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64. 远山

青要山上的雪还未完全化开,沿着山路往山顶爬,路不算好走,每到难行之处,谢昭都会回头看看陆听晚有无跟上。

从寨子登到青要山山顶要一个时辰,这还是未下雪的时候。

“到了。”抵达顶峰的人注视即将登上的她,仅差最后一步。只要翻上这个山石,便能踏上山顶。

谢昭伸出手,“上来。”

陆听晚想也没想,搭上去,谢昭握住她手腕,她也跟着用力,顺势踏了上去。

刚正直身子,眼前的落日闯入眸底,笼罩整个青要山山体。

陆听晚第一次站在峰顶俯视群山,金辉投射过来,在笑靥如花的少女脸上渡过一层金光。青要山四面被群山环绕,让人顿感身处尘世之外。

一种隐士的安逸罩着尘嚣中人。

“这还是我第一次到青要山峰顶。”陆听晚转了一圈,空旷中她展开双臂,拥着自由的风,就像拥住了她无处漂泊的灵魂。

这一刻,她甘愿为这盛世景观驱使。

渐渐的,她失去了平衡,身子顺着重心后仰,实实落入雪堆里。

谢昭望着远处:“冬日山路被大雪封后我也未曾来过,以前每次我踽踽不前,便会来这,吹一吹风,看云卷云舒,许多想不通的事,最终都会想通。”

陆听晚睁开眼,余晖刺着双目,她手心挡了一半,露出狭缝,半眯着眼。

谢昭半张轮廓被金辉遮蔽,她只能看见侧脸,落日之下,那张锐利的轮廓柔和些许。

谢昭或许不是想通了,也可能是认了。

“云床遮不住落下的圆日,也困不住想要挣破囚笼的猎物。”陆听晚沐浴余晖,似笑非笑说。

“在这里你是否觉得看得更远了?”

陆听晚坐起身,斗篷沾了满背的雪。

“看得更远了吗?”陆听晚若有所思,“青要山虽地处高势,可群山环绕,将它困于中心,也就只剩下远了。”

谢昭在她旁侧坐下,不知她看得透还是看不透。

“是以,你觉得站在山顶也未必看得远。”

陆听晚侧眸盯着他:“若心里不够宽阔,即便身处顶峰,想必目光所极之处,也能丈量。若心怀坦途,波澜壮阔山河,何处不及?”

说罢她又道:“话虽如此,可我这种凡人,还没有如此广阔的胸襟。”

她拍了拍谢昭肩头,“但目光所到之处,便是吾身之处,总不会错,你说是也不是?”

见山水,见尘世众生,方见自己。

她总爱重新组织自己的观点,再打破揉碎,面对现实,最后接受现实,成为现实。

谢昭抿唇含笑,念着她的名字:“江雁离,雁离……”

“你这名字与你性子倒是相衬。”

“我娘亲给我取的,起先并非是雁归的雁,而是厌恶的厌。”这话她同程羡之也说过,可两次却是不同心境。

“厌离?”谢昭喃喃道。

“我不喜欢这个字,后来自作主张给改了。”她话语轻松,像是在回忆一件极其值得回忆的往事。

“离别并不可憎。”

倏然,她起身朝着四下空旷喊,猛灌的肃风扫谑整个身躯,似要将人吹倒在地,她偏不臣服,用力抵抗着这股力量。

“我,江雁离,不会为任何人停留。”

谢昭凝望着她背影,坚定而又决绝。

今日之后他想留下她的念头,便像这青要山的风,刮过之后不留痕迹,也似这青要山的雪,化而不再。

他们享受短暂的安逸,彼此又都自觉处在风口浪尖处,背后隐藏的惊涛骇浪不知何时又再滚滚而来。

含章殿上,潭州知府上奏京都的奏折呈到了户部,户部侍郎刘百戚启奏:“启禀陛下,潭州知府上奏,潭州管辖之地青要山匪患出没不断,自去岁冬匪患越是猖獗,半夜入城打家劫舍,百姓怨声载道,商户惶惶不安,遂请京都出兵,剿匪。”

程羡之立在朝列岿然不动,还是来了。

姜国公从山海关回朝,战场上厮杀的戾气尚存,气势凛然道:“小小山匪,潭州所辖十一郡县,兵力还不足以抵抗匪徒?朝中每年拨款的军粮是入了知府还是哪位官员口袋?”

公孙饮不疾不徐,列出一步:“姜国公久居山海关与突厥常年对战,为大岚死守国门,京都主要精锐兵力自然都用在山海关,所供给粮草,兵器,装备都是最好的,自然无法体会地方官员的难处。”

“以中书令的意思,那是老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姜国公嗤之以鼻。

程羡之顺势而上,“去岁潭州请兵的折子就递上了兵部,因冬日风雪加重,官道受阻,朝中又承受山海关军需的负重,此事才迟迟提上要程。陛下,臣本意也是待开春,京都再举兵前往潭州、滨州,将沿途匪窝彻底清缴,以安民生。”

李庭风坐在龙椅,面不改色,偏头时珠帘跟着晃动,“剿匪利于民生,恰逢山海关战乱平息,国库得以缓冲,剿匪之行利国利民,依朕之见,此举可行,太后觉着呢?”

姜太后声音悠长:“姜国公平息山海关之乱,威名远震天下,此次派兵出剿,由姜国公举兵,不出多时,定能大获全胜,还滨潭两州百姓安宁。”

姜太后直接钦定姜海义做此次剿匪主将,那就是防备着程羡之。

姜海义却不以为然,区区宵小匪徒,要一国护国公前往收缴,未免过于大刀阔斧了。

久居沙场的他,迎战的都是沙场将士,还不屑与匪徒交锋。

太后的用意他不明朗。

公孙饮正是摸清姜海义居功自傲,眼高于顶的做派,自然不会顺利接下差事。

眼见姜海义未立刻附和,公孙饮趁隙说:“姜国公乃一朝护国公,不过是一群青壮占山为王的小辈,倒是用不上国公此等身份前去镇压,免得天下人以为京都已无其他能将,能够胜任带兵出缴。往后姜国公远赴山海关,京都也该有能震慑地方的将领才是。”

“中书令所言甚得朕心,”李庭风抬起龙袍宽袖,“姜国公为国劳苦,自当休养生息,潭州匪患不足为惧,放眼朝中,朕已有合适人选。”

姜太后见兄长不上道,再观中书令、程羡之与皇帝三人一唱一和,摆明是已有意图,看穿一般悠悠道:“既然皇帝已有人选,那此次出兵清缴两州山匪,是谁来领军呢?”

不等李庭风指派,程羡之率先道:“陛下,微臣不才,自请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