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起发现带来的阴影尚未散去,甚至未能留下清晰的涟漪,就被月考的洪流粗暴碾平。然而,沉寂只是表象。当景雨四人以为那只扭曲的猫尸或许只是孤立的疯狂事件,试图在愈发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寻找缝隙调查时,那潜藏在校园深处的恐怖阴影,却如同汲取了某种扭曲的养分,开始肆无忌惮地蔓延。
距离第一具猫尸被发现仅仅过去一周零两天。一个薄雾笼罩的清晨,负责打扫图书馆三楼尘封已久旧书库的保洁阿姨,在清理堆满过期期刊和旧教材的狭缝时,发出一声凄厉到变调的尖叫。她颤抖的手指指向书架与墙壁之间那道不足半米宽的黑暗缝隙深处。
图书馆狭缝惊魂——第二具尸体
一只瘦骨嶙峋、皮毛干枯脱落的黑色流浪猫,像一件被遗弃的恐怖工艺品,塞在那条狭缝的尽头。它的姿势比第一只更加扭曲诡异——身体被对折成一个接近圆形的弧度,脖颈极力向上扬起,几乎触及自己的脊柱!两只前爪夸张地向上伸张,爪子紧紧收拢,如同在向虚空中某个存在进行最绝望的祈祷。更为触目惊心的是,在它那张被外力强行向两侧撕裂的嘴角下方,放置着一个小小的玻璃培养皿,而非之前的药瓶,皿中盛放着约十毫升浓稠如糖浆的墨绿色粘液,散发着极其刺鼻的消毒剂与腐败甜腥的混合气味!
就在保洁阿姨连滚爬的跑出书库,引来大批学生和老师围观之前的短暂混乱时间窗口,一直监控着校内紧急信息流的恒安捕捉到了关键词,四人组利用地理优势成为最先赶到现场边缘的“目击者”之一,隔着惊慌失措的人群匆匆记录了核心特征:扭曲的祈祷姿态、墨绿粘液、狰狞的撕裂笑容。
两天后的傍晚,夕阳将校园染上一层迟暮的金红。初一学生王莉莉因为帮老师整理校史馆资料晚走了片刻。她抄近路回宿舍,走了校史馆后门那条铺着落叶和苔藓的无人小径。走到小路尽头,一棵巨大的法国梧桐树下堆积着厚厚的枯叶,一股浓烈的、类似福尔马林混合着铁锈的腥臭随风飘来。好奇心驱使下,她拨开落叶……
校史馆小径的终结——第三具尸体
一只半大的黄色流浪狗,僵直地躺在枯叶堆里。它的死状惨烈而怪异:四肢被以一种完全错位的方式翻转捆绑在背后,像一只被倒提起来的实验品;腹部膨胀得异常巨大,皮肤透出诡异的青紫和深红色网状纹路,隔着肚皮甚至能看到内部器官模糊的影子;肚皮下方靠近后腿的皮肤出现几处破裂,有暗红色混杂着淡黄色泡沫状的粘稠液体渗出。一条破烂的布条,像是从旧校服上撕下来的,紧紧勒在它口鼻处,布条在嘴角两侧被深深地割开两道缝隙,形成一个被束缚勒紧却仍被强行扩张撑开的、极度痛苦狞笑着的脸孔!尸体正前方,放置着一个磨砂玻璃药瓶,瓶内残留着几毫升鲜血般暗红的浑浊液体,在昏黄的光线下反射着妖异的光泽。王莉莉的尖叫声划破了傍晚短暂的宁静。
连锁现场的恐怖规律:
这一次,校方后勤人员“清理”得更快、更彻底。但景雨她们已经如同织网的蜘蛛,在信息尚未被完全抹去前,通过不同渠道尽可能地拼凑出案件共性:
地点升级——从最初的荒僻死角——实验楼后,蔓延到有功能性但仍少人至的旧书库——图书馆,再到代表学校历史的建筑边缘——校史馆。空间覆盖在扩大。
姿态进化——从单纯的扭曲,演变为带有明确象征意义的“祈祷”状、再到模拟实验标本被束缚倒置的模样。表达更加病态精准!
“祭品”升级——玻璃容器从普通药瓶变成实验室培养皿、再变成专门的磨砂药瓶;液体颜色由深褐—>墨绿—>暗红!这种变化明显指向某种可控的、递进的实验性流程或标记,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虐杀。
死因异常统一——高度肿胀、器官渗出破裂!万皆宁根据王莉莉描述的细节——巨大腹部、皮肤血管网状纹路、渗出的泡沫状粘液,和林栖远远看到的暗红渗出物照片,结合生理知识做出冰冷判断:“急性中毒□□官衰竭!引发全身性水肿和体腔内压骤增最终破裂!普通老鼠药导致内出血,不会产生如此剧烈的水肿渗出反应!这像是被注射或灌入了某种……强效生物毒素!”这与她在第一现场瓶底残留物检测出的“生物活性毒性成分”推测严重吻合。
标志性“笑容”不变——三具尸体,无一例外,嘴角被外力撕裂至极限,呈现出最大化的、凝固在死亡瞬间的痛苦狞笑!精准、残忍、刻意得令人发指!
蓝粉如影随形——景雨的心几乎沉到谷底——在第二案书库狭缝入口的灰尘地面上、在第三案尸体的枯叶碎片上、靠近那暗红液体的瓶身附近……她都再次!发现了那熟悉的、细微闪烁的幽蓝色粉末!星星点点,如同恶魔撒下的冰冷标记。
恐惧不再是细微的涟漪。它如同不断滴落的墨汁,在校园紧张压抑的基调上迅速晕开,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课间低语的频率明显增加,目光警惕地扫向每一个偏僻角落。几个胆小的女生甚至不敢独自去洗手间。气氛变得诡异而粘稠。而这份在学生中蔓延的恐惧与困惑,恰恰是校方最不能容忍的“不稳定因素”。
就在第三具动物尸体被发现后的第二天上午,例行的晨会广播被一个不同寻常的通知打断。麦克风里传来教务处主任李主任特有的、极具穿透力和煽动性的声音。他的语速不快,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语重心长”和不容置疑的权威:
“同学们!安静!请同学们安静下来!占用大家宝贵的时间,是针对近期校园内出现的一些不和谐声音、个别不和谐现象,进行一次必要的澄清和动员!”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强烈的警告意味:“首先!我们注意到,有极少数同学,罔顾中考在即、奋力冲刺的关键时刻,将个人精力和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关注校园内个别流浪小动物自然死亡的细枝末节上!甚至还有人以讹传讹,传播不负责任的猜测言论!在此,校方严正声明:自然界中的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那些所谓的‘奇怪现象’,无非是动物正常的生老病死!是我们城市生态循环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语气一转,变得激昂澎湃:“某些同学这种猎奇的心态、对阴暗角落的关注,不仅严重影响了自身学习心态,也极容易影响周围的同学!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甚至可以说是……思想落后、消极懈怠!这种行为,与我们市一中‘拼搏奋进、追求卓越’的校风精神背道而驰!与即将面临中考挑战的初三毕业班冲刺氛围,更是格格不入!”
话音未落,刺耳的铃声恰到好处地在外围响起。李主任的嗓音再次高亢起来,如同战场上吹响的冲锋号:
“看看我们的身边!看看我们‘培优尖刀连’的初三精英们!他们正在以分钟为单位,分秒必争!他们正在以‘冲刺百分百、决胜中考’的姿态迎接着人生最重要的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更要万众一心,排除一切干扰!”
“为此!本着‘至诚关怀’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每一位学生学业发展的宗旨!经校领导班子慎重研究决定!”李主任的声音充满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带着铁血意味的激昂,“自今日起!在市一中推行‘沉浸式冲刺计划’!向全校师生发出最强总动员令!”
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宣布着细则,每一个字都如同沉重的铁锤敲打在听者的神经上:
“时间表调整:每天清晨6:30,准时进行各科目核心知识点随堂测验!一日之计在于晨!头脑越考越灵活!”
“午休时间缩短为15分钟!统一播放英语听力强化训练!让耳朵时刻保持英语语感!那些出现的反对声音?那是懒惰!”
“傍晚放学后,晚餐时间控制在40分钟!晚饭后,所有教室统一开放为‘冲刺自习室’,由值班老师全程督导!强制自习至晚上9:30!住校生?那正好!通校生?家长必须接送保障安全!”
“周六,全天‘特辅’!各科名师轮番进行专题深度突破!查漏补缺!”
“周日,上午半天‘巩固冲刺’!下午……”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享受这种施压,“下午!要求学生在家自觉完成巩固练习!家长监督签字拍照上传班级群!”
“请同学们务必清醒认识!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次关乎未来命运的决战!请全体家长无条件理解、支持和配合校方的一切安排!任何异议都是对学校、对老师付出的亵渎!都是对孩子前途的漠视!学校将定期公布‘冲刺榜样榜’和‘拖后腿名单’!让光荣与鞭策同行!”
广播里短暂的电流噪音都显得惊心动魄。紧接着,李主任的声音缓和下来,带着一种恩威并施的虚伪圆滑:
“当然,学校也深知同学们的辛苦。所以……每周日下午那难得的半天休息时间,大家要格外珍惜!这是学校对同学们的‘关怀’和‘体谅’!要好好利用,调整心态,为下一周的‘沉浸冲刺’积蓄能量!”
广播结束了。整个校园陷入一片死寂,紧接着是沉闷的骚动和压抑的喘息。仿佛一只无形的、冰冷巨大的钢铁手掌,猛地攥住了所有人的喉咙!空气瞬间变得令人窒息!
“关怀”铁幕,轰然落下!
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压榨——除了睡觉的几小时——对初三可能更少,学生被彻底困在学校这座精密运转的考试机器里。任何离校的借口都受到最严格的盘查。放学铃声成了冲刺的开始,校内滞留巡查的老师和学生会纪律委员身影骤然增多,眼神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可能“懈怠”的身影。操场、小花园、艺术楼……所有非教学场所的灯光在晚自习后一律提前熄灭,如同无声的驱赶令。连图书馆的自习区都被纳入了“冲刺督导”范围,只开放至晚七点。景雨四人暗中探查的道路被大幅压缩。
信息的严密控制——贴吧关于“动物”、“怪事”的讨论完全绝迹。连稍微带点“负面情绪”的帖子都秒删。几个在食堂小声议论昨晚看到奇怪人影的学生,立刻被路过的“巡视老师”厉声喝止并记下班级姓名。一种“因言获罪”的恐惧弥漫开。
舆论的精心引导——就在“沉浸式冲刺计划”推行后不久,贴吧里悄然出现了几个“技术贴”。有的“匿名同学”称通过“特殊渠道”获悉,之前的死猫事件纯粹是校外混混潜入校园投毒虐猫取乐,警方已在追查;另一个“内部人士”发帖含糊其辞地暗示“听老师说实验楼附近曾发现初一某男生行为鬼祟精神恍惚”……帖子写得煞有介事,细节模糊但指向明确,目的就是将祸水引向校外或初一年级的“心理问题学生”,转移矛盾焦点,保护“中考主力”——初三年级组的“纯净”氛围!
无处不在的洗脑:教学楼内外,宣传栏迅速被覆盖。巨大醒目的红底白字标语张贴出来:“拼博百日,无悔青春!”、“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今日流汗流泪,明日金榜题名!”、“考神眷顾努力者,考场青睐拼命人!”……字体方正凌厉,如同血红色的战书,挂在每一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学生们紧张的神经。月考成绩榜——特别是初三,被提前张贴在最醒目的地方,分数和排名如同烙铁烫在每个人的视线里。
高压的精准打击——四人组如同被放在显微镜下的标本:
景雨在一次晚自习后试图找借口在校史馆后那条僻静小径多停留片刻,想重新勘测现场,被恰好路过的吴老师撞见。吴老师一反平日的温和,脸色铁青地批评她“心不在焉”、“晚归违纪”,并严厉警告:“景雨同学!你是班干部!要以身作则!把心思全部用到冲刺上来!再发现一次,直接叫家长!学校规定不是儿戏!”
万皆宁在自习课上,她忍不住在草稿纸上根据三具尸体的姿态模拟受力角度、尝试建立凶手力量模型,力量大小?工具?控制点?推导反关节动作的能量消耗最小值。结果被巡视的年级主任当场抓包。草稿纸被一把夺走,主任只看了一眼上面复杂的矢量箭头和公式就怒不可遏:“这是什么?万皆宁!‘沉浸式计划’第一天你就开小差?画小人打架?!研究这个有什么用?能让你多考十分吗?不务正业!严重影响班级风气!这周物理课代表免了!”纸被撕碎揉成一团狠狠丢进垃圾桶。
恒安在中午休息的十五分钟里,她借助平板接入校内网络端口,正在快速检索生物实验室孙教授的个人教学数据库权限节点时,屏幕上突然弹出要求重启的安全警报!她反应极快地切换回物理笔记界面。但操作过程被旁边一个假装经过的“纪律标兵”瞥见。“恒安!午休时间看平板?!玩什么呢?校规严禁私自带电子设备干扰学习!”恒安被举报给吴老师,平板被暂时没收,还被训诫“心思不正”,要求家长到校取回平板并做保证。宝贵的线索窗口暂时中断。
林栖凭借她强大的体能和散漫气质成了天然的靶子。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被明令压缩到仅剩五分钟热身!大部分时间被强行要求留在教室听语文名师“作文冲刺技巧录音”。课间想去操场跑两圈释放压力和观察路径——通往校史馆后小径,立刻被体育老师兼年级副主任喝止:“林栖!精力过剩是吧?给我回教室!把这份题单做了!”一张写满几何题的卷子被甩到她面前。“精力过剩就去做题!消耗在正道儿上!”她被重点盯防,一举一动都受限。
高压之下,四人组并没有停止行动。调查被迫转入更深的隐秘角落,利用午休那残酷的15分钟英语听力时间带耳机时掩护交流、晚饭后混乱的40分钟用餐高峰期、甚至利用厕所隔间进行极其短暂的碰头交换信息。巨大的时间压力和无处不在的监控,让每一次行动都如同在雷区跳舞。
校医室的系统与校园主干网物理隔离,属于老旧独立系统。在平板被没收的短暂“沉寂”期,恒安利用课余时间,用一个经过伪装的老款旧手机,外形像普通MP3播放器的东西联通了校医室电脑与打印机共用的那个旧WiFi热点。她绕过了极其脆弱的单层密码防护,进入了数据查询页面。关键词锁定【林沐阳】。记录跳了出来!
时间跨度:集中于过去三个月,尤其是最近六周!
就诊原因多标注为:“头痛”、“严重失眠”、“频繁心悸”、“短暂性眩晕”、“考试压力大”。
核心诊断:频繁出现“应激性反应伴焦虑状态,建议休息观察1-3天”。几乎在每一次诊断下面,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