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小说网

63.监斩

天色还没亮时,宁致带着亲卫摸到东跨院外。

雨虽停了,墙根下的青苔却湿滑得很,几个黑影猫着腰贴墙而行,靴底碾过积水,只发出极轻的声响。

“都查清楚了?”宁致压低声音问身边的亲卫。

亲卫答:“回大人,看守的侍卫换岗间隙有两炷香的空当,西角门的锁是黄铜的,好撬。”

宁致点头,从怀中摸出块黑布蒙住脸:“按计划行事,换完人就撤,别碰院里的东西。”

东跨院的灯忽明忽暗,廊下两个侍卫抱着刀打盹,嘴角还挂着涎水。

亲卫们如狸猫般翻墙而入,手起刀落间,侍卫被敲晕拖到柴房。

屋内的学子们睡得正沉,白日的惊惧耗尽了力气,连呼吸都带着疲惫。

宁致示意手下轻手轻脚地将人抬出,再把穿了同款襕衫的替身一个个摆进被褥里。

那些替身是从死牢里提的囚犯,个个面黄肌瘦,往草堆上一躺,倒真有几分像熬了几夜的书生。

亲卫将李砚抬出门,他忽然间惊醒,睁眼就看见个蒙面人对着自己比手势。

他刚要呼救,嘴就被捂住,只能瞪着眼挣扎。

“别闹,我是淮陵王派来来救你们的。”宁致凑到他耳边低语。

李砚的挣扎猛地顿住。

宁致没工夫跟他解释,只道:“想活命就闭嘴,出去再跟你算账。”

半个时辰后,东跨院又恢复了寂静,只是草堆上的人换了批面孔。

宁致带着学子们从密道撤出东跨院,直奔城郊的废弃窑厂。

窑厂里早已生起篝火,周儒被扶到火堆旁,看着围坐一圈的学生,老泪纵横:“是我连累了你们……”

“司业别这么说。”李砚后背的伤还在渗血,说话时牵扯得疼。

“要不是淮陵王……”他顿了顿,把那句“一丘之貉”咽了回去,转而道:“他为何要救我们?”

宁致往火里添了根柴,火星噼啪炸开:“殿下的心思,不是我等能揣度的。你们在此处安心待着,等风头过了,自会有人来接你们。在此之前,不许乱跑,别白白害了别人的性命。”

他看了眼天色,天边已泛出鱼肚白:“我得回去复命,这里有亲卫守着,不会有事。”

宁致离开时,李砚在他身后开口:“麻烦宁大人转告淮陵王一声,今日之恩,我李砚记下了。若他真能拨乱反正,我等愿在史书里为他写一句公道话。”

“你以为他稀罕你这几句公道话么?”宁致轻笑一声:“你还太年轻,不知道这世上的公道,从来不是一句话能算清的。”

李砚追问:“那宁大人呢?您身为丞相,乃百官之首,为什么要与淮陵王那奸臣一起?”

“奸臣?”宁致低声道:“他不这样做,明天朝堂上会多七个郑怀远,十个楚铮。你们这些国子监的学生,早在朱雀街被禁军的鞭子抽断了骨头。你们写的文章,字字影射盐铁税改背后的贪腐,可你们知不知道这税改案暗中牵扯了多少世家?你说裴不澈与长公主同流合污,可若不同流,如何能在长公主的眼皮底下换出你们这些叛党?”

周儒咳了两声,浑浊的眼珠望着宁致:“宁大人,张山长说治世需刚柔并济,只是淮陵王终究是长公主血脉,这份牵绊,恐怕会成为他的软肋。”

宁致拍了拍沾在衣襟上的草屑:“裴不澈读书时,张山长教他‘民为贵’,长公主却教他‘权为上’。世上最狠的算计,莫过于让他在亲情和道义间反复撕扯。可你们看,他偏偏在撕扯中走出了第三条路。”

李砚低头,想起裴不澈捡起那半张纸的眼神——没有嘲讽,也没有怒意。

有个十三四岁的学子小声开口:“可我们听说了,他明天要监斩郑大人。”

“世间事,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这皇城脚下的路,哪条不是左一步万劫不复,右一步粉身碎骨?”宁致没多解释,只道:“记住,你们今日活下来,不是为了写文章抨击朝廷,是为了看清这皇城的天,究竟是被谁的手遮着。”

雨水在黎明前停了,西市的青石板上积着水洼,倒映着灰蒙蒙的天色。

宁致赶回城,裴不澈一身玄色朝服立在监斩台上,腰间悬挂的监斩令牌泛着冷光。

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被禁卫的长矛隔开,有百姓踮脚张望,有商户掩面啜泣,更多人只是沉默地盯着台上的身影。

裴不澈的目光扫过人群,在几个明显是禁军的人身上停留了片刻。

长公主果然派了眼线。

裴觉递上一杯热茶,低声提醒:“殿下,时辰快到了。”

“郑大人,还有何话要说?”刘琨按例高声询问。

郑怀远缓缓抬眼,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精准地落在监斩台上的裴不澈身上。他的眼神里没有恐惧,没有哀求,只有失望,直直扎进裴不澈的喉头。

“老臣有三问!”老人的声音嘶哑却洪亮,震得晨露从柳树枝头簌簌坠落:“一问天地——忠良骨埋污泥,奸佞冠盖京华,公理何在?”

人群中响起一阵骚动,禁卫的长矛重重顿在地上,发出沉闷的警告声。

“二问朝堂——盐铁税改本为济民,为何成了世家敛财的工具?”

刘琨脸色骤变,厉声喝道:“死到临头还敢妖言惑众!时辰到,行刑!”

“慢着。”裴不澈拦着行刑官,“人之将死,让他说。”

郑怀远猛地提高声音,颈间的白绫勒得他脖颈发红,“三问淮陵王——你身为本朝宗室,目睹长公主鸩杀忠良、动摇国本,却甘为爪牙,百年之后,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

最后一句话如同惊雷,炸得人群鸦雀无声。

裴不澈的指尖在令牌上掐出深深的印痕,指腹被冰冷的金属硌得发麻。

他十二岁那年,长公主罚他跪在雪地里三个时辰,冻得连握笔的力气都没有。老人解开自己的狐裘披在他身上,叹息着说:“殿下,读书不是为了趋炎附势,是为了心里有杆秤。”

裴不澈开口:“行刑!”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258xs.cc】