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17. 身登青云梯

一片氤氲的仙雾之中,李白揉了揉眼睛,发现眼前是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殿堂,丝竹管弦之声袅袅传来,却又不甚真切。

首席之上,端坐着一位服饰淡雅、气质高华的贵妇,眉目含笑,正是他只在诗牌拓影中见过的玉真公主。公主身侧,一位身着素色长衫、气质清冷如月下修竹的男子静坐,虽未谋面,李白心中却笃定无比——那必是王维无疑。

玉真公主的目光越过满堂宾客,落在李白身上,唇角噙着温和的笑意,声音如珠玉落盘:“李供奉,久闻诗名,今日盛会,何不即兴赋诗一首,以助雅兴?”

一股热血瞬间涌上头顶,李白胸中诗情澎湃。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抓案上的紫毫,指尖却触到一片虚空。就在这时,身后一股力量猛地推了他一把!

“十二郎!十二郎!快醒醒!”

李白猛地睁开眼,急促的喘息着,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眼前并非玉真公主府邸的雕梁画栋、丝竹管弦,也没有那位清冷如月的美男子王维。只有卢玉生焦急的脸庞近在咫尺,一旁还站着同样神色紧张的宫廷乐师李龟年。

“李供奉!快醒醒!天大的恩旨到了!”李龟年也在一旁急声催促,手里紧紧攥着一卷明黄色的绢帛。

李白晃了晃昏沉的脑袋,宿醉的眩晕感和方才梦境中那奢华却虚幻的场景交织在一起,让他一时分不清东南西北。

“玉生……龟年兄?何事如此惊慌?”李白撑着发胀的脑袋坐起身,声音沙哑。

“圣旨!是圣旨啊,李供奉!”李龟年见他终于清醒,连忙展开手中绢帛,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圣人今日于沉香亭赏牡丹,龙心大悦,特召翰林陪侍赋诗。然……然诸翰林所作,皆被圣人斥为‘俗物’,不堪入目!圣颜不悦,满座噤声!”

李龟年咽了口唾沫,继续道:“就在此时,玉真长公主殿下突然启奏,言道:‘翰林供奉李白何在?他既为《大唐好诗歌》魁首,诗才必是冠绝翰林,何不召他前来一试?’贵妃娘娘亦在旁言说,曾于宫中观看大赛拓影,对供奉‘谪仙人’之誉甚为好奇,欲亲见风采。圣人闻之,龙颜稍霁,当即下旨,命我速速寻李供奉至沉香亭赋诗!”

轰!

李龟年的话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劈散了李白脑中所有的混沌与颓唐。机会!那个他梦寐以求却又在今日被无情剥夺的机会,竟以如此出人意料的方式,被玉真公主的一句话,重新送到了他的面前,真是——造化弄人!

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是直通天听的青云梯!

“快!更衣!”李白猛地从榻上弹起,眩晕感让他踉跄了一下,但眼神却亮得惊人。他一把推开卢玉生递来的醒酒汤,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玉生!快!拿我的翰林常服来!龟年兄,稍待片刻!”

卢玉生和李龟年不敢怠慢,一个手忙脚乱地翻找衣物,一个紧张地搓着手在旁等候。李白在两人的帮助下,飞快地换上那身代表身份的常服,又就着卢玉生端来的铜盆冷水狠狠抹了把脸。冷水刺骨,却让他最后一丝混沌也消失殆尽。

“走!”李白深吸一口气,尽管脚步因酒意未消仍有些虚浮,但腰背已然挺得笔直,眼中燃烧着孤注一掷的火焰。他推开房门,大步流星地向外走去,卢玉生和李龟年紧随其后。

沉香亭畔,牡丹灼灼,暗香浮动。李隆基与杨贵妃高坐亭中,玉真公主陪侍在侧。亭外侍立着一众王公贵戚、翰林学士,气氛却因方才的“诗荒”而显得有些凝滞。

当李白的身影出现在众人视线中时,瞬间引来了无数道目光。惊愕、疑惑、探究、鄙夷……尤其是张翰林、顾翰林等人,脸上血色“唰”地褪尽,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恐慌与嫉恨。

他们刚刚的诗作被斥为“俗物”,此刻这个被他们排挤在外的“狂徒”竟被长公主亲自点名召来。这无异于当众扇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心中既怕李白真的作出好诗,更怕他酒后失仪,连累整个翰林院。

李白无视了那些或惊或惧的目光,强压下因紧张和酒意带来的心跳如鼓,稳步上前,对着亭中深深一揖:“臣李白,奉旨觐见!”

李隆基抬起眼皮,打量了一下这个闻名已久的“谪仙人”,见他虽面带酒意,眼神却清亮锐利,微微颔首:“免礼。今日牡丹盛开,朕心甚悦。闻卿诗才卓绝,特召卿来,即景赋诗一首,以助雅兴。”

“臣,遵旨。”李白的声音沉稳有力。

早有内侍在亭中一角备好了书案,铺着雪浪笺,紫毫笔搁在笔山上。李白走到案前,目光扫过亭外那倾国倾城的牡丹,又掠过李隆基威严的面容,最终落在杨贵妃那艳冠群芳,与牡丹争辉的绝色姿容上。刹那间,灵感如同奔涌的江河,冲散了所有的紧张与拘谨。

他深吸一口气,提起紫毫,饱蘸浓墨,手腕悬空,落笔如飞!笔走龙蛇间,一行行飘逸狂放的字迹跃然纸上: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字字珠玑,句句生辉!将杨贵妃的绝世容颜与牡丹的国色天香融为一体,更以“群玉”“瑶台月下”的仙家意境,极尽赞美之能事,却又超凡脱俗,毫无谄媚之嫌。

高力士早已侍立一旁,见李白搁笔,立刻上前小心翼翼地捧起诗稿,躬身呈给李隆基。

李隆基览毕,紧锁的眉头骤然舒展,眼中露出惊喜之色,连声道:“好!好诗!清丽脱俗,仙气盎然!爱妃,你快看!”

杨贵妃接过诗稿,细细品读,美眸中异彩连连,尤其是看到首句,粉颊微红,更添娇艳。她抬眼看向李白,眼波流转,带着由衷的喜爱:“李供奉此句,深得我心。”

说着,她竟将自己面前那方温润如玉、雕刻精美的端砚,亲手捧起,递给身旁的贴身侍女:“去,将此砚赠与李供奉,请他用此砚,为陛下与本宫,再赋新篇。”

这是何等的荣宠!张翰林等人只觉得眼前发黑,嫉妒得几乎要呕出血来。

李白心中激荡,面上却竭力维持着平静。他双手接过那方犹带椒房暖香的砚台,深吸一口气,再次提笔,蘸满浓墨,文思如泉,第二首《清平调》顷刻而成: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笔锋流转,一气呵成。此诗专咏贵妃之美,以牡丹之“红艳凝香”喻其娇艳,以楚王神女之典衬其无双,更以汉宫飞燕需倚新妆方能比拟,突出贵妃天生丽质,无需雕饰。

李隆基看得连连点头,兴致愈发高涨。他拿起面前一碗精致的羹汤,用金勺轻轻搅动了几下,示意高力士:“将此羹赐予李供奉,问问他,可还能再作一首?”

高力士连忙将羹汤端至李白面前,恭敬道:“陛下赐羹,问供奉可愿再续华章?”

李白看着眼前御赐的羹汤,胸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