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三,端阳长公主生辰当天。
平远侯府外车马辐辏,马车内的宾客依次下车,跟在相应女使身后。
“两位娘子,请随我来。”
侯府外的这条路,停满了香车宝马。每每经过一辆,孟相宜都能发出一声喟叹。
也是亲眼见到古代版的豪华车展了。
沈序正站在门口,孟相宜以为他是在迎宾,朝他打了个招呼便继续往里走。
沈序跟在她身边,问道:“孟三娘,礼物可做好了?”
孟相宜现在看到他就想起那晚的噩梦,她没什么好脸色地说:“放心吧您嘞,保证长公主满意。”
沈序:“那我倒要看看你准备的寿礼到底有多让人满意。”
孟相宜不想与他多费口舌,加快脚步,把他甩在身后。
两人跟在女使身后,一路进到府邸深处。虽说孟相宜偷偷摸摸来过一次,但她也是第一次发现侯府居然这么大,看起来是她家的两倍。院子里的女使仆从都受到专业训练,身高体型相似,整齐有序地排成一队,按部就班地工作。遇到客人,会主动避让低头行礼。
平时散漫惯了的孟相宜,也开始学着淑女的风范摆起端庄的姿态。
宴会设在主殿,里面零零散散坐着一些人。她们一走进去,万众瞩目,每个人的目光如针一样扎在她们身上,一些极小的议论声此起彼伏的响起。孟相宜猜测,他们肯定在思考这两人是谁怎么从来没见过。毕竟能参加长公主寿辰宴的宾客,哪怕家中无爵位,也非富即贵。她们这种小喽啰,在他们眼中,是一辈子也接触不到的蜉蝣。
好歹也见过大场面,怕什么。孟相宜摆直身子,丝毫不露怯地从他们身前走过。
一直走到靠近主位,第四行第二列的位置,女使才停下来:“两位娘子,请坐。”
孟毓华:“姑娘,你莫不是弄错了?”
坐在最外面的,越是身份最尊贵的。她们这个位置,相当于上位圈的末席。
“座次排序颇有讲究,两位娘子,尽快入座吧。”女使行了个礼,退到她们身后。
意思就是,没弄错,你俩就是坐着的。
孟相宜觉得,身边的议论声多了起来,跟上学时讲小话一样,叽叽喳喳。
孟毓华眼中透着忧虑,她总觉得以她们的身份坐在这里实在不妥,但在这么多人面前要是露了怯,岂不是让孟家遭人笑话。
“三娘,既来之,则安之吧。”
孟相宜落座,一动也不敢动,但止不住好奇,眼珠子不停乱瞟。
她们前面还没来人,正对面坐着个老头,穿得倒是富贵,说出来的话却让人觉得寒酸。
“这两位姑娘,莫不是坐错地方了?老夫可提醒你一句,要是误占了贵人的座,这责你是担得起还是担不起?”
孟相宜无语:我看你这老头就是嫉妒。
好歹是别人的地盘,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孟相宜也不想惹是生非搞乱长公主的寿辰,只当做没听见。
她低声问:“大姐姐,这谁啊?”
孟毓华瞥了眼那老头,回了个皮笑肉不笑的笑容:“赵文忠,礼部尚书,官家身边的红人。三娘,你可知汴京首富赵文义?”
又是姓赵的,不愧是原书男主,每章都要出现一次,哪怕是他的家人。
孟相宜:“知道。”赵启辰他爹。
“柔妃娘娘是他送入宫的,坐到现在的位置也是靠得柔妃娘娘。赵家已经分家,柔妃虽是赵文义的亲生女儿,但自进宫后就和赵文义不常来往,反倒和赵文忠更像父母。”
孟相宜不禁问:“难不成真是亲生的。”
孟毓华摇摇头:“赵文义曾经娶过妻,嫁进来后一直怀不上,什么法子都试过了,相国寺的求子观音殿的门槛都要被他们家踏破了,还是怀不上。后面赵家人就把她休了。”
孟毓华抬起手,附在她耳边:“我听说,前几年,这位赵夫人回老家再嫁,那一年便生了对龙凤胎。赵家觉得没面子,封锁了消息。但只要有一人知道,就会有更多人知道。”
孟相宜“嘶”了一声:“那不明摆着就是……”弱精症或者男方不行吗……
孟毓华捂住她的嘴:“赵家内部关系错综复杂,还是少和他们接触。柔妃娘娘和赵尚书都是惹不起的,咱们能避就避吧。”
孟相宜点头,把后半句话吞进肚中。
见她俩窃窃私语,赵文忠觉得她们故意忽略自己,霎时怒火中烧。他将酒杯重重砸在桌上,讲悄悄话的两人吓得一激灵。
赵文忠指着两人,拔高音量:“观君之行,可知其家无教也!”
孟相宜一时没明白过来他说的意思,孟毓华已经变了脸色。
忽然,响起一道清脆的女声:“赵尚书,还没开席,您怎么就吃醉了?若是醉了,那便尽快下去歇着吧。”
孟相宜循声望去,在她们斜前方,第二行第一列,坐着位仪态华贵的女子。她头上戴满了珍珠、金钗,身上穿的锦绣华服哪怕是汴京城最好的成衣店也做不出。
孟相宜想,这一定是位地位高贵的女子。
赵文忠的反应也证实了她的想法。赵文忠没有反驳女子的言论,或者说不敢顶嘴,只是黑着脸冷哼了好几声,嘟囔着“老夫酒量还不至于这么差。”
看他这吃瘪的样,孟相宜抬起衣袖遮住脸,放肆地笑了起来。
孟毓华也憋着笑,轻轻地掐了下她的大腿,让她别胡闹。
孟相宜收起笑容,问女使那位女子是谁?
女使答道:“是嘉婉公主。”
原来是公主,怪不得这么酷。
孟相宜举起酒杯,对着周嘉婉敬酒。
周嘉婉很给面子,回敬了她。
孟相宜问:“大姐姐,她是官家的姐妹还是女儿?”
“她虽是公主,却并无皇室血脉。”
又是一个大瓜。孟相宜竖起了耳朵。
“皇太后育有一儿一女,儿子便是官家。而皇太后的幼女,在五岁时不幸病逝。皇太后泪干肠断,同年,皇太后为给这位公主祈福,去了南山寺。也就是在南山寺,捡到了还是流浪儿的嘉婉公主。嘉婉公主与小公主年龄一致,长相有五分像。皇太后觉得是上天垂悯,便带回了宫。皇太后对她疼爱至极,在她及笄时,让先皇授予公主头衔。”
“那她现在多大了?”孟相宜看她也就十几岁的样子。
“二十有二。”
二十二岁,在古代都是大龄剩女了。
孟相宜疑问:“公主可有婚配?”
“尚未。”说得有些嘴干,孟毓华抿了下嘴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