃了晃手上的笔记本:“今天去了三家种植园,有一家同意给我们供货,价格比市场价低两成,就是需要先付三成定金。我打算下周去泗水,找之前合作过的加工厂谈谈,看看能不能拿到订单。”于素兰立刻走到角落的简易办公桌旁翻出账本:“三成定金我们付得起,我这就把钱留出来。你去泗水路上要小心,记得每天给我发个电报。”
看着妻子认真的样子,卓远心里满是温暖。创业的路注定艰难,但只要夫妻俩携手同行,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一周后,卓远带着简单的行李,坐上了前往泗水的火车。泗水是印尼东部的橡胶重镇,聚集了十多家大型橡胶加工厂,也是卓远之前谈成第一笔大生意的地方。他心里清楚,这次能否拿到订单,直接关系到“黎记”能否在橡胶市场立足。
抵达泗水后,卓远没有立刻去拜访加工厂,而是先去了当地的橡胶交易市场。市场里人声鼎沸,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