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第161章:李世民:武氏称帝?绝不可能!

公元686年。

也就是垂拱二年。

武氏假意还政于皇帝李旦。

李旦那里看不出来武氏是真的想要还政,还是假意想要试探。

他胆小怕事,所以不管真假,都不敢接。

最后上表,请武氏继续临朝称制。

武氏也就没有玩儿三请三辞的把戏,直接再一次临朝称制。

然后,玩了个大的。

那就是重用酷吏,行告密之风。

说白了。

用这些人来掌控朝堂,巩固自身天后的地位。

垂拱三年。

武氏已经开始清除异己了。

因为告密之风盛行,基本上剔除了不少反抗她的人。

而这一年,更是开始出手清楚李氏宗族的人,其中,李神通之子李孝逸,算得上是同时代的名将,守卫大唐边关,军功不小。

可就是因为他是李神通之子,姓‘李’,所以才会直接被针对了。

等到了垂拱四年,就比较热闹了。

首先就是武氏为了自身的统治,也有好大喜功的意思,建立了一座明堂,又名万象神宫。

这完全就是在耗费李世民和李治两代帝王积累下来的财富,完全就是一败家子。

也不知道,李世民看了这个万象神宫,会不会生气。

毕竟,他想要修建大明宫,都被魏徵等人以铺张浪费给劝阻了。

然后就是诸王反武。

李治死后,武氏临朝称制,又重用酷吏,还清除李氏宗族之人。

这种种做法,让各地亲王担惊受怕。

最后一合计。

不如来一個清君侧。

则天称制,唐宗室诸王皆不安。

高祖子绛州刺史韩王元嘉,及子通州刺史黄公撰,青州刺史霍王元轨,及子金州刺史江都王绪,邢州刺史鲁王灵夔,及子范阳王蔼,虢王凤之子申州刺史东莞公融,太宗子豫州刺史越王贞,及子博州刺史琅邪王冲等皆有才行美名,尤惧武氏加祸于己,因此密谋匡复唐业。

垂拱四年(公元688年)七月,武氏以明堂建成,召宗室赴会,诸王疑武氏趁时尽诛宗室,撰因诈作皇帝玺书,言皇帝被幽禁,请诸王发兵救之。

八月十七日,冲令长史萧德宗等募兵,并分告韩、霍、鲁、越王及具州刺史纪王慎,令各起兵赴武氏居地神都洛阳。

只不过,准备不足,仓促起兵,其他的亲王也因为担惊受怕,不敢响应,最后唯有冲父贞举兵应之。

招募得五千余人,以火攻武水县,结果一下子就被打败了。

然后,因为领头的人管理能力太差,没有御下的手段,导致内部出现了问题。

武氏派左金吾将军丘神绩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伐冲,未及至而冲死,至博州,官吏素服出迎,神绩尽诛之,破千余家。

至于其他的亲王,也都是有勇无谋之辈,本应该先拉拢心向大唐的朝臣,再合力一击,甚至是擒贼先擒王,只要武氏一死,这武氏朝政必定分崩离析。

可是这些亲王,却想着先攻城略地?

当真是乌合之众。

那些心向李唐的大臣们看了,也都要摇摇头。

跟着这些人。

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死路一条。

武氏欲尽诛诸王,以监察御史苏珦逼供不力,换酷吏周兴等推鞫,迫元嘉、灵夔、撰、常乐公主自杀,改其姓“虺”,流元轨于黔州,途中死。

仅此之后,宗室诸王相继诛死,子孙幼者皆流岭南。

陈平安写到了这里,又停顿下来。

算算时间,距离武氏登基为帝还有一年时间,一年之后,武氏废了李旦,自己坐上了皇位。

还改了国号,为‘周’。

所以……距离李世民看着武氏登基为帝,也就差这一年了。

是继续写下去。

还是留着,过段时间再写呢?

如今,一切向好发展,李世民的雄心壮志正浓正盛。

要是这一历史写出来。

他要是受到了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又该如何?

估计看到了这宗室诸王相继诛死,子孙幼者皆流岭南。

就已经受不了吧?

陈平安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深呼吸一口气。

既然已经会刺激到李世民,那不如一次性刺激到位。

留着这一点。

等到下一次写出来,估计李世民还会更气。

毕竟,宗室诸王都死的差不多了。

对李世民的打击肯定比较大。

那就索性来个更大的,冲击一下。

垂拱五年,又改年号为元昌。

陈平安又在后面加了一笔,则天顺圣皇后载初元年,算是一个小小的伏笔。

这一年,好像也没啥写的吧?

尽力回忆了一下。

帖子对于这一年的说法,好像就一个黑齿常之被酷吏周兴给抓起来,于牢中缢死。

一笔带过吧。

大周天授元年。

载初元年(公元690)九月九日,武则天宣布改唐为周,改元天授。

十二日,则天受尊号为圣神皇帝,以睿宗

皇帝为皇嗣,赐姓武,皇太子为皇孙。

啧啧。

赐姓武。

然后大杀李氏宗族之亲王。

武氏登基之后的种种行为,感觉真的能够气死李世民啊!

陈平安写完。

已经有一点儿担惊受怕了。

可是,史册已经写到了这里,要不要继续,已经不是他能决断。

李世民必然还是会心心念念,想要知道垂拱年之后的历史。

而陈平安也本打算把脑海里面看到的所有史册,都给写出来。

不错。

不仅仅是唐朝两百年,还有五代十国,还有宋朝、明朝。

以史为鉴,知兴衰。

那就不能只是看看唐朝的史册。

宋朝也有可取之处。

明朝也有值得尊崇之处。

而且,武氏登基为帝,对李世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却又何尝不是一个前车之鉴呢?

立长立贤……为何就不能立长又立贤。

朱元璋能够培养出来一个太子朱标,朱棣能够培养出来一位太子朱高炽。

那么,李世民就不能培养出来一位太子李承乾?

就算是人性本恶。

可陈平安观李承乾,也并非是那种烂泥扶上墙,又或者是心思狡诈之辈。

从贞观二年,再到这载初元年。

纵观历史。

最大的原因是什么?

就在于这皇位传承不稳。

以至于皇权旁落。

也在于制度本身也有着很大的缺陷,以至于武氏能够以皇后之身份,慢慢地掌权,最终完成了吞噬皇权,改天换地的壮举。

李世民要是能够培养出来一位贤德太子,不说子类父,有他一半的帝王权术,也可以了。

当然,李治也不差,虽然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默武之嫌疑。

咋说也让大唐的疆域得到了扩张,四夷臣服、成为了真正的天朝上国。

可是,坏就坏在,李治相信武氏,不相信自己的儿子。

上天给了他很多次机会,也给了他两位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

他都错过了。

一位李弘、一位李贤。

当真是可惜了。

武氏登基为帝,大杀四方。

杀的不是外族。

而是李氏宗族。

之后这朝堂之上,可以说是昏暗一片。

酷吏横行霸道,还有李显、李旦,武三思、武承嗣等互相斗法。

以至于朝纲崩坏。

起义不断。

……

李世民照了照镜子。

发现两鬓有了几根银发,微微叹了一口气。

年少时,一心想要坐上这个位子。

总觉得自己坐上来,就能够文治武功,让天下太平。

并且能够立下万世之功,从而青史留名。

可如今坐在这个位子上,才知道,当一个明君是有多么的难。

不过,李世民也不是那种容易退缩的人。

伸手整理了一下衣冠,又盯着看了几眼,似乎颇为满意。

伸手摸了一下嘴角的胡须,笑着转身,走了出去。

“陛下。”

“陈平安在外求见。”

李世民抬起头来,连忙道:“宣。”

索性也就放下了奏章。

陈平安走进来,抱拳施礼道:“臣,拜见陛下,陛下恭安。”

李世民温和地说道:“免礼。”

又给了郭安一个眼色,让他搬坐榻过来。

“赐座。”

陈平安在坐榻搬过来之后,才从衣袖中拿出了史册,递了上去。

李世民见到史册,愣了一下,才挥手让郭安等人退下去。

然后才接过史册,打开看起来。

这一看,真的是要了命了。

“不可能!”

李世民看到诸王反武的时候,还心思一动,可看完了诸王的骚操作,顿时气的吐血。

李氏诸王竟然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武氏还没怎么出手了,他们自己竟然内讧了。

真的恨铁不成钢。

然后,这心下一紧,连忙快速浏览。

便看到了载初元年。

武氏直接废了李旦,自己登基为帝,还赐姓‘武’。

顿时气血攻心。

没忍住。

直接掀翻了身前的桌子。

“嘭!”

“哗啦。”

陈平安就算是有心理准备,也吓了一跳。

“陛下,冷静!”

“这不过是史册,为此而气的气血上涌,伤了心肺,可就得不偿失啊!”

李世民喘着气,盯着陈平安。

有那么一刻,他觉得陈平安写的这个史册是假的。

武氏区区一个女子。

怎么可能会登基为帝呢?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绝对不可能。

那些大臣们,就能够看着武氏坐在皇位上,对他们指手画脚吗?

但是,回忆了一下,从李治重病以后,武氏就各种行为,开始培养亲信,似乎就是为了掌权。

他无法想象,一个女子,竟然能够通过这种方法,最后登基为帝。

就算是接受了陈平安所讲述的千年之后的那些千奇百怪的科技理论,以及超越了时代的思想。

但是,让他接受武氏最终登基为帝,夺了他李家的江山社稷。

这是真的无法接受。

李世民已经是大口喘气了。

陈平安见此,只好连忙劝说道:“陛下,陛下,武氏也没当几年皇帝,最后就被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带人政变,夺回了国祚。”

“不仅如此,还拨乱反正之后,建立了开元盛世!”

嗯。

不过是李唐最后的盛世。

李隆基的操作也不少。

估计李世民看了之后,还会生气吧?

李唐也就是在李隆基之后开始走下坡路,一个安史之乱,断送了李唐江山。

从此之后,藩镇割据的局面越来越严重,皇权也越来越弱。

最终,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不过,这些肯定是不能现在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