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275. 第23章

(本章及以下部分章节内容来自于史料&百科,人物行为及细节均为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1952年5月6日,星期二早晨07:00,伦敦国王学院生物物理实验室外楼顶,倒计时18小时。

这次行动时间实在紧迫,故而只得分成3组同时进行。

白棘与阿莱西亚在明处,她们将在不同时间段分别以直接会面、匿名电话和信件等方式接触富兰克林,引导她发现“照片51”的秘密,打消富兰克林对数据严谨性的疑虑,坚定其将DNA型态继续研究下去的心智。

编号011与阿维侬配合,借他自身的能量,在暗处与主神周旋,竭力铲除来自主神的一切干预和威胁,避免行动遭到破坏。

而尼缪则与亚伯拉罕一起,将全部精力放在清除外部干扰,也就是当时学术界对于富兰克林研究的重重施压。

三组同时开始,互相协助,直接伪造足够有影响力的特殊身份,利用身份优势来简化行动步骤。

18小时的时间优势,让伪造的身份不会第一时间被识破,伪造身份必须足够特殊和隐蔽,这样也能让这些未来访客即使消失也能说得过去。

这是最简洁,且能以最小代价达成时间线修正的办法。

行动节奏紧迫,一行人自跃迁舱抵达后,便也不再耽误时间,各自分散开来,按照计划行事。

春末早晨7点的校园里,只有零星几个校工在做清洁,沿着屋顶隐蔽的通道前行,一路寻找着人迹罕至的区域,白棘二人小心翼翼地接近下方的实验室。

不远处的实验室大门并未完全关闭,有微弱的光从门缝漏出,在这幢依然寂静着的大楼里,只有这个房间仍然亮着灯。

显然,里面的负责人度过了又一个通宵工作的夜晚。

早在查阅资料时白棘就已经发现,富兰克林可以算得上是个“工作狂”,且无论是工作,还是前半生的学习过程中,她的好恶都十分明显。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她可能会投入远超常人几倍的热情和专注,而对于那些不感兴趣的事,她的态度则截然相反,她甚至不愿投入分毫精力在这些事情上。

或许也正因如此,她在工作中的态度十分较真,这是一个优秀科学家能够具备的最好品质,但无可避免地,这会让她耗费过多精力于工作上,也致使她本人会尽可能避免工作以外的人际关系协调。

离着那扇虚掩的门还有些距离,白棘顿住脚步,下意识整理过身上早已准备好的服装。

低檐的礼帽遮挡住她的大半张脸,再加上刻意的妆容遮盖,让她与平时的面容看起来完全不同。

这一次实验室接触主要由阿莱西亚与富兰克林交谈,只作为助手身份出现的白棘,就必须尽可能降低存在感,否则过几小时由她主导的行动,就很容易被富兰克林认出而引起怀疑。

这一次跃迁者只剩下6名,可用的人数实在有限,故而每组只能尽可能通过变装来扮演多个角色,同时每组两个人保证同时出现,以增加可信度。

白棘调整好面部表情,与阿莱西亚二人一前一后,上前敲响了实验室的门。

等了好一会,实验室内才缓缓传来一个略带疲惫的女声,带着些被打扰的怒意,言简意赅地只说了两个字:

“请进。”

白棘二人相互对视,口中未再多说什么,随即推门进入。

实验室里,好几架仪器正在运行,带着沉闷的声音打破了清晨的寂静,稍靠内的位置亮着一盏灯,方才门缝里透出的光便是来自于此。

窗外第一缕晨光已经划破黑暗,与室内的灯光交织在一起,反倒是让整个室内的光线变得稍暗了些,白棘定了定神,身体礼貌地微微前倾,朝着那灯光前的人致意。

那是一个眉目深邃的女子,她的眼神锐利而毫不留情,带着审视的目光不客气地打量着这两位清晨的来访者,嘴唇微微抿着,眼睛下方的青色眼袋透露着她彻夜工作的疲惫。

罗莎琳德·爱尔西·富兰克林,1920年7月25日—1958年4月16日。

她是一位物理化学家与晶体学家,研究专注于DNA、病毒、煤炭与石墨等物质的结构,所拍摄的DNA晶体衍射图片“照片51号”,以及关于此物质的相关数据,成为其他科学家解出DNA结构的关键线索,此后她也领导了关于烟草花叶病毒与小儿麻痹病毒的研究。

1958年,富兰克林因支气管肺炎及卵巢癌逝世,在她短暂的38年生命中,曾有三年时间致力于DNA型态的研究。

彼时分子生物学进入关键转折点,冷战背景下政府秘密自主DNA研究,而X射线晶体学刚刚趋于成熟,在大环境的多重加持下,学术界普遍认为,DNA结构的确立将是诺奖级别的发现。

所有人都意识到,DNA就是下一个划时代的成果。

1950年代,世界范围内共有三个团队先后加入了这场足以让自己青史留名的角逐,分别是富兰克林和她同实验室的威尔斯团队、鲍林父子团队,以及沃森团队。

如今已知自然界中的三种DNA型态,分别是A型、B型与Z型,其中B型为标准型态,但那个时候对于DNA的研究刚刚起步,学界对DNA知之甚少,就连DNA分子类型都有争议。

当时富兰克林与其助手高斯林发现DNA有两种型态,潮湿状态下,DNA的纤维会变得较长较细,称做B型;而干燥时则变得较短较粗,称为A型。

由于意见分歧,A型由富兰克林进行研究,B型则是交给她的同僚威尔斯。

之后,富兰克林提出A型DNA的X射线衍射图,并进行了演讲。正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沃森团队得知这些讯息后决定调整研究方向,并开始尝试排列DNA的螺旋结构,当时其团队的模型是鲍林提出的三股螺旋结构。

1952年,富兰克林与助手高斯林经过长时间研究,获得一张B型DNA的X射线晶体衍射照片,并且对图片做了分析。

这张照片,便是著名的“照片51号”,曾经被形容为“几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