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120. 红薯收获

林安澜装作不经意间向村民们提醒还有这几株辣椒的存在,然后,那些辣椒也被毁掉了。

这下真的是一点都不剩了。

林安澜很无语,合着她那些话白说了。

不过后来她也打听了,那个村民确实和族长说了那些话,但是大彪和虎子那天闹出的乱子让大家心有余悸,再加上现在村里生活比以往强了不少,没必要冒着被毒死的风险来研究这种植物。

因此村民们一商量,还是依照原计划把村里能见到的辣椒都给拔除烧掉。

至于路旁的几株,那里茅草疯长,辣椒在其中并不显眼,加之没多少人往那边去,被大家给忽略了。

林安澜在知道大家不是有意将它们留下的时候,是想再劝几句的,但那时刚好碰见林易从书院回来经过,知道事情始末的他也赞成村民们的想法,林安澜便不敢吭声了。

她爹在她这里可是板上钉钉的重生者,她不敢在他面前轻举妄动。

林安澜只能安慰自己,没关系,她想吃辣椒完全可以在书斋里种,而外面的人只能怨他们自己没这个口福了。

时间一晃来到十月份,水稻收获完晾晒好颗粒归仓,林家湾的村民却依旧每日在田里晃荡。

除了照顾稻花鱼,还有今年播种的一种新作物。

林易将去年收获的红薯留种,一家发了一些,让他们找块田种植。

数量有限,每家分得的并不多,林易也让他们若有闲暇可移植一些已经长出来的红薯藤栽种以增加产量。

村民们现在对于林家已经到了深信不疑的地步,对于林易拿出来的新东西,毫不犹豫就要跟着种,压根不会考虑会不会是白做工,何况林易宣称这红薯产量极高,又能做主粮。

因此林易一放出消息,全村人没有一家不参与的,倒是都觉得分到手的种子少,甚至有想拿钱多买点的。

先前的稻花鱼头一年有一半的人家想要观望过后再决定是否跟着养,结果第一年养稻花鱼的都赚得盆满钵满,可把这些人眼馋坏了,第二年赶紧就跟着养。

这次就没这种情况了,这批人反而是最积极的,生怕再和上次一样比别人少赚一年钱。

今年童山县一带风调雨顺,不管是小麦还是水稻都是大丰收,红薯自然也是一样。

对于村里种的红薯,林易也比较上心,到收获的日子特意留在家里看着。

挖红薯的过程对于村民们来说非常奇特,不像割麦子和水稻一样,有多少粮食明面上看得见,心里都有数。红薯都埋在地底下,在挖掘之前压根不知道结了多少。

村民们就着一株红薯往下挖,第一下锄头都不敢用力,生怕将红薯挖断了。

后来逐渐掌握了技巧,很快上手,一个接一个的红薯被刨了出来。

大人们前脚挖,小娃们后头捡,扔到大箩筐里,因为每户大约只种了两分地的红薯,很快就都挖完。

林易早就准备好了称,一家挖完立马称重。

最后算下来,平均亩产在七百斤。

结果自然是喜人的。

消息一传开,整个林家湾都沸腾了,热闹得像过年,人人脸上都带着笑。

林易让他们把红薯各自拉回家,想吃的话煮几个来尝尝,大部分还是要放在地窖里好生存放起来,留作明年的种子。

村民们知道作物种子的重要性,都认真记在心里,不敢违背。

家里又不是揭不开锅了,没必要吃它,留着做种子明年多种些才是最恰当的。

林家湾一片欢腾,林族长找到林易,问他要不要上报县衙。

林易沉吟道:“今年暂且不报,明年再说。”

“消息要是传出去…”族长有些犹豫。

“放心,我已经和白县令提过红薯的事,明日我就去县城再次与他说明。如今我们手里的红薯还不多,报给白县令,他也要往上报,一层层报到京城,我们手里就留不下了。还是待明年收获后,视数量而定。”

族长长舒一口气,放心地离去了。

他作为林家湾村正,村里种出了能做粮食的高产作物,按理说是该往上报的,不然被县衙知道了,少不了责罚。

人多嘴杂,这点消息肯定瞒不过附近的村子,很快就能传出去。

但是林易既说了会和白县令提及,那就不算隐瞒不报,就算有别村的嫉妒,告到县衙,他们也不会有事。

说实话,他也不想现在上报,因为就像林易所说,就这么点红薯,一层层报上去,上头势必要让他们把红薯都交公,顶多来一句口头嘉奖,那他们这一年不就白干了?

族长一边往家走,心里一边琢磨,打定主意明年要让村里人尽可能多种红薯,种得多了,到时候才有可能留下足够自己村用的种子。

林易也不是说瞎话,他去年红薯收获后就已经和白县令说过了,白县令也不是傻子,稍微一说就明白早早交上去对童山县反倒不利,他人微言轻,抢不过上官。

因而同意林易先在林家湾种植,过个两三年再上报。

于是次日林易只是稍微去白县令家坐了坐,送了两篮子新挖的红薯,将产量情况汇报完就离开了。

红薯大丰收,驱散了辣椒种植计划失利的阴霾,林安澜心里总算好受些。

她只能安慰自己,就算辣椒成功普及了,也只是多一味调味料,而红薯却能让更多的人吃饱饭,相比之下红薯更加重要。

当然,如果两种作物都可以成功就更好了。

十月十五,是唐如珍十六岁的生日,林安澜要去参加她的及笄礼。

林二郎和唐如珍的婚事已经正式定下,只是成婚的具体日期还需再商议。

林易和周佩宁知道唐先生夫妇肯定会拖上一年半载再让唐如珍出嫁,而且明年九月林大郎成婚,林二郎作为弟弟必须要在他之后,所以也并不着急,就算明年再定日子也来得及。

唐先生和唐夫人很重视唐如珍的及笄礼,几月前就已经在想着筹办了。

他们老家在成都,亲戚也多在那,唐先生原先是想回老家办的,这样参加的人能多些。

而唐如珍不想这么高调,而且老家的那些人,她并不怎么熟悉,也没有好友,不如就在书院里请熟识的人来一起用顿饭,她更自在。

唐先生纠结许久,觉得这样太委屈她,但耐不过唐如珍坚持,便也随她了。

定下就在书院办后,唐先生和唐夫人一直在绞尽脑汁想如何为她办一个小巧却又不寒酸的及笄礼。

书院占地面积挺大的,但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