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想到黄太太与黄知行的渊源,暗自叹一口气。
说起来自己还是那黄丞相的救命恩人。
当初他街头救人,被惊马踩踏,若不是恰好遇到红果,一条命早就丢在清水县。
如今他替大雍帝来宣诏,不知其存心,究竟是友是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便是,红果吩咐许女史,将王府客院收拾出来,预备接待钦差黄大人。
又亲自去周府,探望黄太太和彦青夫妻。
周彦青去年参加西南恩科,位列榜首,由桃源县令擢升为云州知州。
他与晴岚情投意合,今年初成了亲,家就安在云州内城,离王府乘马车只有半柱**夫。
黄太太自然不好带着延舟住进女婿家,彦青做主,在云州内城云桂巷买了两套毗邻的宅子,分别为黄宅周府。
时值金秋,马车还未进巷口,红果便闻到一缕暗香浮动,甜蜜悠长。
这巷子里原有十几棵桂花树,巷名便由此而来。
黄太太听闻王妃到访,早领着下人仆妇们迎出来,亲自扶了红果下来,又笑盈盈地问道:
“王妃如今双身子,有事让人唤我过去便是,又何苦劳动一场……”
红果握着她的手,含笑道:
“无妨,如今已有四个多月,大夫也说了,多走动,胎儿发育才好。”
她手轻轻搭在腹部,任由黄太太牵着,迈步进了宅院。
月儿眼看十一,皓儿旭儿也有七岁,原本赵十武不想让她受累再生育。
不想今年政务通明,担子轻了,心情舒畅,两人恩爱多些,红果便有了身子。
有了就有了吧,红果暗自盼着再生个女娃。
月儿实在太闹腾了,生个乖巧安静的小棉袄,陪着自己,说些母女私话,也是人间乐事。
“彦青他们都出去了吧?”红果随口问道。
彦青任云州知州,又辅助齐知府,掌管西南三州经济民生之事,忙得披星戴月。
晴岚则接管了女学之事,听袁先生调遣,在三清书院之下,往三州府城与各县镇开设女学堂。
虽然王爷王妃听从袁先生建议,去年开设了恩科,科举选拔了上百举人,几十个进士,分派各州与县镇衙门任职,可王妃坚持认为,科举制度太过偏颇,不利社稷建设与维稳。
“要建立学堂,培养通才与专才,社会朝廷,不止需要文官武将,各行各业,医馆,农业,技工,商务,水利,交通建筑……处处需要有学有能之人,光靠科举选拔举人进士,哪里能建设好国家社会?”
袁先生被王妃说服,如今不仅重视三清学院有才学子,更匀出许多精力,开创通才与专才教育。
红果仿照后世的教育体系,设幼小初高与太学。
全民必须完成幼小教育,初高则双向选择,有志者参加选拔考试,升入初学高学。
初高毕业,便可凭此求得一份不错的职业与出路。
至于太学,就设在三清书院,从今年起,必须高学毕业才方可进入太学深造。
幼小学完成基本的文化教育,毕业识得字读得书算得帐,懂基本的道理人伦与律法。
初高学则是全科教育,农学算学商学,甚至还有基本的科学教育,由谢天昊负责。
当然他有海上一摊子事务要管,并不亲自授课,只培养了一批手下,让他们轮流去学堂执教。
王妃还组织了一批有学之士,男女各半,编写男德女德课本,由她和袁先生做主编,从幼学开始教授。
都是三字歌谣,小娃娃摇头晃脑,传唱上几年,便深入骨髓。
世人只讲女德,实际男德更为重要,必须从娃娃抓起。
女子天性多半高洁善良重情,男人是下半身主宰的欲望动物,需要用德育来熏陶教化。
三年过去,西南境内女子地位显著提升,进学堂求学的,出门求职做生意的,逐年增加。
连黄太太,都去晴岚创办的女子小学任职,每三天去授课一回。
得些俸禄银子之外,还能有些事情可做,不在整日关在院子里,悼念亡夫,郁郁寡欢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