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家长大了就得嫁人,这似乎是条传之千古而不破的真理。
八月里江念及笄时,也曾听人打趣过,只是没想到回京第一天,就要面对这个问题。
踌躇着,停在门前不好进去,借着窗户里透出来的光,看见江筠脸上微微的红晕。方才柳氏唯独没提江筠,二姐的亲事是定了,还是没定?
屋里的语声突然停住,桂妈妈打起帘子,含笑迎了出来:“三姑娘回来了,快请进。”
江念迈过门槛,未及行礼,早被柳氏拉住:“好孩子,你可算回来了。”
声音里竟带着哽咽,江念怔了下,对上柳氏微红的眼梢:“怎么瘦成这样?脸色这么差。”
记忆中的柳氏客气而疏离,这样关切爱护,从前从不曾有过。江念觉得不习惯,微微攥着拳:“母亲放心,我都已经好了。”
“你年轻,不知道厉害,这种病好了也得养个一年半载,不然身子就都亏空了。”柳氏叹口气,吩咐桂妈妈,“去柜子里找找还有没有阿胶,以后每天煎一盏给三姑娘吃。”
江念连忙道谢,心里越来越惊讶。家中日子过得紧巴,财物之类,柳氏从来都是牢牢把在手里,像阿胶这种贵重补品,怎会拿给她吃?
桂妈妈答应着去了,柳氏站起身来:“时辰不早了,我得过去服侍你祖母吃饭。你爹刚捎信说不回家吃,你兄弟也不在家,你跟着张姨娘吃吧,早点吃完早点睡,好好歇歇。”
又看了眼江筠:“二丫头留下陪你妹妹。”
丫鬟在前面打着灯,柳氏急匆匆走了,张姨娘带着姐妹俩往自己住的后罩房去,压低着声音:“阿弥陀佛,阿胶?太太今儿倒大方!”
饭摆在张姨娘房里,没有外人,母女三个一桌坐了,亲亲热热吃了一顿饭。将吃完时厨房送来了阿胶,熬化了加蜂蜜、桂圆、红枣,甜中带涩的独特气味,“快吃吧,”张姨娘端着碗,舀一勺喂江念,“这东西金贵得很,太太也只舍得偶尔吃一两回呢。”
江念吃了,舌尖上留着甜,莫名的,又想起柳氏微红的眼梢。是哭了吗,因为心疼她?
张姨娘第二勺喂给江筠:“你也吃点,补气血的好东西。”
江念抬眼,看见江筠飞红的脸颊,她嗔怪着推辞:“娘你做什么?这是给妹妹补身体的,我好好的吃什么?”
张姨娘还在劝:“你读书辛苦,也得补补。”
“我不吃!”江筠又羞又急,伸手推回来,“以后快别这样了。”
“好了好了,不吃就算了,”张姨娘见她真的生气,只得又端回来喂江念,“你姐姐留给你的,快吃吧。”
江念低眉垂目,一勺一勺,慢慢吃完。
一更鼓响时,柳氏没回来,父亲和江维胤也没回来。
“你爹衙门里忙,看样子得半夜才能回来了。”张姨娘送她们回房,“早点睡吧,明天再见也不迟。”
东院四进,一进会客,二进是江维胤的院子和书房,三进是柳氏的主院,东跨院给了江维鸾,西厢是江筠住着,如今江念回来,便把北头两间腾出来给她,江筠住在南头。
熄灯许久,江念翻来覆去还是不能睡着。只觉得飘摇晃荡,就好像还随着孤舟在水上漂着似的,摇摇晃晃,不能安稳。披衣下床,穿过小厅,敲敲江筠的房门:“姐。”
门开了,黑暗中模糊看见江筠的笑脸:“就知道你会过来。”
她拉着她在床上躺下,被子暖得热了,软乎乎地熨帖着,江念听见窸窸窣窣,江筠给她掖被角的声音,到这时候才觉得安稳,那飘摇的感觉消失了,窝在江筠怀里闭着眼睛:“有姐姐,真好。”
无论有多少失望,委屈,只要有二姐,总会有令她安心的一方天地。
“今天接你迟了,并不是我忘了时间,”江筠搂着她,想起白天的事,不觉又带了气,“都是大姐姐不讲理!明知道今天得去接你,她偏占着车子不放。”
“不要紧,”江念轻声劝解着,“大姐肯定是有急事。”
“她能有什么急事?”江筠冷笑一声,“她是去赴诗会,都没请她,上赶着要去。我还不知道她的心思!”
赴诗会?江念有点意外。大庸文学昌盛,女子读书认字,乃至结诗社、画社也都是常事,但这些都是二姐擅长,长姐于此道并不精通。“什么心思?”
“亲事。”黑暗中看不清,听见江筠幽幽的语声,“你刚刚也听见了,太太正在给咱们议亲。”
心跳快着,江念不敢做声,听见远处隐隐约约的动静。
矮墙下,江士元提着灯,飞快地往西院去。今天回来太晚,得赶在江老太太睡下前,过去请个安。
不远处又一团灯火,柳氏从西院出来,快步迎上:“老太太已经睡了。”
江士元也只得折返身:“母亲可好?”
“都好。”柳氏顿了顿,再开口时,便带了埋怨,“怎么这会子才回来?可怜三丫头巴巴等了你半天。”
“要走时平州来了急报,这几天估计都得忙,”江士元揉揉眉心,“你让她以后别等我了。”
“至少明天抽个时间回来一趟,一家子吃顿饭吧。”柳氏叹着气,想起方才江老太太的话,心里既难过,又不平,“三丫头刚到家,头一个就去拜见老太太,谁知老太太不肯见,说她的病传染,连她辛辛苦苦做的抹额都给扔了。老爷是知道的,三丫头的病早就好了,可怜她一片孝心,白白碰了个钉子。”
江士元听她话里的意思似乎是埋怨江老太太,压眉停步:“母亲她老人家不容易,父亲过世早,她一个人拉扯大我们兄弟俩,辛辛苦苦供我们读书,吃了多少苦头。我如今忙,顾不上照顾她,你做媳妇的就该多操点心,像今天这种事你早就应该想到,怎么还能让她老人家自己说?”
这些话这些年里柳氏不知道听过多少遍,心里一阵翻腾,不能辩解,便低着头不做声,江士元抬起脚自己走了:“我去看看三丫头。”
大半年没见,又生着重病,他做父亲的也不是不想。
一径来到西厢,屋里黑漆漆的一点动静也无,姐妹两个看来都已经睡了,江士元想了想,转身往张姨娘屋里去了。
西厢。
心跳越来越快,江念忍着羞耻,鼓足勇气问道:“咱们的亲事,定下来了?”
心中生出惧意。成亲,曾经那么遥远的事,突然之间就推在面前。京中她谁也不认得,难道就这样仓促,由别人决定着,到陌生的家,与陌生人,过一辈子?
“大姐的好像差不多了,”江筠也觉得害羞,耳朵上热辣辣的,“我听娘说,太太给她看了刘翰林家的二郎君,今天的诗会是刘二郎的堂妹办的,所以大姐才一定要去。”
离京太久,江念并不知道刘翰林是哪家,但长姐的情形她是知道的。三年前便开始张罗亲事,因着孤山偏僻,家世人品般配的男子太少,柳氏便做主送她回上京,托付祖母和舅舅给她议亲。也许是机缘未到,三年来提过几家都没成,如今长姐已经十八岁了,也就怪不得着急。
可二姐十六,她也才刚及笄,需要这么急吗?江念向江筠怀里窝了窝:“姐,你的呢?”
“我不知道,太太没说过。”江筠羞耻着,抬起胳膊挡住脸,“我不想那么早成亲,我想多上几年学,多学点东西,不过……”
她顿住了不说,江念等了片刻,等不及:“不过什么?”
“不过,如果要嫁,我必要嫁个最好的。”江筠的声音闷闷的,从寝衣袖子里传出来,“要人品好才学好前程好,比所有人都强,我一定好好给娘争口气,让太太再不敢欺负娘!”
“姐。”江念怔住了。
家里的情形她知道,张姨娘出身良家,因为柳氏生下长姐后几年没动静,所以由江老太太做主,十两银子抬进了门。满心指望能生儿子,谁知头胎生了二姐,怀着第二胎时都说是儿子,生下来却是她,反倒是同天分娩的柳氏生下了江家的嫡长孙江维胤。从此之后,张姨娘的地位一落千丈。
但被贬这八年里,因着柳氏出身高贵不谙劳作,所以家里苦活累活都是张姨娘做,又能裁衣刺绣补贴家用,渐渐地分量越来越重,连柳氏也不敢再轻慢,到后来都是与她姐妹相称。江念忍不住问道:“出了什么事?”
黑暗中,听见江筠微微沙哑的语声:“这半年你病着,所以我没跟你说,娘受了很多委屈。先前在孤山时,太太需要娘做活养家,就一口一个妹妹地哄她,可一回京城太太就变了脸,要立规矩,要讲尊卑,变着法地折腾娘,上次娘一时忘了叫了声姐姐,被桂妈妈好一通训斥。”
江念摸索着,在黑暗中给她擦泪:“姐,不哭了。”
江筠听出她嗓子里的哽咽,她也哭了,母女连心,又怎么能不心疼?伸手搂住江念:“桂妈妈不过是个下人,她凭什么教训娘?还不都是太太的意思。她们敢这么对待娘,无非因为你我都是女儿,她们觉得娘没有儿子没有依靠,就肆意妄为。我决不让她们如愿!”
后罩房。
张姨娘服侍着江士元吃宵夜,絮絮与他说着家常:“二姐儿真争气,今儿书院里联诗,她又拿了第一。”
“筠儿一向聪颖用功。”江士元点点头,“三丫头怎么样,病可大好了?”
“好是好了,人也瘦成一把骨头了。”张姨娘叹气,“今儿也寸了,我想着太太在家,我就出去给二姐儿买画笔,谁知道太太也出去了,大姑娘又要了车去赴诗会,害得三丫头没人接,在码头等了几个时辰,后来还是二姐儿散了学去接的。”
“鸾儿又不上学,赴什么诗会?”江士元皱眉,“太太去哪里了?”
“大姑娘去赴刘翰林家的诗会,太太回娘家去了。”张姨娘窥探着他的神色,“老爷,听说太太给大姑娘相看了刘家二郎,那二姐儿呢,她的亲事有着落了吗?”
正房。
桂妈妈掀帘进来,回禀道:“老爷去张姨娘屋里了。”
这么晚了,去了那里,必定就歇在那里了。柳氏冷哼一声:“说去看三丫头,原来是想看三丫头她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