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狄那边安静下来后,大渝这边,一位武将出身的官员沉吟片刻,洪声道:
“大漠风嘶卷铁旗,寒戈映雪守边畿。”
气势很足,但稍显直白,且仅得两句,未能成篇。
又一位文官见状,立刻吟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是这文官从市面上的一本诗词选上所得。
只是他并不知道此诗词选竟是宋远廷所整理的。
宋远廷坐在人群中,微微摇头。诗圣的这首诗意境哀婉,可用于此场合却略显颓唐,不足以压制对方的凶悍之气。
果不其然,西狄使臣见状,嘴角已露出讥讽之意:“诗是好诗。终究少了点气势。”
此时,南诏使臣竟也插话:“既论边塞,我南诏亦有边关雨林之险。
我也有一首:‘瘴雨蛮烟锁边关,毒虫异兽遍林峦。勇士挥刀开荆棘,一片忠心向君安。’”
此诗另辟蹊径,写南方边塞,虽艺术性一般,但亦显其特色,给大渝又添一重压力。
两国外邦相继出手,大渝这边竟一时无人能作出在气势、意境上全面压制的诗篇。
香已燃过半,气氛再度凝重。
就在这时,新任秘书丞宋五郎出列,躬身道:“陛下,臣偶得一首,请陛下及诸位品评。”
他朗声吟诵,声音清越而坚定: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此诗一出,不仅大渝群臣心中震惊,就连其他三国也都不由得心里赞叹。
除了赞叹,三国还看到了大渝男儿的血性。
好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简直是将卫国将士的决死之心表达得淋漓尽致,悲壮豪情直冲云霄!
无论是艺术感染力还是思想境界,都将西狄诗的野蛮杀戮和南诏诗的偏险琐碎彻底比了下去。
全场再次陷入震撼般的寂静,随即,喝彩声几乎要掀翻澄心园的顶盖!
“绝世好诗!”
“此诗当冠绝今场!”
“宋大人真乃诗家栋梁!”
西狄王子和南诏使臣的脸彻底黑了,他们的诗在五郎面前,显得如此狭隘和苍白。
皇帝激动得再次起身:“好!好一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宋明礼,此诗当勒石边关,以励将士!赏!”
连折两阵,三国使臣颜面尽失。
但南诏还有**锏尚未使出。南诏副使是全南诏最好的画师。
接下来的书画比试南诏可是信心满满。
南诏副使主动站出来,微笑说道:“尊贵的大渝陛下,请允许我为您献上最美丽的《孔雀开屏图》。”
南诏副使话音刚落,便有南诏人点燃一炷香。
副使全力施为,一炷香燃尽,副使刚好停笔。
《孔雀开屏图》,孔雀翎眼细腻,华丽非凡。确实展现了深厚功力,南诏使团重燃希望。
大渝这边,几位知名画工面面相觑。工笔画费时费力,一炷香内难以超越此作。
写意画虽快,但风险极大,且难以体现“功力”。一时竟无人敢轻易出手应战。
就在气氛微妙,南诏使臣嘴角重新泛起笑意时,大殿内响起一个稚嫩却淡定的声音:
“陛下,臣愿一试。”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锦袍、年约十岁的孩童走出队列,正是宋家六郎。
他身材尚未长成,在一众大臣中显得格外幼小。
南诏副使见此直接失笑:“大渝果真无人乎?”
六郎闻言,面色未变,只是轻声道:
“非也。只是各国来朝,前两局已经落了下风。
若这一局再由我们厉害的书画大家应战难免有欺负人的嫌疑。
明仁不才,也粗浅的学过几日书画,便舔颜献个丑了。”
皇帝看着六郎那沉静如水的眼眸,当下便想起当初殿试时六郎的试卷。
这小子,小小年纪书法却是一绝。
虽然他从未见过六郎作画,但以他对这小子的了解,宋明仁是绝不会做没把握的事情的。
皇帝当下了然,故作轻松的摆摆手,言道:“既是交流,何必论年纪。
明仁说得没错,还是要把各国的情意放在第一位。
只是,宋明仁,你欲画何物?”
“回陛下,臣见南诏大人画孔雀,华美非凡。臣便画一物,与之相映成趣。”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