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 245 章 准备反击1


调研结束后的几天,李毅飞的办公室仿佛成了**大楼里的一个“孤岛”。

除了办公室主任周建斌按惯例送送文件、简单汇报几句,再无其他班子成员或部门负责人主动前来沟通工作。

这种刻意的冷遇,如同无声的空气墙,将他这个新任政法委**隔离在权力核心之外。
王卓依旧每日露面,汇报工作滴水不漏,态度恭敬却透着疏离,仿佛一切决策都早已在另一张桌子上定好,来此只是走个过场。

**局长张立军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几次需要协调的会议都借口“处理紧急警务”派了副手参加。
站在窗前,看着楼下张立军那辆奥迪A6伴着轻微的引擎轰鸣声扬长而去,李毅飞嘴角泛起一丝冷峭的弧度。
“呵,真把我当摆设了?
一个常务副**,一个**局长,联手架空一把手……看来是舒服日子过得太久,忘了谁才是名正言顺的班长。”
李毅飞心中暗道,“觉得我年轻,是来镀金的软柿子?
可惜,我这个人,向来不喜欢按常理出牌,更不是什么忍气吞声的君子。”
既然对方摆明了要玩阳奉阴违、孤立排斥这一套,那他也不必再守着温良恭俭让的规矩。
本想稳扎稳打,逐步渗透,但现在看来,对手的傲慢与紧密同盟,反而暴露了他们的弱点——他们太依赖于现有的权力结构,太轻视技术的力量和底层涌动的暗流。
坐回办公桌前,李毅飞打开了那台经过深度改装的笔记本电脑。
屏幕亮起,幽蓝的光映照着他平静无波却锐利内敛的眼神。
李毅飞熟练地调出几个伪装成系统工具的界面。
昨夜凌晨,利用对方系统维护的短暂窗口期,结合精心构造的漏洞链攻击(伪装成来自上级单位的正常安全补丁推送),他已经成功将特制的监听程序植入了张立军和王卓的常用手机。
这种程序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动态密钥加密,只有在检测到特定关键词的语音或文字信息时,才会激活并上传极小片段的加密数据到预设的匿名服务器。

其余时间则深度休眠,与系统底层进程无异,极难被常规安全软件察觉。
同时,李毅飞快速回顾了一下昨晚另一个“战果”:通过分析张立军多个社交平台和网络服务的密码习惯,最终成功破解其一个私密云盘的访问权限。

里面的内容堪称“琳琅满目”,除了少量工作资料,大量是其私人生活的混乱记录,尤其是一些与王卓在隐秘场所的“同好”聚会影像。
尺度之大,玩法之奇,确实令人瞠目,也坐实了这两人不仅是**盟友,在私德方面更是同“道”中人。
“玩得够花,也够肆无忌惮。”李毅飞冷哼一声。
但这些香艳素材,在当前阶段顶多算是作风问题。

在阴铁市这张由利益和权力编织的大网下,仅凭这些很可能被轻描淡写地化解,甚至反咬一口,说他非法获取证据,打草惊蛇,得不偿失。

李毅飞的目标不是搞臭一两个人,而是要撕开整个黑幕,找到范建国死亡的真相,铲除隆盛矿业背后的保护伞。

这需要更实质性的、能指向严重犯罪的证据,尤其是来自**系统内部的突破口。
李毅飞关掉那些不堪入目的文件,思路愈发清晰。
张立军看似将市**局经营得铁板一块,但李毅飞绝不相信,一个庞大的系统内部会没有裂痕,会没有人对张立军任人唯亲、滥用职权、充当保护伞的行为心存不满甚至愤怒。
关键在于,如何精准地找到这些“沉默的多数”或“受压制的异见者”,并建立起安全、可靠的联络渠道。
这需要一场深入**系统内部数据的“精准画像”行动。

工程量巨大,但正是李毅飞技术优势的用武之地。

李毅飞就像一名经验丰富的数字时代侦探,准备在数据的海洋中寻找那关键的金线。
他的首要目标是市**局的内部人事管理系统、绩效考核数据库以及部分可匿名访问的内部论坛交流记录。

通过之前掌握的多个零日漏洞和权限提升技巧,李毅飞绕过了复杂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列表,以一种近乎“幽灵”的状态潜入了这些数据库。
李毅飞极为谨慎,避免直接查询敏感案件信息,而是将焦点集中在“人”的因素上。
他编写了复杂的多线程筛选脚本,在后台悄无声息地运行,扫描着全市数千名**干警的庞杂信息:
·重点筛选维度:
1.遭遇不公正对待的骨干:重点排查近五年内,那些因坚持原则、办案触碰利益集团或不听从“违规指令”而被调离关键岗位、受到不实处分、晋升被无故中断的干部。
**通知、考核评语中的模糊措辞、以及内部督察部门的非公开记录是交叉验证的关键。
2.利益受损群体:查找本人或直系亲属在与隆盛矿业等企业的**中明显遭受不公,却申诉无门的**;
或因拒绝同流合污而导致家庭经济陷入困境的。
这需要将内部工会的困难补助记录、部分脱敏后的**数据与外部**息进行智能关联分析。
3.资深却边缘化的老同志:那些警龄长、业务能力强、在普通干警中有威信,但因不属于“张派”核心圈层而始终被排除在决策层之外,担任调研员、副职闲差的老警察。
他们的不满往往积累最深,且顾虑相对较少。
4.技术精英与业务尖子:特别是网安、技侦、刑侦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才。
这些人通常更专注于业务本身,对权力斗争可能较为疏离,拥有接触核心数据或技术手段的便利,且对组织内部的公平正义有更清晰的判断。
·行为特征分析:
1.内部通讯痕迹分析:扫描内部邮件系统、OA系统审批流程中的签批意见,寻找那些语言风格正直、曾对某些案件处理或决策提出过不同看法的ID,分析其人际网络。
2.隐性圈子识别:通过分析内部系统登录的时间规律、访问特定资源的IP关联性、甚至食堂消费记录的共现频率,尝试模糊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小范围、非正式交流群体。
这个过程持续了几乎一整天,李毅飞就像一位极具耐心的矿工,在数据的矿脉中仔细甄别、筛选。

所有的查询请求都被打散、伪装成正常的系统维护流量,数据包经过多重加密和随机路由,最大程度避免触发任何异常检测警报。
华灯初上时,初步筛选出的名单上有二十余个名字。
李毅飞没有急于行动,他需要进一步的精炼和风险评估。
他调取了这些人的详细档案、家庭关系、主要工作经历,并尝试关联其在外部网络空间(如当时流行的专业论坛、QQ空间日志等,通过匿名代理和技术手段规避追踪)可能留下的“数字脚印”,观察其关注的社会话题、偶尔流露出的情绪倾向,进行侧面印证。
经过数小时的交叉比对和深度分析,三个最具潜力的目标逐渐清晰:
1.赵伟:原市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公认的破案能手,性格刚直。

三年前因坚持深挖一起隆盛矿业运输车队涉黑伤害案,与张立军发生正面冲突,后被明升暗降,调至郊区分局任排名靠后的副局长,彻底边缘化。

内部论坛曾有匿名帖子为其鸣不平,但很快被删除。
其子在校期间与隆盛矿业某高管之子发生冲突,结果不了了之,家庭对此颇有怨气。
2.孙强:市局网安支队核心技术骨干,性格内向,技术精湛,负责多个关键系统的维护。

但其妻子经营的一家小广告公司,曾因拒绝隆盛矿业下属公司远低于市场价的合作要求,遭到一系列不正当竞争打压,生意一落千丈。

孙强曾试图通过正常渠道反映,但石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