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孙淑娟的心思,叶西西根本不可能知道。
她和宋砚洲离开供销社后,在后面的巷子里转了一会就找到了售货员口中的张裁缝。
现在华国实行计划经济,对各种个人商业活动都有严格限制,个人开设裁缝店属于非法行为,有需要的话可以通过集体或国营渠道解决制衣需求。
所以很多人都会自己裁剪衣服,扯了布料自己做,或者直接在供销社买成衣。
不过也有特殊情况,有些地方允许残疾人士或孤寡老人在街道办监管下开设裁缝摊,但需定期向居委会汇报经营情况。
在农村也有一些“流动裁缝,走街串户为村民制衣,收取粮食或现金作为报酬,但需避开公社干部检查,只是叶西西在青禾村里并没有见过这样的“流动裁缝。
售货员推荐的张裁缝就是一个腿部有残疾的孤寡老人。
张裁缝住在巷子里的最后一家,房子不大,不到二十平方米的面积,前半部分被他隔开做成简陋的工作区,右侧靠墙摆着一台“飞人牌缝纫机,台面油光可鉴,针头挂着未剪的线头,还有一张大桌子,用来裁剪布料,桌子旁边码着碎布筐,窗台上摆着一个搪瓷杯。
后面是他生活起居的地方,用浅蓝色窗帘与工作区隔开。
门口的竹帘滤进的阳光里,张裁缝坐在缝纫机前,灰扑扑的中山装罩着蓝布围裙,拐杖倚在膝头,沟壑纵横的脸埋在衣领里,枯枝般的手指捏着布料,针脚细密。
见到人来点头打了招呼,又埋头继续手上的活,“闺女,想做什么衣服?
叶西西说明来意,“师傅,我想做两套自己穿的裙子,还有我男人和公爹各一套衬衣裤子,您先量一下他的尺寸吧?我公爹身材比他矮一点瘦一点……
她将在供销社买的布料全拿出来,还趁机从空间里拿出白底碎花和嫩绿色的布料放到一起。
宋砚洲这才知道原来她买的布料里还有自己和宋振国的,他当下表示自己不用新衣服,宋振国的那套做,他自己那套就裁给叶西西和孩子。
叶西西当然不肯,好说歹说,最后一句“你不做那我也不做了!
男人这才妥协。
他盯着布料上跳动的光斑,大掌在腿侧擦了擦,才伸手去触碰,粗糙的指腹在府绸上碾出细密褶皱,再看看自己身上已经洗得发白的粗布衬衣,心里泛过一丝甜蜜。
看向叶西西的眼神满是笑意。
从小到大,还没有人会像她一样紧张自己,担心自己有没有受伤、肚子饿
不饿、衣服够不够穿……
阎红芝从小把他当免费劳动力不可能关心他不打就算不错了;
军区领导战友们各个都是五大三粗哪里会细心到注意这些细节;
他刚被宋家找回去的时候宋父宋母总是给他塞钱让他想买什么自己去买后来大哥出事了再后来宋家又出事了宋母更不可能分出心思来……
张裁缝帮宋砚洲量完尺寸那边叶西西已经参考现代时尚对衬衣的款式做了点小改动她将衬衣领口改成小翻领领角加铁丝定型这样穿军装外套时领口会自然形成好看的V型折痕;袖口增加双层叠缝撞色边比普通卷袖更显精致。
张裁缝拿到她的设计图一看老花眼镜滑到鼻尖“这领口咋跟城里干部的中山装不一样?”
叶西西用炭笔敲了敲纸:“这叫‘温莎领改良版’您看这儿——”她指着领口弧度“按这个剪衣服穿起来人更精神。”
张裁缝捏着布料比画忽然笑出满脸褶子:“妮儿这脑子可真灵!”
确定完宋砚洲和宋振国两套衣服的尺寸和款式叶西西又用炭笔在纸上画出孕妇裙的图案孕妇裙相对简单就是普通连衣裙的款式将腰围和裙摆放大。
不过叶西西在孕妇裙上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她要求张裁缝在孕妇裙腰侧缝入两根细布条当抽绳可随肚子变大调节松紧;领口做弧形暗扣设计产后解开就能哺乳;后腰位置缝了个三角形暗袋。
张裁缝看完忍不住对她竖起拇指
这年头哪有人做专门的孕妇装?连孕妇裙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大家都是拿丈夫的衣服改一改勉强穿一穿就行反正生完了肚子就没了以前怎么穿生完孩子后还怎么穿。
这妮儿一看就是讲究人一双巧手用炭笔随便一勾画那衣服便栩栩如生了。
叶西西如果知道张裁缝的想法肯定得翘尾巴那当然她在后世虽然父母各自成家不怎么管她但外婆对她的要求很严格不但成绩要好各种才艺包括琴棋书画一样都没落下。
但她最厉害的还是跳舞因为小姨是国家舞团的舞蹈演员从小就对她严格要求每天下午放学回到家她还得被小姨关进舞蹈室里练上两个小时。
小姨没有自己的孩子在她身上寄予了厚望她也舍不得让小姨失望所以从小到大舞蹈课她没有一天落下!
当然这是后话。
张裁缝帮叶西
西量好尺寸后,把软尺往脖子上一套,“妮儿你这几套衣服做得比较细,我需要多一点时间,这样吧,你6天后来取,可以吗?
“另外,到时候应该还能剩下一些布料,妮儿看看要不要给孩子做点小衣服?
“嗯,我也是这样的想法,不过不知道剩下的布料够做什么?您有什么建议吗?
“我琢磨着,应该还可以做两件小衣服,张裁缝粗糙的手指摸着柔软的布料,思忖几秒,“这么好的布料,不如做两件婴儿装,孩子满月的时候可以穿。
“行!就按您说的办!叶西西摸了摸肚子,眸光柔和。
付了定金后,约定6天后来取衣服。
从张裁缝店里出来后,两人直接去了邮局,宋砚洲有个电报要发。
在等他的时候,叶西西也没闲着,她去了报纸杂志区。
这里除了中央党报和解放日报,还能买到《文新报》,剩下的就是一些地方性以及专业性强的入农业通讯报纸,杂志有《红旗》、《新青年》、《工业战线上》、《战地黄花》等,她每样都买了一份。
这几天她一直在思考自己在七十年代如何谋生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