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90. 第 90 章

朱青租住在老城区,步行可去拙政园和苏州博物馆。房子是一楼的两居室,一间卧室,一间书房,自带户外小花园,种了石榴和梨花,朱青养的大狗趴在树荫里。

大狗名叫毛球,是一只萨摩耶,朱青每天牵它出去散步,在菜市场买些水灵的小菜和瓜果,日子过得很规律,她已习惯和耳鸣共处,不再借助安眠药。视力仍无法恢复,世界在她眼里看出去是模糊的,双腿也肿得厉害,她每天定时吃药,规定自己只工作3小时,减少用眼量。

读书分享会的规模比去年更大些,疫情期会员猛增,朱青和她的同伴们喜出望外。

从统计数据看出来,中学生和大学生占到了会员的70%以上,这让朱青格外喜悦,她一直有个看法,中学时期喜欢的文艺作品,对人有很大影响。

书房有张折叠沙发床,1米5宽,杨树在朱青家住下了,这样能随时谈天。黄昏时琴声忽来,杨树侧耳倾听,是《牧神午后》,何攸之和韩紫倩事件搞得她夜不能寐时,祁宁分享过他的歌单。

隔壁单元一楼是琴室,疫情让它生意惨淡,但琴师每天练习,朱青常常靠在小花园的躺椅里聆听。她以前不理解喝茶养花的中老年人,但现在懂了,人越活越知道放下,既然如此,就得培养打发时间的爱好。

朱青练上书法了,没别的,徽墨很清香,好闻。她总在这琴声里练字,把少年时喜爱的诗词歌赋一一写来。她的字不算好,也不懂技法,但写的过程很愉悦。

钱一诺送的那幅“百战归来再读书”,被朱青带来苏州,挂在书房墙上。杨树长久地注视它,这也是她今后的打算,回北京后,她会找姚澈辞职,回内蒙待上两年,在这期间备考,申请英国的影视制作大学。两年,全球的疫情应该就彻底结束了吧。

当《暗昼》制片主任时,杨树就力不从心,给《红雨》当执行制片人,她更感到吃力,很想找个学校深造,掌握整套影视制作的方案和解决方法。她找舒纹打听过大学,发现比起美国的商业路线,英国的影视制作体系更适合她,因为英国有深厚的文学基础,很看重剧本创作。

杨树当策划和制片赚了一些钱,大小猫创意文化公司也发展得较好,她能把房贷还掉一大部分了,剩下的租金能抵房贷,还有节余。她手上留了20万,这两年再做几个兼职,为留学多攒点钱,她给自己的目标定位是剧本研发型制片人,回北京辞完职,她就回内蒙,等她将来去英国读硕士,爸爸就去天津的房子长住。

杨树的计划里没有结婚生育,那意味着人生要开启新篇章,承担更多责任,不过,爸爸不催她,她心安理得。

朱青笑了,她跟邻居们混熟了,经常会被人问起个人问题,早几年她会嫌烦,但主流价值观的确默认人是必然会婚育的。单身生活有时是会有些不方便,但另一种人生,朱青更不想过,说到底,只是个选择问题。

朱青也给自己两年时间,把身体和作息都调养规律,脑血管病恶化就去做手术,好转就回归明堂影业,再做策划人。如果她要做手术,不管杨树身在何处,都会赶来陪她度过。

杨树这趟过来赶上好时候,清风三虾上市了,蔬果也鲜嫩,朱青带她一家家小店吃去。苏州已大体恢复如常,很多店都允许堂食,两人总坐在窗边的座位吃三虾面,谈天说地,谈论故人旧事。

霜晨月自从去蛋糕店工作,让自己忙起来,情绪渐渐好转。她以前太想写小说了,却因为没人看,出版不了,而自我折磨,后来想通了,情绪就是情绪,发作时不去抵抗,任由它来去,发作完了,就又能好一阵子。

如今,霜晨月边工作边写新小说,她依然不会开脑洞,不会写活泼热闹小甜文,但有没有人看,是别人的事,还想写,是自己的事。

杨树在无锡已抽空完成了《玫瑰掌门》文稿的编辑工作,等今年《西北年轻人》上星播出,《玫瑰掌门》将作为原著小说推出,她想霜晨月会高兴。

在苏州小住的日子让杨树快乐,她有足够的时间看小说,不再带着是否能影视化的考量,而是单纯地欣赏,像学生时代一样,抓心挠肝想知道下文,睡觉前都牵肠挂肚地想着念着。

有个下午,朱青录制读书分享会内容,杨树重温刘书云的《桥梁》,它和霜晨月的医美题材小说始终让她记挂在心,去年就发给前助手谢纵施看了,谢纵施犯了难。小说质量都很好,但时代不同了。

书店一家家倒闭,谢纵施的社里选题都瞄准公版书,他负责的子品牌自负盈亏,以社科为主,影视小说为辅,刘书云和霜晨月的作品搁在他那里有几个月了,它们都是没能影视化的故事,出版可能无人问津。但是如果每个作者在提笔之前都想,写这个能卖影视版权吗,世上将会少了多少好故事。

两部小说都在书写时代,虽然古代背景的小说更受欢迎,但当下同样值得记录。谢纵施决定出版它们,非虚构类的读物相对好卖些,但虚构类的更适合平缓情绪。新冠疫情让多少人都有此身虽在勘惊的惶然,还是看看小说吧,人生有意思的消遣不多。

谢纵施把编辑工作教给杨树,回内蒙后,杨树会逐字逐句阅读,把它们出版出来。形势逼人,太多有才华的作者消沉下去了,但这世界不应该只有公版书和教辅书。

杨树在苏州住了一周,回北京前夕,朱青和她去老字号店里吃面,然后在平江路游荡。

黄昏渐渐下起了雨,轻飘飘地淋了一身,两人慢慢走回家,好像还生活在北京,漫步在暮春初夏的后海。下次相见,彼此的际遇可能又发生了变化,但想明白的事就去做,人生就不会有遗憾。

丁盼兮和章嘉敏准备了丰盛晚餐为杨树接风。夜里,丁盼兮抱着毯子找杨树,两人又挤一张床睡,说了半宿的话。

岑川就住在楼上,丁盼兮经常和他串门。从无锡回来后,丁盼兮本来不想跟岑川说她家的事,但有天她在岑川家看投屏电影,妈妈又一次催婚,还说村人挖苦她一把年纪没人要,她发火,被岑川听到了。

丁盼兮跟妈妈说:“其实是你嫌弃吧?少拿别人说事。你的人生价值是有人要,我不是。”

妈妈哭哭啼啼,女儿三十好几了还没结婚,一家人在村里都抬不起头,她倒好,脾气跟着年纪一起长,说都说不得。丁盼兮摔了电话:“你看病钱找我报销,别的事别找我。”

妈妈开了免提,丁盼兮发火,家里人都听到了,爸爸自以为是家里权威,打电话想凶她一顿,但丁盼兮拒接他的电话。爸爸气得在微信上连发几条长长的语音,丁盼兮点都懒得点,一转头,岑川从书房走出来,正看着她。

丁盼兮嫌娘家人丢脸,但两人既然走到想结婚的地步,她有选择地说了。她曾经想过要改变妈妈的命运,把她接到身边来,但几十年不离婚,父母根本就是天生一对。

过完年,妈妈一次次打电话,丁盼兮发觉自己的厌烦大过心疼,妈妈的养老问题她不会不管,但仅此而已。

一个人不爱另一个人了,确实没什么办法,即使那个人是生她养她的母亲。丁盼兮问岑川:“你会嫌我不孝吗?”

岑川揽住她:“你不谴责自己就行。”

丁盼兮摇头,她对妈妈只剩看待可怜人的悲悯心了,将来妈妈不在了,也许她会想,哦,我对她其实不好,但也就想想罢了,她真的努力了。

岑川说人生本就各一生,和解也行,不和解也行,怎样让自己心里好过就怎样来,改变不了彼此的矛盾,但能改变自己的观念。多少人和亲人断联,此生不复见,他都能理解,何况是丁盼兮。

岑川工作很忙,总是不能陪丁盼兮,丁盼兮却总能找到自得其乐的方法,追剧,看综艺,考证,学英语,健身,她让他很放心,所以他把他的心放在她这里了。

杨树由衷地为丁盼兮开心,第一次见面,她就觉得岑川是个舒展的人,丁盼兮遇见了互相珍惜的人,真好。

大小猫创意文化公司以线上办公为主,章嘉敏不大忙,送完女儿上学,她帮着杨树收拾衣物,聊聊天。她新接了一部甜宠剧,也是IP改编,原著写得比较差,但出自小有名气的作者之手,22万字卖了150万影视版权费,是李伊梦在幕后操作的。

甜宠剧的原著作者首作是在李伊梦手上出版的,她成名较早,在言情圈子叫得出名号,几家视频网站都认她。她这部新作写到10万字,李伊梦帮她卖给影视公司,虽然没能当上制片人,但挂了总策划的名头。章嘉敏对它不看好,但她在编剧界缺资历,很想要一部独立署名作品。

杨树翻了翻小说,男主角做个蛋糕都能写一万字,这样的底子,仍有人花150万购买,再花上5000万去投拍。可她不能说投资人是错的,市场上,很多获利甚丰的影视剧,都证明了装疯卖傻能赚到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