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毅快走到书房门口,忽然听到屋里传来朗朗读书声。
他和万柔都立刻停下脚步,相视一笑。
老爷子面皮薄,不想和他见面,又不能直接拒绝。
于是想出这一招。
听话听音,庄毅也就没再进屋。
他在万府同万老夫人说了一会话,眼看外面越下越紧,方才起身告辞。
在家的时候,和其他朋友,包括书院的山长见了面。
一转眼,就到了隆冬时节。
腊月初八,天寒地冻。
家里摆上酒肉,敬神祭祖。
吃过早饭后,全家坐上牛车,带上祭品,返乡祭祖。
祭祖这件事全国不同,有的年前,有的年后。
庄毅选择年前,是因为他一回家就要出门,赴京赶考。
这一去,至少到年尾才有可能回来。
其他族人自然也选择年前——和举人老爷一起祭祖,说出去颜面有光。
西河村的庄家祠堂,比以前气派多了。
村长一回来,就招人修缮了,赶在祭祖前完工。
祠堂门口挂着一面幌子,上面写斗胆的四字“举人庄毅”,一侧是中举的年份。
从里到外的门上,贴着楹联,都是庄毅写的。
族长颇为骄傲,拜祭列祖列宗拜祭时,都满是庄氏一族在我手中发家了的感觉。
祭祖完毕,庄毅一家又去了族长家。
族长的妻子已经用大米、小米、红豆、花生、莲子、红枣等材料,熬制了一锅香浓的八宝粥。
“一大锅吃不完,毅哥儿你是举人了,不能让大家觉得你高高在上,不认亲戚。”
族长话里的意思,是希望庄毅能挨家挨户的送粥。
一是激励村里其他百姓,年后送子读书;二是全族有面子,来年交租也积极。
庄毅倒是没说什么,很干脆的端着八宝粥挨家去送,族长怕他不认识路,也陪着他一起送。
不出意外的,庄毅碰到了自己幼年的玩伴,大牛。
“举人老爷……”
“别这么叫我,就叫我毅哥儿。”
“毅……哥儿。”
“哎,这是送你的八宝粥。”
“谢谢。”大牛接过,朴实的脸上绽放出一丝笑容。
庄毅想起往事,问:“书读的怎么样?”
大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我不是那块料,读来读去,反而稀里糊涂的。”
“读书有个过程,慢慢的熟了,就好得多。”庄毅开始传授一些读书技巧。
大牛认真的听着,心境却不似从前了。
“毅哥儿,”趁庄毅喝水间隙,大牛笑道,“我已经定亲,等再大一些就成亲了。”
庄毅一听,也懂了,带着遗憾的离开。
随着年龄增长,人生阅历的不同,昔日的玩伴渐行渐远,这大概是人生常态吧。
送完腊八粥,回到族长家,住了一夜,次日便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河西村。
一到家,收拾一下便要赴京赶考。
与上次不同,这次赶考还要考殿试,如果一切顺利,要在翰林院待很长一段时间。
是以,母亲王氏专门给庄毅准备了一大包肉干,方便庄毅在想家时吃一块。
除了猪肉,还有少量的兔子肉,牛肉。
此外,还有饼子、果脯,以及自家腌制的黄瓜等蔬菜给庄毅当下饭菜。
反正庄毅有李承恩安排的四个团练兵保护,不怕人抢,王氏给庄毅做了五套衣服,以及被褥、帽子等。
这一次,天寒地冻,庄毅是骑马进京,不走水路。
王氏把东西放在驮马的马背上,快堆了起来。
至于路引、牌照等等庄毅都贴身带着,银子、银票什么的,也分开放着,以免出意外没钱。
庄毅眼看东西越带越多,便道:“娘,不用这么多,我们这一趟不是走荒山野岭,而是走驿站。”
朝廷对于会试很看重,要求沿途州府县和驿站提供住宿。
地方官也乐得给举人提供方便。
焉知举人中间不会出一个进士呢!
如果是庶吉士,那他们就真的赚大发了。
但母亲坚持要装上,父亲在一旁也道:“那就更应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