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13.冲突

待王照月转身离去,王珏与林氏相顾无言,眉间俱是化不开的愁绪。

女儿这般执拗,该如何是好?那朱家势大,若真对女儿不利......

二人不敢再想,却又不能将女儿禁锢闺中,若令她终日以泪洗面,忧思成疾,更非为人父母所愿见。

"明日妾身便去寻二嫂商议。"林氏望着在堂中来回踱步、愁眉不展的丈夫。

甫又轻声道,"不若将那书肆予锦姐儿添妆,一则请二嫂劝着锦姐儿莫再与月儿往来,二则让锦姐儿帮着开解月儿——'且安心读书作乐,万事自有父母担待'。

此刻,王照月已回到闺房。

她卸下钗环,青丝披散,斜倚在绣榻上细细思量:"究竟要如何劝说,才能让父亲、母亲应允我出门经营商事?”

先前试探三表哥拒婚一事,不过是试探父母对女儿家行事底线的第一步棋局。

若能说动双亲允准她外出经商,那"相夫教子,困守深闺,仰人鼻息"的后宅命运,或许真能挣脱几分。

更棘手的是那纠缠不休的朱家,可眼下她想要彻底扳倒这等豪强,简直是蚍蜉撼树。

"须得想个法子,让朱家自顾不暇......"她指尖轻叩床沿,眸中闪过一丝精光,"如此,他们便无暇再来寻我的晦气了。

想到明日尚有诸多筹谋,她今夜须得养精蓄锐,她便早早睡下了。

翌日清晨,神清气爽的王照月便唤来秋桂,命厨下婆子精心熬制燕窝粥。

待粥品呈上,她亲自捧往主院问安,侍奉父亲母亲共进早膳,待二人用罢,方示意丫鬟撤去食案。

王照月整肃衣襟,向端坐堂上的双亲郑重行礼:"女儿仍欲继续外出经营商事,伏乞父亲母亲垂允。"

"月儿!"

王珏闻言霍然起身,眉间忧色愈深,"我与你母亲这般阻拦,实是忧心那朱家......"

"女儿省得。"

王照月不卑不亢地截住话头,眸光清亮如水,"恳请二老容女儿细细陈情。"

"父亲且请安坐,累双亲为女儿日夜悬心,女儿实愧怍难当。"

她趋前搀扶王珏重新坐下,示意竹叶重新奉上一盏热茶。

“父亲、母亲,女儿见兄长一心向学,无心商事,而父亲却整日奔波操劳,女儿于心不忍,便想替父亲分担一二。”

王照月轻啜一口茶,继续说道:“父亲、母亲应也明白——为何身为知州府嫡长子的大表哥求娶我时,姑父未曾阻拦?不外乎父亲手中握有姑父所求之物。”

“莫要这般想你姑母家。”王珏心中明白女儿所言在理,却仍不愿破坏她对婚事的美好期许。

“女儿知父亲与姑母感情深厚,大表哥亦是品性高洁之人,求婚确出至诚。”

她将茶盏端正置于案上,继续说道:"然世道浇漓,儿常思太史公'天下熙攘'之语,父亲、母亲,红绳易断,黄白永固。"

王照月望着父母双亲又补充道:“女儿深信,‘银钱有时比姻亲更靠得住’。”

王珏缓缓搁下茶盏,目光如炬地凝视着王照月,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

"父亲、母亲可还记得《太平广记》所载'李勉义释囚徒'的典故?"

王照月轻抚茶盏边缘,声音清越,"那囚徒后来官拜刺史,与恩公李勉重逢时,竟因畏惮当年丑事败露,起了杀心。"

见双亲眉头深锁,神色凝重,王照月索性直言不讳:"救命大恩尚遭如此回报,若他日大表哥金榜题名,平步青云,位居显要,谁人敢保其初心不改?"

她端正身姿,一字一顿道:"女儿思忖,唯有承继父亲手中基业,自强自立,方能不惧背弃,永保立身之本。断不可将阖家性命,尽数押在一人之品性上。"

这番话说得从容不迫,却字字千钧。

顿了顿,她又补充道:"世间男子或有负心,银钱账目却从不说谎。"

"月儿此言......当真长大了......"

王珏喉头微哽,心中百感交集。他这才惊觉,在自己终日奔波之际,女儿竟已为王家筹谋至此。

王照月款款起身,向父亲行了个端正的万福礼,眸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女儿昨夜重读《货殖列传》,见范蠡三致千金而三散之,方知经商原非贱业,父亲经商之才,女儿向来仰慕,若使父亲生于秦时,未必不能与吕相一较高下。"

见父母神色渐缓,母亲林氏更是眼眶泛红,王照月语气转柔:"父亲、母亲且放宽心,朱家之事,女儿已有计较,只是尚需完善,待思虑周详,必当禀明二老,请父亲母亲定夺。"

"况且常言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父亲若能为女儿多聘几位武艺高强的师傅,想那朱家纵有歹心,也断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行掳掠之事。"

提起朱家,林氏执帕轻拭眼角,忧心忡忡地望着女儿:"月儿,朱家行事狠辣,为娘实在忧心你外出时......"

王照月走到林氏身旁,挽住母亲手臂娇声道:"母亲且安心,女儿必当谨记,出行定结伴而行,绝不落单。"

"罢了......"

王珏长叹一声,终是松口:"月儿营商原为王家计,便且由她一试罢。"

林氏紧握女儿柔荑再三叮咛:"若遇朱家人,切记速避,万勿教他们瞧见踪迹。"

"女儿谨记,这便告退了。"

心愿得偿,王照月语调雀跃地施礼退下。

与此同时,王照锦刚被嫡母唤去,听了一顿阴阳怪气的讥讽。

嫡母道:“还夸下海口要自个儿攒三十抬嫁妆,将来‘榜下捉婿’嫁个进士夫君,也好与你哥哥在朝中互相帮衬。现下倒好,只得了个不知能否赚钱的书肆,我倒要瞧瞧你那三十抬嫁妆、进士夫君在哪儿?”

王照锦气得险些立刻冲去质问王照月:“不是说好要帮她攒嫁妆、觅夫君吗?怎的她先退缩了?朱家再嚣张,也不敢当街掳走知州的儿媳呀!”

这般畏首畏尾,当初何必夸口要带她做"赵国第一女商贾"?

她坐在榻上,胸口起伏不定。

“不行,我得去问问四妹妹,这书肆该如何经营?它如今可是我的嫁妆了!”她转念想到。

王照月回到自己院中,先手书一封信,交由来宝送往知州府,递与孟长洲。

信中约孟长洲于书肆一叙,又特意嘱咐:"此事切莫让大表哥知晓"。

她定要细细盘问孟长洲:"那袭击你的贼人,是何等装束样貌?”

此番她定要查个水落石出——若确是朱汝暨指使,必要设法将他送进衙门关上几日,好生教训一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