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四百八十三章 问天要水


当“水生火”和“点石成金”这两大神迹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时。
再雄辩的口才,再高深的理论,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事实,胜于雄辩。
孔颖达等一众儒臣,在巨大的世界观冲击之下,一个个都面如死灰,失魂落魄地被太监给请出了金銮殿。
他们没有再叫嚣,也没有再反驳。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输了。
输得一败涂地,输得体无完肤。
这场辩论的结果,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传遍了整个建安城,乃至整个大齐。
摄政王谢宁,不再仅仅是一个战无不胜的人屠、武安君。
更成了一个能够点石成金、水能生火的,无所不能的活神仙。
“格物之学”这四个字,也同样是在一夜之间,变得家喻户晓,充满了神秘而又诱人的色彩。
之前那些因为谣言而对新学堂望而却步的百姓们,此刻一个个都后悔得是捶胸顿足。
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学堂,生怕晚了一步,就错过了让自己孩子也变成活神仙的机会。
改革的最后一道思想障碍,就这么被谢宁用一种近乎于降维打击的方式,给彻底地扫清了。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场思想解放所带来的狂热和喜悦之中时。
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却是给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旱灾。
一场数十年未遇的,恐怖的旱灾,毫无征兆地降临了。
最先出现旱情的,是建安城周边的几个郡县。
一开始,只是几条小河的水位下降,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一连半个多月,天上没有掉下来一滴雨。
毒辣的太阳,如同一个巨大的火球,炙烤着大地。
河床干涸,土地龟裂。
田地里那些刚刚才冒出头的禾苗,一片片地枯死。
绝望的气息,开始在这片土地之上悄然蔓延。
而那些刚刚才在大辩论之中,被谢宁给打击得是体无完肤的守旧派儒臣们,在看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旱灾时,一个个都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再次变得活跃了起来。
他们虽然不敢再在明面上跟谢宁叫板。
但是在背地里,他们却是再次玩起了他们最擅长的,煽动**的把戏。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啊。”
“这定是上天降下的警示。”
“那谢宁倒行逆施,推行什么格物妖术,亵渎圣人,这才触怒了上天,降下此等天罚啊。”
“若再不悬崖勒马,向上天请罪,恐怕,我大齐,将有**之祸啊。”
这些充满了蛊惑性的谣言,如同瘟疫一般,在那些本就已经心怀恐惧的百姓之中,飞快地传播。
不得不说,在民智未开的封建时代,鬼神之说,天谴之言,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拥有着难以想象的,恐怖的杀伤力。
他们或许看不懂什么叫仁义礼智信,也听不懂什么叫格物致知。
但是,他们却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家田地里,那些正在一片片枯死的禾苗。
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
在生存的巨大压力和对未知的恐惧面前,他们那刚刚才被点燃的,对科学的向往,瞬间便被浇灭了。
很快,在那些守旧派儒臣的暗中煽动和组织下。
成不少神情惶恐的百姓**到了皇宫之外。
静静地跪在了宫门前。
他们高举着早已是干枯的禾苗,用一种近乎于哀求的语气,祈求着他们的皇帝,和那个无所不能的摄政王,能够效仿古之圣贤,焚香祷告,向上天请罪。
祈求上天,能够降下甘霖,拯救他们,拯救这片即将要彻底死去的土地。
一时间,所有的**压力,都朝着谢宁,和刚刚才步入正轨的新政,席卷而去。
御书房内。
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姐夫,现在外面,已经**了上万名百姓了。”
李庆志看着窗外那片黑压压的人群,脸上充满了担忧。
“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地增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