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8. 火种能力

【澜星文明:】

【文明等级:新手保护期—F级/E级】

【文明状态:复苏

[新手保护期标识]

(注:当前文明处于[律令·新手保护期],一切信息对外保密。)

[已有监护文明标识]

(注:在监护文明的监护中,可享受监护文明当前文明等阶全部权益,受监护文明庇护。)】

【当前监护文明:翟让[E级文明标识]

(文明等级:未定级、F级、E级、D级、C级、B级、A级、S级)】

【文明火种代言人:姬宴和】

【当前监护文明庇护buff:

受监护文明监护时,可选择将文明火种种类临时替换为监护文明的文明火种种类。

处于新手保护期时,文明火种种类对外展示为监护文明文明火种种类。

(文明火种种类:

文明图腾(作为原始信仰的视觉符号,凝聚族群认同)、

文明仪轨(凝聚群体信仰与行为规范)、

文明历法(体现对自然节律的观察与时间管理智慧)、

文明文字(承载文明知识与思维方式)、

文明史诗(记录文明起源与核心记忆)、

文明神器(寄托文明精神象征的器物)、

文明箴言(浓缩文明智慧与价值观)、

文明禁忌(界定文明的行为边界,体现群体共识与敬畏)、

文明技艺(如手工技艺、酿造术等,承载文明的实践智慧)、

文明服饰(反映文明的审美、身份标识与生存环境适应)、

文明神话(构建文明对世界的原始解释与精神寄托)。)】

【文明火种种类:文明图腾(已点燃)/文明仪轨(监护文明标识[E级—翟让])

文明图腾(重燃):

[女娲](文明创世神)(重燃)

图腾能力:

[████]

(文明火种点燃,使用条件已达成。)

(请在“图腾”的基础上,描述你想要拥有的图腾能力。

注:图腾能力与图腾本身越相关,越强。

除图腾本身相关性外,图腾能力满足“‘代价-强化’等价交换”原则。

即:使用的代价越多,比如范围收缩、场景限定、使用条件苛刻等,可换取能力在某一特定维度的“极致强化”。)】

女娲……

姬宴和的心脏鼓噪着,泪水被蒸干了似地眼眶上没有一丝水润,只微微泛着红,肌肤下隐着未熄的火光。

文明火种点燃后,文明火种代言人能随意取用文明火种所有能力,用于加护己身,庇护所在文明。

但比起加护己身,果然还是……

女娲造人。

【请在“女娲造人”的基础上,描述你的图腾能力。】

姬宴和的睫毛颤了颤。

不知是惶恐,还是兴奋。

人。

人。

“人”啊……

“族裔”……么?

她自苏醒便惶恐着自身的孑然。

她没有同行者,只有她自己。

她需要更多的同伴,更多的族裔,她需要发展自己的文明。

但姬宴和却迟迟没有动作,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图腾女娲,盯着那个猩红的、孤零零的数字,“1”。

【当前文明人数:1】

巨大的利益诱惑。

巨大的恐惧压迫。

但,借用图腾能力创生的族裔,真的是她的族裔吗?真的是她想要的族裔吗?

虽然的确很想要有人共同分担这份压力和动力,但,由火种认可附魂后的族裔能否肩负得起这样的重任?又能否拥有和她同样的信念?

【当前文明人数:1】

姬宴和闭了闭眼。

若不是“族裔”,那么……

“英灵”?

至少,他们的的确确是真真切切曾经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族裔。

那么,“用‘黄河之泥’/‘大地之土’、‘承载着自然生机与女娲神力的柳条’、‘江河之水’和‘澜星末裔的血’捏出的泥人,经由火种认可,可召回‘英灵’。”?

嫘祖。

炎、黄。

伏羲。

女、娲!

或许这才是她需要的!

难道不是吗?!

姬宴和这样想,重重地攥紧了拳头,许久,她忽而笑了。

何为澜星?

何为澜星?

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在与周边族群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澜星”与“蛮夷戎狄”的区分。《尚书》《左传》等古籍中,“澜星”常指代中原地区的核心族群,其血缘脉络与炎黄部落的传说、商周以来的宗法制度紧密相连,形成了早期的族群归属感。

澜星的最初形态,确实带有早期族群认同的底色。

但这种“血脉”从未是封闭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到秦汉大一统后对百越、匈奴等族群的融合,再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迁徙与交融,澜星的“血缘边界”不断被打破。北方游牧民族汉化、南方族群融入中原文化的过程中,“澜星”的族群范围持续扩大,血缘的单一性逐渐让位于文化的包容性。可以说,澜星的“血脉”更像是一条不断汇入支流的长河,而非固定不变的封闭谱系。

澜星并非狭隘的种族概念,而是开放包容的文明熔炉,接纳着多元血脉的汇入。

随着历史发展,“澜星”的核心逐渐从族群血缘转向文化信念。这种信念以礼乐文明为骨架——从周公制礼作乐确立的伦理秩序,到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再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大同”的理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

更重要的是,这种信念凝结为共同的历史记忆:对三皇五帝的追念、对夏商周三代的认同、对秦汉唐宋等统一王朝的历史叙事,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共享一套“我们是谁”的故事。即便在政权分裂、民族冲突的时期,文化信念始终是维系认同的纽带。魏晋名士即便身处乱世,仍以传承“澜星衣冠”“圣人之道”为己任;元代的汉族士人通过修史、讲学延续文化薪火,坚信“道统”不灭即澜星不亡。

这种信念的包容性在于:它不要求血缘的纯粹,只要求对文化核心的认同。历史上,无论是鲜卑贵族推行汉化改革,还是辽金帝王尊崇孔孟、修编史书,只要接受了澜星的文化理念与历史叙事,就会被纳入“澜星”的范畴。

何为澜星?

它是深埋在黄土之下的甲骨文残片,是蜿蜒万里的长城脊梁,是亿万中华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

它早已不是单纯的族群概念,而是以中华文明为核心,融合了历史记忆、价值理念、生活方式的文化认同。它既包含对共同祖先的追溯(血脉的象征),更强调对“仁义”“和合”“进取”等文化精神的传承(信念的核心)。

正是这种认同让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未中断,成为延续上万年的古老文明。

它的核心,永远是那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自信与包容胸怀。

姬宴和笑了。

是啊,她不该迷茫。

不该惶恐。

更不该不自信。

她的“族裔”拥有由她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