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42章 丰收

“你个死鬼,不是人,你女儿刚过周岁你就出去嫖,要不要脸了!”

“我嫖怎么了,哪个男人不嫖的?”

“你还敢说,这个家都是我挣钱在养,你竟然偷我的银子去找暗娼!”

孟晚今日来的不巧,刚抱着阿砚从后门走出去,迎面就看到后街的韦家夫妇厮打在了一起。

别看县衙周边寂静,这会儿竟也围了一大群的人看热闹。

混堂的老板娘边嗑瓜子边看,见孟晚过来还递给他一把,“啧,珍娘可真是命苦,摊上这么个男人。”

孟晚无视儿子眼巴巴的眼神,将他交给黄叶抱着,“如今韦家的人都是靠珍娘过活,也不知道他们在嚣张个什么劲,单单不给他们花销这一条就能制住这家人。”

混堂老板娘瓜子掉在地上,“这……不孝公婆,被韦家老婆子告到县衙可是要打板子的。”

她说完想到孟晚就是知县夫郎,便压低声音劝他,“可别为了一个外人让宋大人徇私啊,韦家人可是难缠。”

她倒是古道热肠,直言直语。

孟晚吃了把瓜子,笑道:“嫂子放心,他们若是闹到县衙我夫君定会秉公执法。只怕韦家人舍不得告珍娘这个摇钱树。”

珍娘是韦家媳妇,她女儿和阿砚只相差几天出生。孟晚忙的时候常金花时常带阿砚找珍娘女儿一起玩耍,一来二去也算熟悉了。

珍娘是有心计的人,和常金花相处的往往姿态放低,有意讨好,但也是环境所逼。

韦家上一代,也就是珍娘的公公是个有本事的,家里在县城也开了两间铺子。结果珍娘过门还没多久,公公就去世了。

她丈夫是个软蛋,撑不起家业。家里的铺子卖了一间,剩下一间也险些倒闭,还是珍娘起早贪黑的经营,才保住了仅剩的一间裁缝店。

男人靠不住,就只能靠自己,这也就罢了,韦家仰仗珍娘面上母子俩对她还算客气些。

可珍娘累的伤了身子,不易有孕,好不容易拼死生了个女儿后却是再也不能生育了。

这下韦家的母子俩反而撕下了伪装,话里话外都是珍娘断了韦家的香火,要珍娘交出管家权来,不给就见天的折腾,所以才闹了今天这么一出。

韦母好面子,见街坊邻里都过来看热闹,忙装出一副和善的样子将儿子儿媳都拉回家里。

大门一关,谁都不知道里头发生了什么事,只是过了几天珍娘给夫君买了个妾室迎进家里,韦家仍是她管着家。

常金花听了韦家乱七八糟的事情后,就不带阿砚去后巷玩了。

天气渐凉,甘蔗地里的甘蔗越渡越甜,糖分充裕到终于可以收了,比农户们还激动的是等了好几个月的王赵两位商人。

眼见着糖坊派出一车车的牛车将甘蔗拉回坊里加工,他们时不时便溜达到糖坊外面张望。

“我还是头一次见着规模如此大的甘蔗场,都说赫山贫瘠,只怕光是栽种甘蔗,都能养活半县的百姓。王粮商感慨道。

赵糖商心中一动,孟夫郎是当地知县夫郎,这等政绩只怕宋大人来日便可高升,若是能搭上这条人脉提携他们赵家一把,便是举家搬到岭南又如何?

商人重利远亲,若是普通百姓,除非天灾灭顶,否则轻易不会离开祖地,他们却不会有太大的顾忌。

这回下乡收甘蔗除了刚开始孟晚跟了几天,剩下都是碧云带人去办。偏远又种的多的人家,直接派糖坊的牛车去村里将捆好的甘蔗收回来。

也有许多不敢多种,用荒地和菜地种甘蔗的小户。这种就要由村民们自行将甘蔗拉到镇上,每一千斤一百八十文,和整亩整亩卖的价格相同,一亩约万斤就是一两零八百文。

孟晚在芦云镇上租了个小院,派了个小管事在那里专门收取零散人家的。

今年种植甘蔗的村民们多,早就有住在红山红泥村附近眼红他们的人。红叶村有家姓陈的不顾家人劝阻一咬牙种了八亩,当时孟晚直接将甘蔗苗送到他家,还叫人详细的教他怎么砍苗,怎么栽种。

红叶村的村民都笑陈家当家的是眼红红山村的人疯魔了,敢弃水稻不种,种那劳什子甘蔗,万一赔了一家几口连吃饭的粮食都没有。

陈家人赌着气天天在地里侍弄,每亩竟还多产了一千斤,且甜度也比其他人种植的高。

孟晚大喜,亲自来陈家看过,发现情况属实,陈家的甘蔗拉到糖坊可产出纯度更高的糖来。便每亩给他家提到了二两银子,除了陈家自家留些种苗外,竟然共得了十五两并百文。

这下子谁不心惊,如今县城粮商多了起来,连镇上的粮价都比从前便宜,陈家人挣了钱二话没说,又是翻盖房子,又是买了牛车,从镇上拉了一车的粮食回来。

“陈二又去镇上了?这一车的粮不便宜吧?”

陈二自打卖完了甘蔗一身轻松,人都要飘上天了,嘴角天天就没往下拉过,他一扬草鞭,“嗨,还不到一两银子呢,够吃到明年夏天了,我家大牛能吃的紧,草哥儿又嚷嚷着要吃白面馒头,我让他娘也学学白面馒头怎么个法子做。”

他说完将车驾到自家院子门口,草哥儿和村里其他小哥儿玩作一团,看见他爹架着牛车回来迈着小短腿就往这里跑,“爹!爹!让你给我买的发带买了没?我要红色的!”

陈二一把抱起小儿子,“买了买了,是红的,五文钱一根,赶上一斤糙米喽!”

草哥儿才不管什么糙米多少钱,他就是要他的红发带,这是他爹出门的时候答应给他买的。

可惜拿到手还没来得及跟小伙伴炫耀,就被他阿娘要了过去,“娘先给你留着,要不你出去**丢了多可惜?过阵子娘带你上集市去,穿的漂漂亮亮再戴。”

草哥儿眼泪在眼眶里打着转儿,听到去集市又欢喜起来,“好哦,好哦,去集市喽,到时候我要吃糖葫芦!”

“爹给你买!”陈二一口答应,然后被自家婆娘拧了一把,“这也要那也要,家里房子盖完大牛也该议亲了,买什么买。”

村民们又酸又涩的看着陈家欢欢笑笑的,心里琢磨着从他这儿买些甘蔗种,明年开春自家也种上几亩,哪怕没有陈家挣得多,十两银子也是好的。

——

腊月初,糖坊还没停工,王赵两位商人已经拉着先熬制出来的红糖走了,赫山糖坊物美价廉,市场空缺,相信明年更会吸引大批的商人前来。

祝三爷是最后走的,他带了六车孟晚给他收拾出来的赫山特产,和给琼娘的满月礼。托他在路过扬州的时候给项先生留下一车,回京后送林师兄家一车、聂知遥一车、祝泽宁一车、已经赴京准备明年春闱的吴昭远一车,再就是回昌平后宋亭舟恩师聂先生一车。

孟晚送祝三爷的时候不好意思的说:“三叔带货就已经很不方便了,每年还要替我送年货。”

“跟三叔说话还这么外道可就不对了,知道你们在这儿好好的,长辈们就安心了,东西我都会带到,你们且放心,明年三叔还来看你们。”祝三爷一开始让儿子交好宋亭舟可能是抱着商人利益角度,想让好生带带差生。可这些年相处下来,早就把宋亭舟和孟晚当作自家孩子,每次离别也都是不舍

的。

“三叔,你今年给我带的种子挺好,我种出来好几种,明年若是去旁的地方走商,记得再帮我捎来些。孟晚嘴上说着不好意思,实际上没拿祝三爷当外人。

祝三爷上了马,“好,三叔帮你找来。景行,快带晚哥儿和阿砚回去吧,外头风大,别冻着了孩子。

“三叔珍重。

宋亭舟携孟晚目送祝家的车队渐行渐远,这才一手抱着阿砚,一手牵上孟晚往家里走去。

“今年的税有一半都收齐了,对朝廷的欠款也补上了三分。宋亭舟平淡的说着前几任知县遗留的问题。

祝三爷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