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妃嫔们讲学的反响比方孟春想象要好,就连几位仍然住在宫内的长公主都生了来旁听的打算。
方孟春当然是很愿意的,她跟这几位公主先前没什么来往,能趁机熟络熟络,那当然好了。
但她的如意算盘打空了。
第一堂课后,邓含再也没有来过。
又过了几日,穆皇后突然召方孟春过去,传达了皇帝的意思:目前看来,给嫔御教课成效甚微,还是暂且搁置吧,以后专心辅佐皇后便是。至于嫔御的教养,就由掖庭给每个殿派一名女史,因材施教。
穆襄传完话,补充道:“这事确实有点突然,我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站在一旁的樱桃小声道:“谁知道邓贵嫔又吹了什么枕边风……”
穆襄剜了她一眼:“别乱说话。”
如今皇后对方孟春,不再像刚认识时那般设防。就连樱桃这个宫女,都会在她面前肆无忌惮地说邓含的坏话。
或许是因为知道了方孟春被邓含针对,潜意识里就将她划分成了自己阵营的人。
说到底,也是因为穆邓二人的矛盾在宫中人尽皆知,根本没什么遮掩的必要。
“我知道了。”
方孟春垂着脑袋,似乎很是丧气。
她之前是那样意气昂扬地想做好这件事,肯定会受挫。穆襄自认看出了方孟春的心事,和声细语道:“既然只是说‘暂且搁置’,未必没有重启的可能。”
其实穆襄心中也觉得可惜,她错过了第一堂课,也就错过了亲眼看见邓含气急败坏的机会。
穆襄在心中权衡了一番,方道:“最近宫学挺缺人手,你要有兴趣,可以去给宫学生们讲课。这事我还是能做主的,旁人是没法阻挠的。如何,你可愿意?”
方孟春腹诽:难道我就是块砖,你们想把我搬到哪里就搬到哪里?
但她还是连忙起身,躬身行礼:“多谢殿下好意。”
穆襄发自肺腑地笑了笑:“好了,你不如先回去准备准备,要知道那群宫学生可比妃嫔难糊弄多了。具体事宜会有人安排,等个几天就好。”
待方孟春告退,穆襄脸上的笑意便褪了下去。
樱桃滔滔不绝道:“幸好她没想着要寸步不离地跟在殿下身边。虽说只是个掀不起风浪的女官,但好歹是至尊那边安排来的人,用也不是,不用也不是。如果她父亲当年……”
“都是老一辈的恩怨了,”穆襄拨弄着蓝色琉璃瓶里的花枝,打断道,“她要是够聪明,比起穆家,应该更记着邓家才是。”
要知道当年方毅被抄家后,几乎八成财产都被皇帝赏给了邓绍。而他留下的权力真空,也被邓家所填补。
邓家因此崛起得更快,反而是立了功的穆家没怎么吃到好处。
“且再看看吧。看她会不会站在我这边。”
方孟春却并不像皇后以为的那样对取消教课一事耿耿于怀,反而哼着小调就回了住处。
她的目的差不多都实现了:自己和北宫的后妃都认识了,宫里的局势也已经弄清楚了大半。
虽然方孟春对古代历史了解不多,但大概知道个规律:皇后或者说未来的太后能掌握更多权力的王朝,“宫斗”通常会更加激烈。
尤其燕国前有女主临朝的旧例摆在那里,后妃和她们身后的家族不会没有野心。
将来的皇太后只会有一位。
所以邓家和穆家不可能没有冲突。
新来的女侍中无论是谁,本就会更靠近穆皇后的阵营。
所以邓含视方孟春为眼中钉也是理所应当,这不是方孟春靠讨好邓含就能轻易改变的,她也没想着改变。
她现在只想着如何走下一步,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宫廷争斗她不好插手,那边教宫学生却是个好差事,可以不必整天无所事事,还能和将来的女官预备役打交道。
而且宫学就设在掖庭,打听那位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的许氏的消息也更方便。
……
燕国的宫学类似于复式制,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学生混在一起,人数可真不少。
因此讲堂虽然和先前北宫的临时课堂差不多大,但看上去就显得拥挤许多了。
座位没有固定的归属,全是每次课前先到先得,如果来得晚了,就只能坐在最后一排。
每次方孟春到的时候,往往已经有很多学生在了。
宫学生和妃嫔不同,她们是真的会将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读书写字上,因此都鼓足了精神认真听讲,少有邓含那种捣乱分子出现。
在宫学讲了一段时间的课后,方孟春的心情都比刚入宫那段时间舒坦了许多,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她目标不只有不饿死,还有更为长远的,那就是早日离开风起云涌的都城洛阳。
虽然具体去哪里也还没有想好,但不妨碍方孟春设想将来的生活。
在乡野间,给这个时代缺少读书机会的女子传授知识,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就像现在一般。
方孟春刚给宫学生们上完课,心里想着这些,正打算回北宫,却被一个学生喊住了。
她记得这名学生,理解能力和记性都极好,叫李蕙蒨,今年才十岁,个子不高,方孟春和她说话还得弯腰甚至蹲下来。
课后被学生拥着提问也不是第一次了,方孟春也不觉得奇怪,只问:“是今天有什么没听懂的吗?”
李蕙蒨从袖中掏出一卷皱巴巴的纸,双手举着递给了方孟春。
“这是我昨天刚练的字……”
方孟春起初还纳闷,她昨日没有布置练字的作业呀?但很快又反应过来,这多半是这小女孩自学自练的成果。
李蕙蒨的字,虽然尚能看出是初学者,但已经比时下许多官吏都要好些了。
宫学生人不少,能给方孟春留下印象的,要么极其聪明,要么十分刻苦,而李蕙蒨可谓两者兼有。
方孟春仔细看过,指点了几处需要改正的地方,最后夸道:“你进步了不少,坚持地练下去,会写得越来越好的。”
李蕙蒨紧绷的神经这才放松下来。
“真的吗?那我以后是不是也能成为女官?”
虽说女官的待遇和前朝官员有着极其悬殊的差距,但能有品秩在身,总比做个无名无份的小宫女要好。
因此这些宫学生大都向往有一天能成为女官。
方孟春认真回答道:“字写得好,书也读得好的话,没准能做女史,做女尚书。”
“女史?女尚书?”
“都是职掌文书的女官。据说先帝在时,还有女尚书能参与制诰。”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