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晨起用完朝食,陶苗苗随朱婶子走出明智屋。
来了这么久,除了第一日下山时见过朱家庄,这还是陶苗苗头一次出来。
只见晨光下,田埂上,露珠尚存,坠在草叶上,打湿了农人的裤脚。
田里灌了水,像镜子一般,倒映着蓝天白云。犁耙翻开的泥浪,散发出泥土特有的腥甜气息。
这气息混合着不远处菜园里黄瓜花的清苦味儿,构成了夏日清晨独有的清爽。
陶苗苗在晨光下,呼吸着新鲜空气,即使记挂着刘姑娘心中忐忑,也被这美景治愈了几分。
二人脚步不停,一路穿行,从西头走到东头,几乎穿过了整座村子。
直到一座青砖大瓦的房子跟前,朱婶子方才停下,“到了。”
陶苗苗抬眼看去,这宅子,明显是村里头一份的气派。
青砖是那种沉甸甸的雨过天青色,经过风雨的洗刷,颜色显得愈加温润厚实。缝隙里勾抹的白灰,则像是给砖石镶上了匀净的细线。
最顶上,瓦是澄澈的玄色,一片片仰合着,密实地铺在宽阔的屋顶上。
此时,晨光斜斜一照,向阳的一面被染上了一层暖融融的金棕色,分外晃眼。
这宅子比之赵家也不遑多让,甚至因着周边的美景,综合起来比赵家的还要好上几分。
陶苗苗惊呆了,感觉这个还没露面的朱里正,脑门都贴着不对劲三个大字。
方才一路走来,朱家庄的屋舍比之陶家庄是好一些,但也没好到夸张的地步,顶多整洁结实点。
这个大宅子一出来,陶家庄里正家的那三间瓦房都不够看了。
朱婶子上前叩门。
很快,暗红色的大门打开,里头探出了一个小童,“秀萍婶子,您怎么来了?我这就去叫爷爷。”
听起来颇为熟稔。
细细想来,朱婶子姓朱,此处是朱家庄,熟稔是正常。
年婶子今日让朱婶子带她过来,大概也有这么一层意思。
很快,小童返回让朱婶子进屋。
陶苗苗跟着朱婶子往里走去,走了好一段路,足足路过了六间房,才进到正中的大屋。
一位约摸五六十岁的白胖老头坐在正中央,“秀萍今儿怎么过来了?”
“二堂哥,明智屋新来的丫头昨儿被你们吓到,晚上就来找我们说了来历,是对面青牛镇陶家庄的孩子。
早先来了你这儿的刘姑娘恰巧是她隔壁村的,她在这儿人生地不熟的,想来看看刘姑娘。”
老头早已看到陶苗苗,不过看她一副黑瘦农家丫头的模样,很快便不感兴趣地移开了目光。
听朱秀萍这么一说,他才再次将目光投向陶苗苗。
陶苗苗今日特地用长长的刘海遮住了眉眼,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怯懦。被朱里正看过来,便立马害怕一般垂下头去。
“你识得刘姑娘?”
陶苗苗老实地摇了摇头,“不识得,只是陶家庄和刘家庄隔得近,我知道刘家庄,也听人说起过刘姑娘离开的事情。”
“既然不识得,有何好见的,回去吧。看你这幅模样,好好在明智屋待着便是。”
“里正大人,我虽不识得她,但突然来了这么陌生的地方,好不容易有个之前知道的人,您容我见见她吧。”
朱里正听完,白胖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意味不明的笑,“你们既然来到此处,就是选择了背井离乡,而今又说眷恋以往的旧人,岂不可笑?
你若实在想见,待她成亲时,让秀萍带你来喝杯喜酒便是。”
陶苗苗张嘴还待再说,被朱婶子拉到了身后,“罢了,过段时间再见也是一样的。
二堂哥,那我们便回去了,等你递信过来喝喜酒。”
陶苗苗见朱婶子面容严肃,怕给明智屋添麻烦,不敢再多问,只能垂头丧气地跟着朱婶子往外走去。
直至出了朱里正家里,朱婶子才对陶苗苗说道,“二堂哥看着和善,办事却最为利索。
他既说了那番不客气的话,咱们赶紧走才是上策。再继续纠缠下去,不仅不会有结果,还容易起纠纷。”
陶苗苗受教般地点了点头,“朱婶子,我知道的,你定是好意。”
这模样看着像是听进去了,朱婶子暗自点头,有情有义还听劝,不错。
她多解释了几句,“刘姑娘的夫家还在挑选中。还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